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联系生活经验 探究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唯其如此,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探究才可能是主动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活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他们的探究活动作铺垫。如在《寻找生命》一课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各种各样的森林、草原”、“各种各样的植物”、“各种各样的动物”等,让学生有感性认识,激起探究的愿望。  相似文献   

2.
桑娟莉 《成才之路》2009,(28):30-31
新课程强调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在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除了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外,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形成科学的价值观。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活经验、丰富经验、提升经验.这样才易于被学生接受,而要如此,教师要有一双慧眼,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生活学习中亮点的慧眼。  相似文献   

3.
陈雪玲 《广西教育》2009,(31):37-38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就不断地看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近年来,笔者观摩了不少教师的公开课、研究课,  相似文献   

4.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小学数学教学只有植根于生活的肥沃土壤,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的同时,让学生真正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小学数学教学只有植根于生活的肥沃土壤,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的同时,让学生真正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相似文献   

6.
“自主探究”学习策略研究是指在课堂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自主探索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种理念、思想方法、科学结论都是在不断地实践与总结中形成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更是如此。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场景,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和反思,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探究经验和想象经验,促进学生进行高效的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8.
学生参与学习的经验分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这两方面的经验交织在一起互为作用。教师应该重视生活经验的再现和利用,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为数学经验。具体地说,可以引领学生以生活经验为起点,通过探究、反省、交流等方式将生活经验"数学化",形成新的经验,并将这一新的经验再次运用到新的生活情境中去,指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吕菊华 《新疆教育》2013,(14):156-156
“生活味”是指数学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在导入新课时,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存在,从而产生探究的需求。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数学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0.
蔡明忠 《地理教育》2013,(12):22-23
一、以教师生活阅历代替学生经历,导致学生陷入思维盲区 作为以农村学生为主要生源的县城中学,本以为学生跟笔者这一代从农村走出来的人一样,对农事活动应该非常熟悉。因此,第一次使用新课标编写地理教材时,为体现“教学要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这一理念,在备课时就以自己已有生活经验为依托,设计教学内容,开展课堂教学。结果发现这些经验只有教师才拥有,而学生并不具备,造成学生思维缺乏必要的素材支撑,陷入思维盲区,导致教学失败。  相似文献   

11.
住房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学生家庭生活经验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从小到大,或住过各种各样的房子,或看过各种各样的房子,房屋应该是他们很熟悉的地方。但是,他们对住房进行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吗?他们从房屋中发现了哪些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哪些是学生能够探究的?哪些是暂时还不能探究的?本单元正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需要来构建的。  相似文献   

12.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教学应向生活回归”、数学教学要“情境化”,“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构建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结合的学习(或教学)情境”,以成为许多教师的共识。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让学生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感触生活,让数学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这就是我们数学老师应该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数学新教材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结合生活实例,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编写的。新教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韩姝 《当代教育论坛》2005,(11X):114-114
一、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人手,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体会数的含义,建立良好的数感。  相似文献   

15.
生活经验是学生对文本产生独特感受的一大来源和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维还原、制造矛盾、再现生活等策略,唤醒学生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深度阅读。  相似文献   

16.
马玲玲 《时代教育》2007,(9Z):124-124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主张“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的最终目的。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育必须首先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用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显示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创新性学习的实践操作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类,以主题探究为特征的创新性学习是其中之一。所谓主题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某一具有实际意义的专题,采取类似科学家研究的方式进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只有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上的感悟、体验并经历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才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生成捕捉知识、探索未来的智慧。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在上课时都会尽力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一个平台,但在教学过程中时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有时情境导入时兴趣盎然,探究过程热情尽失;有时学生对探究产生惧怕心理。我认为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教师不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生活经验来探究数学问题。那教师应如何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享灵动高效课堂呢?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物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尤为紧密,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生生活经验就显得非常重要。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能够增加课堂趣味性,有效吸引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富有生活化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及实践能力。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实现生活化这一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加强生物学科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一、我的认识 《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之一是这样描述的:“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这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对知识的意义的理解和构建,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而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