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义庆(403——444年) 鲁迅写过《选本》一文,从文学史研究的角度衡量了选本的作用,对于选本的好处和缺点均有正确的说明。文中说道:“至今仍存、影响也最广大者,我以为一部是《世说新语》,一部就是《文选》。”《世说新语》编纂者刘义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是南朝宋武帝刘裕  相似文献   

2.
裴松之,南朝刘宋时期著名史学家,字世期,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出身官宦,博通经史,历任零陵内史、太中大夫、国子博士等职。由于《三国志》原文过于简洁,史实多有疏略,元嘉六年(公元429年),裴松之受宋文帝之命,为《三国志》作注。书成后,裴松之一举成名,世号“裴注”。  相似文献   

3.
刘冰 《图书馆学刊》2008,30(3):F0002
《五代名画补遗》一卷,宋刘道醇撰。南宋临安府陈道人书籍铺刻本。刘道醇,宋大梁(今河南开封)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大约为宋仁宗朝(1023-1063)人。《四库总目提要》称"不知其仕履"。刘道醇深谙画理,精于鉴赏。著有《圣朝名画评》。  相似文献   

4.
南朝刘义庆著《世说新语》,以其卓越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续作、仿作者历代不绝。降至明代,继何良俊《语林》、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焦 《玉堂丛语》等著述后,又问世了专记清言俊语的《舌华录》,其作者便是生活于晚明的江南曹臣。  曹臣,字荩之,改字野臣,号文几山人。徽州歙县(今属安徽黄山市辖)人,出生于一个祖上“多以资雄”1的商人之家,时在明万历十一年(1583)。据方志记载,文几山实有其地,位于歙城西鄙30里处(康熙《徽州府志》卷二“歙山川”),因正德九年(1514)进士乡贤郑佐(官至参政)“建台其上…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1980,(3)
我国刻版印书,大约起于唐僖宗中和(公元881—884)年间。湖南最早刻版印书的人,据现有史料记载,是北宋初年的朱昂。朱昂,衡山人,宋真宗时为翰林学士,致仕后还乡,以“知止亭”、“幽栖亭”名义刻过书,但其书今尚未见。现在还有书可查、有记载可考的,是南宋初年刻印的孔平仲《续世说》十二卷。据《宋史·孔平仲传》称,孔为北宋时新喩(今属江西省)人,绍圣(公元1094—1097年)中曾知衡州。《续世说》是仿照南朝刘庆义的《世说新语》体例编写的叙述南朝及隋唐五代  相似文献   

6.
《出版史料》2005,(3):34-37
著名编辑家王仰晨先生于2005年6月12日去世,享年八十四岁。从十四岁当学徒算起,他在印刷和出版行业工作了七十年。曾在上海、昆明、重庆、桂林、烟台、大连等地的印刷厂、书店、报社工作,历二十余年,做过排字工人、校对、编辑和工务主任等;从1943年参加新知书店到1956年调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并持续到离休以后,历时近五十年,任小说组组长、鲁迅著作编辑室主任等。经手编发《青春之歌》、《平原枪声》等小说作品,主持和参与十四卷本《巴金文集》、十六卷本《鲁迅全集》的编辑工作,协助童怀周编选、出版了《革命诗抄》和《天安门革命诗文选》。离休以后,主持编辑了二十六卷本《巴金全集》和十卷本《巴金译文全集》,主持和参与编辑了四十卷本《茅盾全集》之中的二十五卷及《瞿秋白文集.文学编》六卷。1987年4月获首届“中国韬奋出版奖”。作为资深编审,他在工作中与众多的作家、学者有通信联系。曾结集出版过《巴金书简——致王仰晨》一书。这里选录了唐、钟敬文、叶圣陶、黄源、赵家璧、楼适夷、杨沫、陈原、萧乾等人致王仰晨的部分书信,用以缅怀逝者,同时从中可以折射出这位老编辑的人生一斑。选入的信件按时间顺序排列,由海客甲提供并注释。  相似文献   

7.
范浚(1102-1151),字茂明,世称香溪先生,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人。他是两宋之交一位独特的儒者和文学家,《宋元学案》视其学"别为一家",明代王祎称其文"自成一家之言"(《王忠文集》卷五《宋景濂文集序》)。他为世人留下了二十二卷的《香溪集》,朱熹取其《心箴》入所纂《孟子集注》,范浚由是知名。《香溪集》的版本流传本来并不复杂,但由于序跋多少不一  相似文献   

