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实地考察与多方调查所获得的材料,针对《金陵春梦》一书从蒋介石父母分葬一事引伸出的四条理由及由此得出的“肃庵其人者,也绝非蒋介石的生父”的结论一一作了辩驳,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分析了蒋母之所以分葬并且隆葬的真实原因,从而指出:《金陵春梦》关于分葬之说纯属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2.
研究蒋介石及其思想,应重视其所受的儒家教育的影响。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番粗浅的探究。文章把蒋介石在四十岁之前所受的教育分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留学教育和自修教育四个方面,剖析了各种教育对蒋介石所起的影响。作者认为,各种教育在内容上均与儒学密切相关。蒋介石通过各种儒家教育吸收的传统儒学与武士道精神对其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日本投降以后,美帝国主义为了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对中国采取了以大规模地出钱出枪出顾问人员帮助蒋介石打内战为主的侵略方式.早在抗日战争末期,美帝国主义就用美械装备了蒋介石数十万军队,为蒋介石抢夺胜利果实、发动内战作了准备.日本一投降,美帝国主义就积极为蒋介石运送军队到华北、东北和华东等内战前线.美帝国主义还直接把大批美国军队开进中  相似文献   

4.
李敖其人 1949年蒋介石从大陆仓皇逃到台湾后,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恐怕没有安宁过。蒋介石最大的爱好之一是乔装打份自己。而偏偏在台湾有位善于撕剥蒋介石画皮的斗士,他的那支手榴弹式的笔常常使蒋家父子无招架之功,惊恐万状,只好多次以“叛乱”的罪名将他投入监狱。他就是台湾文化界著名作家李敖。  相似文献   

5.
贵刊93年12期登载了《〈促织〉补注》一文。该文由“为”在古书中能训作“其”,即推论出“为人”应释为“其人”的结论。笔者对此提出质疑。 首先,作者并没有能列举出“为人”与“其人”互换的古书异文材料,而事实上这在古书中是极为罕见的。 其次,作者并没有真正理解“为人”之“为”的确切含义和作用。 “为”在此处并非是代词“其”,而是用在名词“人”之前,对人进行强调、特指的  相似文献   

6.
蒋介石原籍到底是浙江奉化 ,还是河南许昌 ?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 ,史学界聚讼纷纭的一桩公案。在大象出版社《蒋氏身世新探———蒋介石原籍许昌说述证》一书出版发行之际 ,在许昌召开的“蒋介石原籍许昌说”学术讨论会上 ,来自省内外的 3 0余位专家、学者 ,就此问题 ,再次展开了热烈讨论。早在 2 0世纪 80年代初 ,政协河南省委员会文史办公室委托曾与《金陵春梦》作者唐人有过多次书信来往并和郑发女儿相识的李耕五 ,调查考证许昌说的真伪。李荣受重托 ,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利用工余之暇不辞艰辛劳苦 ,四处奔走 ,调查考索。 1 992年退…  相似文献   

7.
<正>一、知人论世,畅饮源头活水《孟子·万章下》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所谓"知其人"是指阅读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阅历、思想倾向、处事态度、创作动机及创作风格等;"论其世"是指应结合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去考察作品的思想内容。知人论世是传统的古代诗歌鉴赏方法,它对今天的中学古诗文教学仍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它是缩短文本与学生之间距离的一把钥匙,可以使作者成为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乐燎原 《当代学生》2013,(Z4):96-97
主持人龙吟:古语云,闻弦歌而知雅意。在诗词中,我们看见的不仅是诗人的情感,有时还会感受到时代的强音。盛世而靡歌,乱世出哀音,一首诗、一阙词,有时就道尽了个人的是非成败、朝代的兴衰更替。诗法指津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抱负、愿望、情怀等。因为古典诗词作品往往表现作者的情怀、志趣,并与作者的生平、经历、境遇以及个性有关,所以要"知其人",也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又因为古典诗词作品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往往与社会的变迁、时代的风云密切相关,所以要"论其世",也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知人论世,有利于我们更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或情感内涵。对古典诗词进行鉴赏评价,不能不去了  相似文献   

9.
拓展阅读     
《今日教育》2011,(Z2):62
红色三步曲叶永烈/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作者把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红色历程,用三部纪实长篇描述:《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  相似文献   

