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
《雨中登泰山》的讲读课一开始,我就要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文字: 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我们敢于在雨中登泰山,看到有声有势的飞泉流布,倾盆大雨的时候,恰好又在七真祠躲过,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感到意兴盎然。 声音响亮、悦耳,久久在教室里回荡。同学们静静地沉思着,仿佛跟随作者进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的美妙境界之中。  相似文献   

2.
“唉!整整一个学期,我把所有的空余时间全放在了这一节课上。你知道我试教了几遍?8遍!这8次试教下来,我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真可以说是一次飞跃。自己觉得提高很快,许多观念和认识有了深刻的体验。最大的感觉是:会上课了!我教书已经20年了,说实话,从来没有像这一次,为了一节课这么投入过。这个反复磨课的过程。苦是苦,但值得。它使我的教学上了一个台阶,否则,我就有可能永远在原来那个层面上踏步走。”  相似文献   

3.
朋星 《山东教育》2007,(11):58-59
俗话说“男怕选错行”,我庆幸没有选错行.一工作就当教师教书。而且,我生活中经历的两次低谷.都是靠当教师才坚强走出来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著名学者葛兆光说:“我对现在大学教师不教书深恶痛绝。”近年来,他是把三分之二的时间用在教书上。但在教学过程中,他也深感现行的教科书有许多不足和缺点,以他开课的中国思想史为例,他认为现行的许多历史教科书的共同缺点是:一、都是概论式的内容,限制了学生的思想;二、历史教科书中没有故事,也就没有历史,历史仿佛是按照写作者的概念发展的,内容无趣、枯燥;三、没有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二册选入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编者对文中“趣舍万殊”一句中“趣舍”的注解是:“趣,通‘取’。舍,舍弃。”言下之意“趣舍”就是现代汉语中的“取舍”,但教科书对“趣舍万殊”的整体解释是:“意思是各有各的爱好。”如果直译,就是“爱好很不相同”,这里又把“趣舍”解释成了“爱好”,而没有了“取舍”的意思。显然,对“趣舍”的解释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6.
一个专业化日臻成熟的教师,尚需突破三层茧缚,方能现化一种“蝶”境。“三层茧缚”指的是:一味教书;单纯教人;既不教书,又不教人;一种“蝶”境是:既教书,又立人。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应当怎样做教师?一、既当“经师”,又当“人师”社会主义国家的教师,应该像徐特立先生所说的那样既当“经师”,又当“人师”,徐老说:“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经师是教学问的……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每个教学科知识的人,他应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世上既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也没有无教学的教育。教师义不容辞的道德义务就是塑造学生的心灵。一位教师能否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道德义务,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教书与育人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教书…  相似文献   

8.
    
(一) 先人直愣愣地一站,便站成了生动千古的汉字。 汉字里的“人”很简洁:一撇一捺。干净利落,毫无旁枝错节。 人,本就是最洒脱不羁最质朴而深邃的。 “人”不仅仅象形,而且写意。 (二) “人”很简单,可诗人说: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很形象的。“人”的双腿最突出,诗人又说: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是呵,人是走出来的,人生更是走出来的。人,只要走,就一定会走成一种高度。 (三) 人──一个人走时,总有一种孤独的感受,有一种天地茫茫,“渺沧海之一粟”的感觉。 从──两个人一起时,便精彩了几分,也复杂了几分,有了先后,有…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活是没有加糖的咖啡,充满了淡淡的苦涩,但是仔细回味,又觉得有一种醉人的清香. 说到“苦”字,大概每一个中学生都有切身体会.在家里,妈妈天天唠叨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学校,老师们不时来上一句:“学海无涯苦作舟.”弄得我们满脑子都是“苦”字. 有一天,老师问我们什么是苦,我们竟异口同声地回答:“上数学课就是苦!”弄得提问的老师莫名其妙.我们之所以这样回答是有原因的—— 数学老师姓季,模样有点儿像陈景润,举手投足皆显出一种学者风度,要说讲课那是特棒的,可是他有一个不好的习惯——拖堂.  相似文献   

10.
神晤魏书生     
我的灵魂游移了—— 盘锦实验中学的校园, 魏书生老师的书案前, 我以一个学子的虔诚,聆听恩师的教诲: 不要以为教书苦,苦中求乐,苦中找乐,你便拥有了教师职业的神圣。我选择了教书,我只有教书才心安。我150多次的申请,全为了一个小小的志愿——教书。 人贵心善,心善是福。教书便可培养善心,教书是福。 索取不是爱,献身才是爱。你愿意获得  相似文献   

11.
名人之趣这是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讲的一则故事。高雄中山大学中文系已故的孔仲温教授,乃孔子八十多代的后人,生前文质彬彬,谦谦君子,乘电梯时总是让余先生先走。有一次,他们又同乘电梯,余光中笑问孔仲温:“你们伟大的先人带曾子出门,谁走前面?”孔说:“当然是孔子。”余说:“错了。”孔说:“为什么?”余说:“是曾子。”孔说:“凭什么?”余说:……其实这是一则有关谐音字的故事。余光中最后一句话是一个成语,它的谐音刚好表明曾子在前面,孔子在后面。想一想,这个成语是什么?绵里藏针余光中常跟人说,王敬羲香港一出…  相似文献   