8.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南朝宋刘义庆及其门客撰,是一部笔记小说集,记载汉末至东晋的遗闻逸事。《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比较突出,它善于用素描式的笔法勾勒人物,揭示人物个性。鲁迅曾称赞它:“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世说新语》的体制多为零章断简,文章短小精悍,并且它以史笔为  相似文献   

9.
王芑孙(1755-1817),字念丰、沤波,号惕甫、铁夫、云房,又号楞伽山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召试举人,官华亭教谕.工书逼刘墉,不期而合.吴门自明季以来,书家用笔皆以清秀俊逸见长,至芑孙,始以道厚浑古矫之,著《碑版广例》《楞伽山房集》《渊雅堂集》等.他身材瘦削,性傲放,从不谀媚公卿权势,文人多以狂士视之,但他对南京甘方栋(字遴士)父子却是由衷地赞誉,并为甘氏友恭堂撰写579字的《江宁甘氏友恭堂记》.堂记中王芑孙夹叙夹议,对甘氏家族迁徙史作了描述,同时对甘氏治家理念、家规祖训、族人轶事给予了高度赞许.《江宁甘氏友恭堂记》不仅成为研究南京地方史志与世家谱牒的第一手资料,更对后人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日本平安初期汉诗集《经国集》卷十,载有安吉人(即安倍吉人)《忽闻渤海客礼佛感而赋之》及岛渚田(即岛田渚田)《同安领客感客等礼佛之作》两首诗。这是记载中日友好往来,研究两国文化交流,尤其是外交、文学和宗教交流的宝贵之作。今试考释之,以求方家法正。 一、 二诗写作之缘起  日本大学者津田左右吉先生《渤海史考》云:“(渤海国)其使臣遂于开元元年,对唐请互市,且请礼佛寺。日本《经国集》卷十有赋此事之诗,可为一证。”(陈清泉译,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第77页)接着,他便征引了上述两首诗。津田的这一判断,无论从哪个角…  相似文献   

11.
王冲 《编辑之友》2011,(10):100-101
《雁门集》是元代著名的蒙古族诗人萨都剌的作品。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其祖、父先后随从元世祖、元英宗进驻代州(今山西代县),萨都剌就出生在代州。代州古称雁门,因此他的诗集就命名为《雁门集》。《雁门集》最早刊印是元至正年间的八卷本,今已失传。现存版本以清嘉庆十二年萨龙光刻十四卷本,收辑较  相似文献   

12.
知识林     
中国古代书名以作者的字定名:位都赋)的作者左思的书叫(左太冲集》,因为左思字太冲;《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的书叫《王子安集》,因为王勃字号安。以作者的号定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号射阳先生,故他的书叫(射阳先生存稿人以作者居住地定名:王安五家居临川(今江西临川),故他的书叫(临川集》。以作者所任官职定名:如《阮步兵集》,因为作者阮籍曾任过步兵校尉。以年号定名:如苏询的书叫《嘉佑集》嘉佑即是宋仁宗赵帧的年号。(范华摘自《海南日报》)何谓《黄金分割》068不仅是个科学的数字,其准确值可表示成(/了一l/…  相似文献   

13.
地方志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代编纂潮州方志今有据可考者记录如下:(南宋)潮阳图经[考据]一、《舆地纪胜》卷一百“潮州”在“风俗”、“鸭湖”、“桑浦山”、“瘦牛山”等引录了《潮阳图经》资料。二、《永乐大典》卷五三四三“书籍”有“新修《潮阳图经(古瀛乙丙集)》三百五十版。”《《舆地纪胜》有“《古瀛集》帙三,凡著述之关于州,常侯■命编为集”。知《潮阳图经》载于常■所编的《古瀛集》中。(淳熙)潮州图经二卷王中行撰常■序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修(注:常■,邛州人,淳熙元年潮知州)。I…  相似文献   

14.
《齐民要术》(以下简称《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占代综合性农书。约成书于公元532—544年问,作者贾思勰是山东益都人(今寿光县)。生平事迹文献没有记载,惟各家书目和各种刊本都作"后魏高阳太守",《四库全书总目》也只说知道他曾任高阳太守。全书十卷,九十二篇十余万字,另有序文和卷端《杂说》。在序文里对书的内容大体上描绘出一个轮廓:"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 《要术》历经一千四百多年延至今日,为各代藏书家所重,据  相似文献   

