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润 《文教资料》2014,(16):9-10
杜甫的《旅夜书怀》中,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向来为人所称道,而同为唐朝著名诗人的李白,其五律诗《渡荆门送别》中的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和前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两者体现出的精神面貌却有差别,很好地体现了两位诗人不同的诗歌风格。作者将两首诗进行比较,试析一二。  相似文献   

2.
以雄衬悲的反衬手法,似源于以乐衬哀。如《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二句,以春日美景反衬出征士兵的愁苦之情,曾受到清代思想家王夫之的高度赞扬,认为“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杜甫不仅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而且继承并发展了它以乐衬哀的反衬手法,熔铸出“以雄阔之景反衬悲苦之情”的独特方式,并集中运用于他后期几首著名的律诗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是《旅夜书怀》的颔联。星辰与明月,写天;平野与大江,写地。包天涵地,气魄焉能不大?更何况星垂于  相似文献   

3.
《新作文》2006,(4)
一曲幽径,蜿蜒曲折中不忘了留一点空白,让人遐思空白背后“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风景旖旎。一波微澜,波涛汹涌之后不忘了留一点空白,使人神游“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浑壮阔、心潮澎湃的风景奇丽。  相似文献   

4.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在垂暮之年,坎坷流离,境遇凄悲,常有感怀身世之作。这首五律便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首。它是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携家离开成都东下、舟经忠州(今四川忠县)一带时作。全诗在章法上采用两截写法:前半写“旅夜”,后半“抒怀”。  相似文献   

5.
另一种生活     
我执着于那样一种生活。 即使没有张若虚“江山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清幽朦胧,也该有翁格沁人心脾的一抹绿,几点红;即使没有杜子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苍茫雄阔。也该有王摩诘田园牧歌的萧散淡远:即使没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幽然见南山”的闲适清新,也该有林和靖“梅妻鹤子”的平静优雅。  相似文献   

6.
1去年六月,大学毕业旅行,我与室友一道去了银川. 银川,我总觉得这个名字仿佛杜甫笔下的诗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有一股扑面而来的豪气,恍惚之间,连呼吸都充斥着迷蒙的水汽.然而,到了那里才知道,银川坐落于贺兰山以东,虽有黄河贯穿南北,却依然雨水稀少,与我想象之中的“塞上江南”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7.
正一场又一场日与月的战斗,仍然在不断爆发,让人眼花缭乱。比如哪一首是最好的五言律诗?一位叫王湾的高手先声夺人,抛出了关于太阳的金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同时代的大师张九龄,则以一首关于月亮的神作捍卫了自己的江湖地位: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接着,王维出手了,歌咏的是太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师杜甫淡淡一笑,又写出了《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相似文献   

8.
《鸿门宴》中有这样一句话:“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文下注释“之”指代“咸阳”。我认为不妥。郭锡良等人编的《古代汉语》选文《鸿门宴》,在讲到这个“之”字时,注释为指代“先破秦入咸阳者”。根据句意分析此句的“之”若指代“咸阳”就讲不过去。这个“之”应指代人较符合句意。  相似文献   

9.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 ,危樯① 独夜舟。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② ?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注 ]:①危樯 :很高的桅杆。危 ,高貌。②此句是说他的文章扬名难道就能使自己著名吗 ?这是诗人自谦的话 ,和杜甫另一诗句“岂有文章惊四海”相似。【新读】永泰元年 (76 5 ) ,杜甫因严武之死 ,失去依靠 ,生计艰难 ,便辞官携家人离成都 ,沿途经渝州 (重庆 )、赴忠州 (忠县 )、至云安 (云阳 )。此诗系诗人离成都到重庆时于舟中所作。诗的首联点清地点、时间和处境。陆上小草摇曳于微风之中 ,对句写孤舟危樯夜泊于水中。诗人用“细、…  相似文献   

