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自我校开展"儿童自主创新性学习品格养成的研究"以来,我们根据活动课程的特点,决定以活动课程的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开发"自主创新性"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2.
小学“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的开发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淑媛 《教育导刊》2001,(23):17-19
1999年秋,我们在广州市环市西路小学开展旨在培养儿童自主创新学习品格的实验研究,其中把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形态作为学生自主探究、创新学习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对学校原有课程进行了结构性调整,主要的做法是加强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突出活动教学的思想,强调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我们除了开设了学科活动、兴趣活动等传统活动课程之外,还将美术课中的手工部分与劳动课有关内容相结合,设计了“实践与创作”课:将思品课与心理健康活动相结合,设计了“行为指导”课;而“主题式综合活动”则是我们在进行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3.
1999年秋,我区在广州市环市西路小学进行旨在培养儿童自主创新学习品格的实验研究,其中把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形态,作为学生自主探究、创新学习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对学校原有课程进行了结构性调整,主要做法是加强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强调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我们除开设了学科活动、兴趣活动等传统活动课程之外,将美术课中的手工部分与劳动课有关内容相结合,设计了<实践与创作>课;将思品课与心理健康活动相结合,设计了<行为指导>课.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进行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实验,主要研究通过三类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前一阶段我们重点在学科课程领域探索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近年来,在活动课程领域,我们重点探索了主题综合活动课。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新途径。一、主题综合活动的界定所谓主题综合活动是指在学科课程以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围绕一个主题,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学习和运用各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  相似文献   

5.
杨小燕 《学语文》2012,(1):77-78
《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活动课程是在学科课程之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设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内容特征的课程体系。”如果说学科课程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以完成系统知识教学为主要任务的课程,那么,活动课程则是以组织活动、实践为主要途径。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为主要任务的课程。语文活动课就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学习语言知识、形成语言能力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一门课程。  相似文献   

6.
一、活动基本形态之构想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尤其是儿童对问题探索、发现与解决能力发展的特征,我们相信,在小学阶段,以构建“综合探究活动”来组织这种新情境下的学习活动更为有效。首先,它具有某种课程的实态,因而容易组织学习过程,并有可能使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化过程成为一种能力的开发过程;其次,它也较容易使我们能依据课程的特点来编制相应的学习目标,并以此来设计一些切实的课程内容。 所谓小学综合探究活动,即指非学科性的,切合儿童经验并联系他们生活的,注重其过程体验的以及以探究发现和问题解决为宗旨的且指向全体学…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建构、发展特色性的活动课程,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更为了丰富学生的数学生活。“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特色活动课程开发要结合农村的实际,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通过开发“趣味性”特色活动课程、“智慧性”特色活动课程、“研究性”特色活动课程,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数学特色活动课程能让学生的数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虽然不再囿于学科界限,而是超越学科的、综合的,但是中学起步阶段仍以学科类结合为宜。所谓语文类研究性学习,是以语言、文学为主要研究对象或研究载体,以语文教师为主要指导老师的活动或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和谐全面发展。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的学科性质和“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同”理念的客观实在性,都决定了语文类研究性学习在整个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所占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我们在原有省级课题“以学生为本位,在活动中学习”的教学模式基础上,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构建了“自主创新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  相似文献   

10.
林洁 《英语教师》2023,(4):121-123+127
分析多模态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活动设计的现状。通过对Hello,China!视频进行字幕编辑,设计与视频相配套的“听—看—译—说—写”学习活动,系统地把关于中国元素的关键词、中国特色及中国精神等传承中华文化的语言表达运用于日常教学中,形成有学习活动、运用实践、文化特色、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文化自信的校本课程,从而促进学生多元视野、文化意识及健康品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杜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解是“连续阶段论”,他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沿着“从生活到学科,再从学科到生活”的线索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了纵向组织,使之“螺旋式上升”。在任何一个年龄阶段或年级。杜威都把“直接源自社会生活的主动作业”、“发展科学方法和概念的实验活动”、“社会生活的起源、发展及其背景的实验活动”、“发展交往和表达技能的实验活动”这四类研究性学习活动横向地组织为一个整体,以同时地关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和人类文明的延续。  相似文献   

