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长江日报》披露:“目前在商品房销售市场上,开发商往往故意混淆‘定金’、‘订金’、‘预付款’、‘押金’等概念,使得购房者‘吃哑巴亏’。”《羊城晚报》也刊登了《定金与订金》一文,说赖某计划在某小区买套新房,付定金5000元,后觉得位置偏出行不便,决定退房,于是到售楼部欲索回定金。不料刚说明来意,售楼小姐即笑道:“不能退的!因为合同上写明是定金。如果是订金,还能退给你。”就这样,5000元打了水漂。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有一姓李的先生为购买一辆FOLO牌轿车,向车行预付订金5000元,双方约定一个月后交货。订金收据写的是“预付定金5000元”,李先生当时没在意写的是“订金”还是“定金”,只看了一下上面写着5000元,就放心走了。半个月后,李先生要求退车。车行告诉他,车可以退,但“定金”不能退。李先生大惑不解,质问为何,经理说:先生交的是“定金”啊,这是不能退的。李先生大呼上当,追悔莫及。类似李先生这样的案例,还频频发生在房屋买卖或租赁中。  相似文献   

3.
用“铤而走险”而不用“挺而走险”《现汉》:“[铤而走险]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大词典》分条释义,“挺而走险”条注明“挺,本作‘铤’”。《辞海》“铤而走险”条,注明“铤,亦作挺”。词频统计:铤而走险180,挺而走险0。《说文》:“铤,铜铁朴也。”《左传·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急何能择?”杜预注:“铤,急走貌。”洪亮吉《左传诂》:“按此字当从手廷;高诱《吕览》注:‘犹动也。’盖云动而走险耳。”“铤而走险”通用性强,宜作为规范形式。用“透彻”而不用“透澈”《现汉》:“[透彻](了解情况,分析事理…  相似文献   

4.
用“无动于衷”而不用“无动于中”《现汉》:“[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衷’也作中。《新华》只收“无动于衷”。《大词典》以“无动于中”为主条。词频统计:无动于衷186,无动于中0。宜以“无动于衷”为规范形式。(参见“热衷”条)用“毋宁”而不用“无宁”《现汉》:“[毋宁]副词,表示‘不如’:这与其说是奇迹,~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作无宁。”《新华》处理同《现汉》。词频统计:毋宁43,无宁0。在“不如”的意思上,“毋宁”与“无宁”为异形词,宜以“毋宁”为规范词形。“无宁”在古汉语中还有别的…  相似文献   

5.
《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大字典》)“翕”字条存在着两方面不足:其一是引证与释文不合,其二是释义不确切。我们将以缩印本作为考察底本,对“翕”字条和其它字条类似的失误进行分析,提出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2008年6月第5版)第517页“滚”字头下[滚齿机]字条的释义为:“金属切削机床,用来加工齿轮、涡轮和花键轴等的齿形。加工时,工件和滚刀做相对滚动,滚刀一面旋转,一面推进切削。”其中“涡轮”一词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阴”字在以《现汉》为代表的汉语词典中有13个义项.文章运用语料库的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形式,对“阴”字在现代汉语中的义项分布情况进行了重新描写,建议在《现汉》等词典释义的基础上增收8个义项.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开”字条的义项作一分析,考察其义项概括的情况并讨论其合理性。为了便于考察,本文以《汉语大字典》为参照,将“开”字义项作一全面比较。之后对“开”在(《现汉》中收录的词语中的表义作用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建立义项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陈毅市长>选场》是写陈毅市长为建设新上海而夜访化学家齐仰之的一场戏。在“舞台说明”中,介绍了齐仰之家的墙上贴着的一张醒目的字条,围绕“字条”展开剧情,不仅很好的揭示了人物的性格,而且使剧情曲折生动,风趣有致,真可谓“一张字条一场戏”。  相似文献   