10.
邱佰林 《教师博览》2022,(26):46-48
<正>“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的这段话被后人浓缩为“知人论世”一词。孟子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告诉人们,学诗、读书,不能不了解作者其人;而要想了解作者其人,还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蒋介石是河南许昌人,郑发是蒋介石一母同胞生的亲哥哥,一九四一年郑发去重庆找蒋蒋不认等说法,解放前在许昌就传说纷纭,解放后仍传闻不断,后来《金陵春梦》一书出版,传闻更广,竟一时成了风靡全国的新闻。书中所写关于蒋介石家世的一些情况,大致和传说相似,只是作者把其家乡许昌县的河街错写成了临颍县的“繁城”。一九八一年四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河南文史资料》第五辑所载张仲鲁、  相似文献   

12.
作者把高职学生的情感因素与英语自主学习相结合作一调查,对其结果作了分析总结并制定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进一步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策略,从而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唐代以来,由李隆基与杨贵妃的"李杨爱情"衍生出了不同版本、不同体裁的文学经典,不同历史时期的李杨故事大都交织了爱情主题与历史垂戒、道德臧否与美学同情等范畴的意味。在这其中,杨贵妃的形象历来褒贬不一,在作者—文本—读者-社会这一文学链条上,杨贵妃的文学形象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语义场。对于杨贵妃文学形象历史变迁的探究,不仅是对作者其人和观众心理的深层挖掘,更能部分映射出时代思潮和文化生态特征,进而完成对杨贵妃文学形象经典化历程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后人对《出师表》的至高推崇。《出师表》一文是诸葛亮在临行前呈给后主刘禅的奏章,这篇文章之所以千百年来为世人所传诵,不仅仅在于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至死不渝的忠诚,更在于作者劝谏的高超艺术。艺术与情感的结合使文章成为了千年经典。  相似文献   

15.
《歧路灯》是清人李绿园所创作的长篇白话小说,书中对当时开封一带的世貌人情作出了精彩的描摹。在其众多的出场人物中,惠养民这一角色虽然来去匆匆,但却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假道学”之代表。惠养民的形象不仅深入而细致地表现出其时、其地、其人的风貌与特色,更进一步向读者揭示出那个时代下层知识分子悲剧性命运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后,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危局,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部分调整国家纪念日政策,在纪念日之期特别融入其他政治活动,蒋介石成为这些政治活动的主角。蒋介石还积极参与国家纪念日本身的纪念活动,将之作为"表演"的场地和舞台,凸显出其自身地位和权威。国家纪念日话语也参与了"蒋介石崇拜"的建构,随着全面抗战爆发,纪念日话语将蒋介石奉为"领袖"、"最高领袖"、"唯一领袖"。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通过国家纪念日政策调整、纪念活动、纪念话语等,与蒋介石本人形成互动,建构出"蒋介石崇拜"。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的作者在诸葛亮出场前成功地运用了虚写的艺术手法 ,分别通过对诸葛亮亲友、居处、题咏、行踪等方面的描写映衬出诸葛亮的佳妙不凡 ,使读者对这位至忠、至智、至雅的“千古第一贤相”在未见其面之时 ,对其人却已领略过半了。  相似文献   

18.
全面抗战期间,身为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最高领导人的蒋介石与皖南事变的爆发究竟有什么关系?蒋介石是否有解决皖南新四军的预案?至今,学术界在研究皖南事变时,仍然存在分歧。详细考察蒋介石的档案资料可知,抗战进入1939年后,蒋介石对国内事务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如何处置中共问题。由于中共拒不接受蒋介石提出的"溶共"方针,武力解决中共及其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成为其必然选择。更为重要的是,蒋介石又把制裁新四军问题作为其抗战成败的关键。史实表明,从1939年初到皖南事变爆发前,随着蒋介石对中共态度的日趋恶化,加上苏俄的对华援助被其利用,蒋介石国民党便逐渐制定并实施了限制、局部"剿灭"新四军与全歼皖南新四军军部的周密预案。皖南事变这样就发生了。  相似文献   

19.
蒋介石制定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曾是国民党处理内政、外交、军事及其相互关系的一个基本政策。它对于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政治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对这个政策的探讨是进一步研究蒋介石的政治思想、中日关系史和国共两党关系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究竟在何时形成与确立?海峡两岸的许多学者的认识颇不一致。大陆学者的看法大致有三种:其一。蒋介石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之后确立;其二,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以前提出,《淞沪停战协定》签订之后正式确立;其三,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以前酝酿产生,同年11月30日由蒋介石正式提出并把它作为南京政府的“基本国策”。台湾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的认为1931年7月蒋介石决定“攘外必先安内”是一种策略;也有的认为在一二  相似文献   

20.
全国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同蒋介石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的两种政治、军事力量相互抗衡着。 蒋介石集团在国际上得到美帝国主义在财力上、物力上的大力支持。除了帮助蒋介石把军队送达前线,抢占全国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外,仅在一九四五年十二月至一九四六年八月期间,美国给蒋介石的武器、物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