12.
杨振宁博士不久前在我国西北某大学的一次谈话中说:近来,上海一家杂志社写了篇文章,介绍我的生平。文章中有个小标题叫做“终日计算,沉思苦想”,这篇文章没有征求我的意见,我不同意。尤其不同意这个“苦”字。什么叫“苦”?自己不愿意做,又因为外界压力非做不行,这才叫苦。做物理学的研究没有苦,物理学  相似文献   

13.
教书三十余载,如果只有辛劳和投入而无情味和乐趣的话,也许我就难以爱之恋之而至今日了。初为人师,正值“文革”动乱之时,我却不合时宜地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学写游记,带领一群孩子走遍了县城及周边的历史陈迹和秀美山川,还将唐诗、宋词和书法练习引入课中。原本是苦中寻乐,苦中觅趣,可是好景不长,我的这些做法到了1974年就受到了批判,罪名是“用资产阶级情调毒害学生”,甚至还上纲为“修  相似文献   

14.
有人问一位著名的演员:“您认为什么角色最难扮演?”他沉思良久才说:“很平凡又很伟大的那种人,比如教师。”细细想来,我们做教师的真是平凡而又平静,实在是没有可供充分表演的波澜起伏,没有吸引人的惊天动地,可我们却为这个伟大的职业付出了一生一世的真情,可谓“情到深处自平凡”啊!我总认为教书是我命中注定的职业,当我还是一个小孩,我的理想就是长大当老师;上大学读师范,专业对口是教书;我甚至从来没有考虑过干其它的工作,我就是一心一意想教书呵。当我第一次走上那高高的讲台,听见学生亲切的问候:“老师好!”我的心充满美梦成真的幸福;…  相似文献   

15.
偶然的发现     
我们的栏目叫“科学苦旅”,因此总离不开个“苦”字,好像科学非要有苦才会有收获似的。其实,不管在什么领域,一个人如果想要获得成功,获得他人的承认或者尊重,他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必然要比一般人多得多。这里没有捷径可走。但是不是一定没有巧合呢?抑或说是否有的人运气要好一些呢?这也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6.
高一册雨中登泰山【课文题解】课文的末尾写道:因为“敢于在雨中登泰山”,所以才能看到“有声有势的飞泉流布”;又因躲过一场倾盆大雨,所以“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感到“意兴盎然”。这说的就是作者雨中登泰山的“独得之乐”。课文标题《雨中登泰山师仅点...  相似文献   

17.
一字见精神     
相传,宋朝时,大文豪苏东坡与黄庭坚、秦少游、佛印和尚四人,有一次相约郊游,来到一座寺院,看见墙壁上洒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曲江对雨》。但是,因为年深日久,其中一句“林花著雨胭脂湿”的“湿”字已经脱落。于是,四个商定,各自补上一个字。结果,苏东坡补的是“润”字,黄庭坚补的是“老”字,秦少游补的是“嫩”字,怫印补的是“落”字。虽然四人都没有补中原字,但一字传神的故事却不胜而走。人们认为,四个字反映了四个人各自不不同的精神面貌。“润”字反映了苏东坡的“生”趣盎然;“老”字显露了黄庭坚的“老”气横秋;“…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培养人、教育人的事业,从本质上讲,教育就是理想的事业。一个教师,如果没有理想,不可能走得很远;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理想,不可能走得很远;一个国家的教育,如果没有理想,不可能走得很远。没有理想的教师,把教育看成一种职业,而没有看成一种事业,这样的人,他教书的目的是赖以生存、赖以养家糊口,他没有追求和向往,没有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反思,更没有创新的愿望与冲动,没有对明天的憧憬与未来的梦想。他永远不可能走到创新教育的彼岸。”  相似文献   

19.
旅游上了瘾     
外公外婆都是退休工人,赋闲在家。平时,爸爸妈妈总劝他们:“爸、妈,趁现在还走得动,你们要多出去走走。”可外公外婆总是说:“哎呀,出去又累又花钱,划不来。”前几天,外公外婆突然对爸爸妈妈说他们决定去旅游了,爸爸妈妈一听睁大了眼睛。外公见到他们吃惊的表情就接着说:“前些天,邻居张大妈来串门,说现在时兴旅游,旅游不但让人长见识,还对身体有好处。我跟你妈商量了一下,决定也赶一回时髦,后天启程去旅游。”妈妈问:“那你们是乘汽车还是乘火车呀?”“哎呀,我们都决定‘潇洒走一回’了,这些事就交给旅行社嘛……”一…  相似文献   

20.
苦咖啡──一个让我在短短的时间内疯狂爱上的仙露琼浆。它让我瞬间明白了,苦也是一种幸福,如果没有涩涩的苦,哪有人会珍惜浓浓的甜蜜呢?第一次领略苦咖啡,是在休闲之际,由朋友向我推荐的。第一口的感觉是苦,第二口还是苦,第三口仍然是苦,充满心灵的全是一种涩涩的苦。这种苦涩刺激了我全身的细胞,让我有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清醒,一种从未有过的畅快之感。这种涩涩的苦,这种与众不同的感觉,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第二次饮尝苦咖啡,还是在那家“古木香”里。这一次的感觉与上一次截然不同,热乎乎的苦咖啡里还冒着烟气,热腾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