10.
“三顾茅庐”这一妇孺皆知的成语,在统编教材初、高中语文课本中均有涉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准确讲解这“三顾”之“顾”,就不是人人都清楚的了。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字典辞书中的释义吧———《现代汉语词典》:顾(3)拜访:三顾茅庐。《汉语大词典》:三顾,指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访聘诸葛亮……亦泛指一再顾访和诚意邀请。新版《辞源》[三顾茅庐]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访聘诸葛亮,世称三顾茅庐。新版《辞海》:顾(5)拜访。如光顾;枉顾。杜甫《蜀相》诗:“三顾频烦天下计”。《汉语大字典》:顾(4)探望,访问。如:光顾;枉顾。…  相似文献   

11.
炮烙,课本的注释是: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绑在烧红的铜柱上烫死(高语三册158页)。这样释义是与古代的诠释有出入的。据《史记·殷本纪》裴马因《集解》引《列女传》:“膏铜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辄堕炭中,妲己笑,名曰炮格之刑。”《辞海》《辞源》均以为“炮格”即炮烙,是殷纣所用的一种酷刑。据此,炮烙的释义应该是:古代的一种酷刑,用炭烧热铜柱,令人行于柱上,堕炭烧死“炮烙”释义@马殿荣@张玉新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出版了。这次修订的幅度比较大,在贴近社会、增补新词、标注词类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在释义的修订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下面我单就《现汉》第五版的释义改进问题,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怒”的词典释义情况如下:《说文》:“怒,恚也。”即“怒”就是“愤怒、生气”的意思。《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怒”的释义,基本都列有以下几项:①生气,气愤;②气势盛;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2008年6月第5版)第517页"滚"字头下[滚齿机]字条的释义为:"金属切削机床,用来加工齿轮、涡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从规范性辞书《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的释义系统化入手,以循环释义为基础,来考查《现汉》的释义规范性与释义科学性,发现释义还未系统化与释义不准确之现象,期待进一步完善《现汉》的规范性,为辞书编纂树立标竿。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月29日《长江日报·开发商违约双倍赔偿定金》一文披露:“目前在商品房销售市场上,开发商往往故意混淆‘定金’、‘订金’、‘预付款’、‘押金’等概念,使得购房者‘吃哑巴亏’。”  相似文献   

17.
《新华字典》是中国最具权威、实用的一部现代汉语工具书.本文试对《新华字典》 1953版至2011版中“cái”音字条中注释变化情况做比较,同时谈下对这些字的释义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1994年修订本《现代汉语词典》中“竭”字条下出现了“竭泽而鱼”。到底是“竭泽而渔”,还是“竭泽而鱼”,抑或两者都可以? 本人查了好几种成语词典,都是“竭泽而渔”,1979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也是如此。接着在包括《辞海》在内的各工具书中查的“鱼”、“渔”两字,均无两字通用的注释。1994年修订本《现代汉语词典》本身“渔”字条中,在“捕鱼”这一义项下,还举出“竭泽而渔”作为例子。 可见“竭泽而渔”不能写成“竭泽而鱼”。岂能“竭泽而鱼”@寒昱  相似文献   

19.
张云美 《现代语文》2013,(1):156-157
《现汉》(第5版)通过释义用语的调整、释义结构的调整以及添加“的”字等手段使属性词释义语言较之前几版更加准确、精简、规范.但仍旧在释义的语言结构、释义用语、括注等多个方面存有缺憾,这主要体现在缺乏系统性上.我们认为,释义结构、释义用语、括注都要体现系统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现汉》的质量,方便读者的查阅.  相似文献   

20.
“商旅”一词最早见于《易·复》中的“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后代多所沿用。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商旅不行”之语,而引出“商旅”如何解释的问题。初中《语文》第五册未给“商旅”一词单独注释,但《教学参考书》及其他许多参考资料均将“商旅”释为“商人和旅客”。这一解释的根据,笔者推测可能是《词海》中的释义。《词海》在“商旅”条下,一是释为“商贩,流动的商人”,一是释为“亦指商人和旅客”。引用的语例就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另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也在“旅”字条下释为“旅客”,引用的例证也是《岳阳楼记》中的句子。那么,“商旅”一词究竟是单指“商人”,还是也可以指“商人和旅客”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