15.
一部颇见功力的基础研究著作──评《王绩集编年校注》潘裕民王绩是初唐时期一位较为重要的作家。他的作品,收入在他的诗文合集《东皋子集》(一作《王无功集》)中。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韩理洲先生的《王无功文集五卷本会校)},对王绩的作品作了认真梳理...  相似文献   

16.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南朝宋刘义庆及其门客撰,是一部笔记小说集,记载汉末至东晋的遗闻逸事。《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比较突出,它善于用素描式的笔法勾勒人物,揭示人物个性。鲁迅曾称赞它:“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世说新语》的体制多为零章断简,文章短小精悍,并且它以史笔为法,旨在记载现实的人和事,同今天的新闻写作有很多相似之处。《世说新语》的短文章之所以能写得引人入胜,经久不衰,首先贵在简约,简约在下笔之先,也就是谋篇布局的技巧。例如《阮光禄焚车》篇: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  相似文献   

17.
《出版史料》2004,(1):56-56
鲁迅写的文言小说《怀旧》,是用笔名“周卓”发表在1913年4月《小说月报》第4卷第1号上,是他写的第一篇小说。而写成于1918年4月的《狂人日记》是用“鲁迅”笔名发表在同年5月出版的《新青年》  相似文献   

18.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中说:“轼诗文衣被天下,刻本丛杂,较欧阳修集更多,诸家所记,不可殚数”。本文拟将宋代编集、注释和刊刻苏轼著作的情况作一简介。苏轼在世时,其诗文刻本即已层出不穷。他自已说过:“世人蓄轼文者多矣”(《东坡后集》卷一四《答刘沔都曹书》),“市人逐利,好刻某拙文”(《东坡续集》卷四《与陈传道》),“贾人好利,每取拙文刊刻市卖”(《瓯北诗话》卷五)。当时,即使一些边远地区,也有苏轼著作的刻本,如范阳书肆,就曾刊印《大苏集》。大约较早编集苏轼作品的是彭城人陈师仲。他于神宗元丰中期,搜集苏轼在密州、徐州两地任太守时所写的诗篇,编成《超然》  相似文献   

19.
《周元公集》,宋周敦颐文集及史料之合编,其成书、流传、版本诸事,今考辨如下。《四库总目》卷六十传记类存目《周元公集》提要: 周元公集十卷,编修朱筠家藏本,明周沈珂编。沈珂,吴县人,周子裔也。是集卷一为图像,卷二为世系年谱,卷三为遗书,卷四为杂著,卷五为诸儒议论,卷六为事状,卷七为褒崇优恤,卷八为祠墓诸记,卷九、卷十皆附录后人诗文。虽以集为名,实则周子手著仅五之一。今入之传记类中,从其实也。(中华书局拼版影印乾隆浙江刻本《四库全书总目》,下同。)又紧随本书,另有《周氏遗芳集》提要:  相似文献   

20.
首先声明,笔者不是鲁迅和陈寅恪的研究者,只是出于对两位大师的敬仰,有兴趣关注他们的逸事,缘起是在《学林散叶》一书中看到这样一则记载: “鲁迅1915年4月6日日记有:‘赠陈寅恪《域外小说》第一、第二集。’但陈向来不谈及此事。他说,鲁迅名气大,谈这些会有攀附之嫌。” 寥寥数语,使我恨不知之详,遂生考证一番之念。然而我既缺考据之学问,也乏考究之资料,所以又不是考证,随笔而已—— 首先翻《鲁迅全集·日记》,以求验证,见“乙卯日记”1915年4月6日果记有此事,但鲁迅赠陈寅恪的书不是两本,而是三本,原文是:“赠陈寅恪《域外小说》集第一、第二集,《炭画》各一册,齐寿山《炭画》一册。”(按:古汉语“或,邦也。”即“域”,不是鲁迅笔误)。于是,问题来了,鲁迅与陈寅恪有多大交情,同是赠书,为什么赠齐寿山一册,却一次赠陈寅恪三册(《域外小说集》是鲁迅和周作人在日本用文言翻译的外国短篇小说集,《炭画》则为周作人译的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中篇小说),鲁迅何以如此厚待陈寅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