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艳英 《地理教育》2022,(z2):153-156
(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实验中学,江西鹰潭335400) 一、教学设计 1.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前一句是基础,后一句是目的.课标要求将学习落实在地图上,主要是"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以模式化,以加强对规律的把握;对洋流的成因不必系统学习,对洋流...  相似文献   

2.
陆惠英 《黑河教育》2012,(11):64-64
教材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理论基础,重点讲解了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水循环和洋流》主要说明地理环境的要素之一“水”,为下一章学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打下基础。教材对洋流的基础知识也做了简化处理,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和学生留有课后探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一、背景介绍 10月25日在绍兴市第一中学举行了两年一度的绍兴市高中地理教学优质课大赛活动。参赛的课题为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的“洋流”部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对“洋流”部分的内容标准表述为“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部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背景介绍 10月25日在绍兴市第一中学举行了两年一度的绍兴市高中地理教学优质课大赛活动。参赛的课题为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的“洋流”部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对“洋流”部分的内容标准表述为“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部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教材版本】八年级《地理》(湘教版·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1课时)。【课标分析】在地图上指出西北地区的范围;运用地图指出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分析原因;用事例说明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地形特点;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因;理解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生  相似文献   

6.
一、课标解读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本条"标准"有三个要求:一是学生要学会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即"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二是会解释这种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三是会使用实例进行分析说明。二、教材分析本节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三节。"城市与地理环境"共三节内容,第一节是  相似文献   

7.
洋流是自然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新课标明确指出:"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各版本教材编者按照课标要求,基本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组织教材: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和暖流);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但是,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尤其是洋流概念和分类标准差异较大。不同版本的必修教材之间、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之间不一样。即使同一版本教材,在洋流概念和分类标准的叙述上也有不同之处,甚至存在看似相互矛盾的地方,导致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对此,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版本教材,对洋流的概念、分类标准等相关内容,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教材版本】八年级《地理》(湘教版·下册)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课标解读】本节课的要求是: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本条课标不要求掌握外向型经济的规范概念,而是要求运用有关资料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重在影响。因此,教师教学中应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读图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以及外向型经济优越性;二是运用有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外向型经济的特点,以及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9.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Ⅱ)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课标解读】根据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应选取典型材料或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地解读信息,并准确地分析各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以辩证的观点认识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以动态的视角探究社会经济因素特别是市场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海水的运动     
【知识点击】1.海水运动的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2.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法点拨】1.在学习洋流的形成时,应把对成因类型的理解和各类成因洋流的分布结合起来分析。2.在学习洋流的分布规律时,应利用课本中的“世界洋流分布图”和“洋流模式图”,归纳出中低纬海区和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大洋环流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材及考情分析】气候类型的判读是高考必考点,是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本节课是必修第二章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此考点所占分值比重不断提高。从历年出题方向上看,往往以区域地理为载体进行区域气候类型判读。【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特点,但是还缺乏对原理和规律进行独立归纳的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说教材1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一堂复习课 ,在复习了海水基本物理性质的基础上 ,复习海水的运动 ,而海水的运动形式和特征 ,又是进一步复习海洋资源开发的基础 ,因此本节教材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海洋一节的重点。本节课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海水运动形式 ,洋流的形成 ,表层洋流的分布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其中 ,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学习的重点。2 .说教学目的依据《大纲》要求 ,学生的复习通过回顾所学知识 ,查缺补漏 ,加深理解 ,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1 )基础知识方面 :了解海洋水体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 ,以…  相似文献   

13.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教材分析】通过前三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地球的圈层结构,熟悉了地球的大气圈和水圈。本章内容学习地表岩石圈,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大气和水是营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本节课对认识地貌的形成和变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对地壳和地表形  相似文献   

14.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Ⅱ)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课标解读】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这里的行为动词是"分析",行为条件是以某种农业类型为例(这里以种茶业为例),核心概念是"农业区位"。可以通过区别、组织、判断、归因等认知策略,让学生识记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并能利用上述知识对某一具体农业生产地域进行合理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5.
本课为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中的一节。【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中国地理的开篇,上好这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地理有很  相似文献   

16.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课标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系统的特点。【课标解读】该标准的行为条件为"运用简易天气图",对达成课标要求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限定,既将气象学中的简易天气图应用于教学之中,同时应注重读图能力的培养。该标准的行为动词为"分析",认知内容为"分析  相似文献   

17.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节选)。【教材分析】本节课分为"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两部分。教材的着眼点是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突出一个"变"字,体现两个"影响"。本节课主要讲解"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教材文字比较少,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教材中配置了不少的图片和案例,但似乎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于是笔者引  相似文献   

18.
【教材版本】新《地理》(人教版·选修5)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三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第1课时)。【课标要求】以地震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与应急措施;结合实际,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突发性灾害。【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前两章以及第三章前两节内容的延续。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了自然灾害的种类、成因、分布、危害等,以及人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一些自然灾害进行监测。这一节则侧重让学生了解遭遇某些自然灾害时怎么应对,实用性较强。【学情分析】学生对自然灾害有一定程度的理性认识,而感性认  相似文献   

19.
<正>【教材版本】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材分析】《中国的地理差异》这一章既是对八年级上册中国地理总论部分的总结,又是对八年级下册区域  相似文献   

20.
冯小杰 《考试》2014,(10):14-19
<正>水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水"为主题的试题在历年高考中频繁出现,是历年高考的核心考点。学好"地球上的水"对赢得高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专题的学习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进行复习。一、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以下能力标准: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