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闵老子茶     
张岱 《中文自修》2007,(2):50-51
周墨农向余道闵汶水茶不置口。戊寅九月至留都,抵岸,即访闵汶水于桃叶渡。日哺,汶水他出,迟其归,乃婆婆一老。  相似文献   

2.
茶中风骨     
亢乐 《中文自修》2007,(2):50-51
《闵老子茶》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一篇小品文,这篇小品文记叙了一次他品茶的经历。喝茶本是生活中的些微小事,但经过作家妙笔一点染立刻变得饶有情致,跌宕有趣。这次寻茶、等茶、论茶和最后因茶而结缘的过程也立体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3.
<正>了解张岱,阅读张岱,与张岱对话,最好从他的《陶庵梦忆》入手。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说:“如果在中国散文史上评选十佳,我估计张岱也能入选,尤其是《陶庵梦忆》,篇篇都是好文章,随手翻开一页,都是可圈可点。”对于张岱,教材注释里有简要介绍: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相似文献   

4.
若梅 《今日中学生》2006,(10):28-30
又到了同学们最喜欢的心理健康课了,闵老师还没走进教室,同学们就都坐好了。在闵老师的心理健康课上,同学们学到了不少心理学知识,在游戏中,对自己都有了新的认识。每一个同学的脸上,都挂满了积极、向上、阳光。闵老师把一张图挂在黑板上,李刚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老师,是海獭!”全班同学哗的一声都笑了。小宝嘀咕了一句:“什么叫‘老师,是海獭’!”李刚满脸窘迫,胡撸着脑袋说:“对不起,老师,我说错了。”闵老师笑着说:“不要紧,李刚。我们看图吧!”那是一张彩色的挂图,美丽的大海,滑稽的海獭,挂图很漂亮也很简单。闵老师给同学们讲起了海…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是古代小品中的名篇。此小品的文跟是一个“痴”字。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作者张岱的“痴”和湖中人的“痴”。  相似文献   

6.
根据如下一则材料确立议论的角度:有一年,苏东坡游山累了,到山中小庙稍歇。主事老道见来了一位衣着简朴的陌生人,就冷冷地说:“坐!”并对道量喊:“茶!”两人坐定交谈后,老道发现对方脱口似珠,才华横溢,料想此人来历不凡,就请客进厢房,客气地说:“请坐!”又叫道童:“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忙作揖打躬,引进客厅,说:“请上坐!”并吩咐道童:“敬香茶!”苏东坡临走时,应邀题对联留念。上联是:“坐请坐请上坐”。下联是:“茶敬茶敬香茶”。老道阅后,羞愧满面。此例可以引导学生明确以下几个议…  相似文献   

7.
吃过晚饭,爸爸拿起红色的热水瓶泡了一杯茶,他喝了一口,惊讶地说:“这水怎么不热啦?”爸爸又用另一个水瓶里的水泡了一杯茶,喝了一口说:“这:水瓶里的水还是滚烫的,那个水大概是昨天的吧。”妈妈听见了说:“不是的,两瓶水都是上午灌的呀。”“那就奇怪了,”爸爸惊讶地说,“两瓶水温度差好多呀。”  相似文献   

8.
张岱,字宗子,号陶庵,为晚明至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其与西湖可谓甚有渊源。被张岱称为“诗学知己”的王雨谦云:“张陶庵盘礴西  相似文献   

9.
谈“更定”     
近几年的人教版教科书对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更定”的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导入】 师:(吟诵柳宗元的《江雪》)如果说柳宗元“独钓寒江雪”是寄情于山水的话,那么张岱“独往湖心亭看雪”则是痴情于山水。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相似文献   

11.
茶,在古代是一物多名。清代郝懿行《尔雅义疏》记载:“诸书说茶处,其字乃作荼,至唐代陆羽著《茶经》,始减一画作茶。”《茶经》问世以前,除了“荼”以外,茶还有多种称呼,  相似文献   