12.
据联合国教科组织给人类的教育活动的定义.现代教育的内涵正从“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以学习为中心转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欧美诸国纷纷倡导“主题探究”与“设计学习”活动,中国当前课程改革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3.
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课程的逻辑组织方式。学科课程以知识的逻辑顺序为出发点组织课程,以成人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编排、组合、传递。经验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经验或活动为逻辑展开课程,提出了教材的知识逻辑与儿童的心理逻辑相统一的论点。依据皮亚杰和列昂捷夫的活动理论我们可以反观儿童与课程之间的关系,课程的逻辑起点就是人在"活动"中产生的"学习经验",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将内容转化为学习经验,构建"经验世界"的新型环境。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作用:实现文化科学的有效转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学习过程是一个“渐进或振荡—高原期—突变”的自组织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不可替代性”表现在能对学生的文化科学学习起到缩短和加速“渐进或振荡期”和“高原期”的作用。要实现教师的上述作用,教师必须有效地、创造性地把文化科学“转换”为学科或课程,并进一步把学科或课程“转换”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内外的文化科学学习活动。专业化的教师应该知道学生学习该学科时兴奋点、分歧点、“高原期”何在,能够激活兴奋点、加快逼近分歧点的速度、缩短“高原期”以及维持和推动学生该学科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进行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发展史实的研究,从课程层面理解教育教学活动,养成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一、IPE活动的背景 虽然这种有指导的学习实践活动(TPE)在法国也只是1999年才开始在高中二年级试点,但是这一活动其实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初等教育改革中“以学生为本”的新教育理念的直接体现,这种理念摈弃“学科本位”论的传统观念,大力开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目标。  相似文献   

16.
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课程的逻辑组织方式.学科课程以知识的逻辑顺序为出发点组织课程,以成人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编排、组合、传递.经验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经验或活动为逻辑展开课程,提出了教材的知识逻辑与儿童的心理逻辑相统一的论点.依据皮亚杰和列昂捷夫的活动理论我们可以反观儿童与课程之间的关系,课程的逻辑起点就是人在"活动"中产生的"学习经验",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将内容转化为学习经验,构建"经验世界"的新型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一、TPE活动的背景 虽然这种有指导的学习实践活动(TPE)在法国也只是1999年才开始在高中二年级试点,但是这一活动其实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初等教育改革中“以学生为本”的新教育理念的直接体现,这种理念摈弃“学科本位”论的传统观念,大力开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目标。  相似文献   

18.
《九年制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活动课程是在学科课程之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各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开设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内容特征的课程体系。”由此可见,数学活动课也应具有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和非学科性五大特性。由于受课程设置的限制,每学期只有有限的几节活动课,为了弥补活动课数量上的不足,很有必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以延伸,以更好发挥数学活动 的优势,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1989年9月起我校进行了“语文活动课”和“体育课外活动”单项课题研究。1997年9月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计划,我们在原来单项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小学活动课程体系及活动教学模式研究”实验课题。一、实验目的构建活动课程的内容体系、操作体系;发挥活动课程独特的育人优势,探索农村小学活动课程开设的一般规律,使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生动主动地得到发展,创新潜能得到充分开发;确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育思想,构建活动教学模式,并在学科课程教学中渗透活动教育思想,让整个学校教育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0.
教学是以知识为载体的认识活动,个体认识以及知识形成均有“发生学”形态。知识发生是以现实活动为起点,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建构客观世界的过程,它是知识发展的特殊形式。作为教学认识规律的知识发生,指引教学遵循知识本身和认识过程的规律,认识课程内容,追溯知识的根源及其演化过程,揭示知识内在多维内涵,发展个体的能力和品格。依据知识发生规律,教学基本逻辑包括在学科逻辑和认知逻辑的整合中组织教学序列、在教学情境中探寻课程知识产生根源、在知识学习与实践运用的统一中发展学生素养。教学回应知识发生规律,需要克服预成性教学弊端,建构发生性教学知识观;以课程教材知识“裂缝”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知识要素的联结;建立“共生型”师生关系,促进知识的辩证增长;实施跨学科学习,形成知识发生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