12.
刘坤 《教育文汇》2014,(20):27-28
我喜欢听一节平常却扎实的语文课,而不愿听10节经过教师刻意设计的课,因为后者人为设计的痕迹太重,有些教学环节给人“掉书袋”或“作秀”的感觉。什么是“掉书袋”?宋马令《南唐书·彭利用传》中有一段话:“对家人稚子,下逮奴隶,言必据书史,断章破句,以代常谈,俗谓之掉书袋。”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在其所著的《陶庵梦忆》中也写了一个“掉书袋”的人。一次,张岱到一个读书人家去做客。天黑时,他欲告辞,主人挽留道:“请宽心再坐会儿,等看了‘少焉’再走吧!”张岱不明白‘少焉’是什么意思,便请主人解释。  相似文献   

13.
明朝有位叫张岱的人,在注《论语》“石门章”的时候,曾把人分为三种:愚人、贤人、圣人。他说:懵懵懂懂,没有认识到一定的事难以做就去做,是愚人;精明洞察,知道一定的事难以做到就罢手不做,是贤人;大智大愚,知道一定的事难以做到而毅然去做,是圣人。这里,张岱所说的愚人暂且置之不谈,而他所说的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是“贤人”,  相似文献   

14.
一次,唐代诗人李白漫游到了山东,路遇许多唯知死读书而无所作为的书呆子。他觉得这些人于社会无益,派不上什么用场,就写了一首《嘲鲁儒》的讽刺诗,诗中提出,如同“鲁叟”这样的对社会没有什么好处的人,还是“归耕汶水滨”,回自己的老家种地去吧! 李白的这个观点,不一定对头。一则,反映了他轻视农业劳动的封建思想意识;二则,“归耕汶水滨”者,都是些只会啃书本而不会做实事的人,农业生产就只能长期处于愈加落后的局面,这怎么行呢? 作为农村的“汶水滨”,要不要有人去“归耕”呢?自然是要的。但在“归耕”者应是  相似文献   

15.
某日与家弟微信闲聊。彼此寒暄之后询问他在做什么,他打过来的文字是“和茶”。我明知“和”是“喝”的误打,故意问:“何为和茶,莫非和泥的的和?”他将错就错:“是的,用水拌入其他固形物调匀。”我说:“我觉得你用水和的是臭泥巴。”他回一句“相由心生”,我顿时哑然。  相似文献   

16.
品茶与育人     
李爱庆 《云南教育》2014,(13):48-48
平时喜欢喝茶.一天,到一位朋友家说点事,朋友知道我喜爱茶,特地拿出家中珍藏的上好的茶招待我。我们边品茶,边说事,朋友问我这茶如何,我直言不讳地说:“这茶闻着有股糯米的清香,可一旦茶叶泡开了,糯米味就没有了,也没感觉出这上好的茶有什么特别之处,还不如我常喝的滇红和普洱茶呢!”  相似文献   

17.
记得少年时看过一则苏东坡的轶事: 一年秋天。被贬黄州的苏东坡到一座山上的寺庙里游玩。他的衣着是淡淡的,接待他的方丈也是淡淡的,说了一声“坐”,又吩咐小和尚“茶”。俩人谈了一会,方丈觉得面前的施主谈吐不俗,才华峥嵘,便又恭敬了一回,说“请坐”,又吩咐小和尚“上茶”。俩人又谈了一会儿,当方丈听说面前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时,不由大加恭敬,连声说“请上坐”。吩咐小和尚“上香茶”。  相似文献   

18.
四十年前,当一群伴随着共和国诞生的礼炮呱呱落地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围着一位留齐耳短发的姑娘不停地喊她“闵阿姨”时,她总是欢快得像个孩子:“小朋友,来来来,咱们再唱一首歌。”四十年后,这些当年喊“闵阿姨”的孩子的孩子甜甜地喊她“闵奶奶”时,她又总是习  相似文献   

19.
养壶     
几米 《同学少年》2010,(3):41-41
一个朋友家里有几十把茶壶,用以泡不同的茶,对我来说有一点不可思议。他说:“茶壶是很奇怪的,只要混过别的茶叶,就一辈子也洗不清了,所以一把壶只能泡一种茶。”  相似文献   

20.
坐在游船上欣赏沧山洱海的旖旎风光,品着那令人回味无穷的白族“三道茶”.的确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三道茶”是云南大理白族招待嘉宾的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第一道茶为“苦茶”,又称“烤茶”或“百斗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先要吃苦。第二道茶为“甜茶”,寓意“苦尽甘来”。放有乳扇、生姜、蜂蜜、核桃、桂皮等配料。第三道茶称之为“回味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