10.
人教社新编高中语文第二册《过秦论》中有句:“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对“百越”课本上注为:“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而统称百越,也叫百粤。”“桂林、象郡”文中则注释为:“在现在广西壮族自治  相似文献   

11.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一首《旅夜书怀》即景抒怀,于细腻的绘景之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杜甫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孤独、寂寞与愤慨,感情激越,形象鲜明,境界宏阔。而其中刻意设置的多重对比,尤使全诗的风格跌宕起伏,为沉郁顿挫作了一个独到的注脚。对比之一:自然的宏阔与诗人的渺小之对比之一:自然的宏阔与诗人的渺小之对比。在诗人的笔下,一个细草微风的“旅夜”,一叶随波飘零的孤舟,本已显出极其的渺小,但杜甫偏偏将视野投向辽阔的平野与奔涌的大江,着…  相似文献   

12.
何效明 《学语文》2003,(6):23-24
文有文眼 ,诗有诗眼。“诗眼的所在 ,即在诗句中以一字为工巧的 ,如‘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中的‘垂’和‘涌’字 ,便是诗眼。”(《中国文学史初稿》)我国的古典诗词大多受字数、句数等诸多方面的限制 ,因此古人写诗填词特别讲究遣词造句 ,力求达到一定传神的效果。凡在节骨眼处皆炼得好字 ,画龙点睛 ,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 ,便是所谓“诗眼”。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和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 ,是人们熟知的两句话 ,所写景色原本平淡无奇 ,而着一“闹”字、“弄”字 ,就使全诗情趣盎然 ,境界全出。…  相似文献   

13.
一《孔雀东南飞》中“逆以煎我怀”句,课本注释为:“想到将来,我心里象煎熬一般。逆,逆料,想到将来。”《辞海》释这一句中的“逆”作“违背,背叛”。我认为《辞海》的注释才恰切,因为这样讲,“以”字的介词意义有着落了,介词后置的  相似文献   

14.
人教社新编高中语文第二册《过秦论》中有句:“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对“百越”课本上注为:“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而统称百越,也叫百粤。”“桂林、象郡”文中则注释为:“在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带。”这两个注释明显是矛盾  相似文献   

15.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屈原列传》中有这样一句:“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对句中的“夺”和“与”,教材注释为:“[夺]强取。下文的‘不与’是不给的意思。”依教材对  相似文献   

16.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六国论》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文下对其中的“举”注释为:“举,都,全部。”对“举以予人”注释为:“都拿它(土地)来送给别人”。如此解释,笔者认为至少有两个地方值得质疑。第一,翻译文言文,首先应该按照忠实原文的原则。既然“举”被译作“都,全部”,“予人”被译作“送给别人”,那么,“拿它(土地)来”就应该是“以”字的译文。也就是说,在这里“以”字既被译作省略了代词宾语“之”的介宾短语“拿它(土地)”,又要被译作连词“来”。在同一句中同一…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李愬雪夜入蔡州》中,有这样一个句子:“进城梯而下之.”课本的注释是:“(李进城)用梯子引下他来.”根据课本的注释,我们可以推导出句中的“梯”和“下”的解释,即“梯”译成“用梯子”,实际上是看成名词用作状语,“下之”译成“引下他”,实际上是看作一般动宾关系.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梯”应译成“搭梯子”,是名词用作动词;“下之”应译成“使他下来”,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全句是两个动词共戴一个主语的连谓式单句.用符号表示是这样:进诚梯而下之.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第一册《芙蕖》中“是芙蕖也者”一句,课本注释为:“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是,如此。也者,复指芙蕖。”把“也者”看作“复指芙蕖”的代词,这是值得商榷的。“也”在古代汉语中不能用作代词。“也者”合起来作代词的例子,笔者也未尝见闻。“者”字虽可作代词,但必须与实词或词组直接结合,不能用虚词隔开。此句“者”在虚词“也”之  相似文献   

19.
“弄臣”辨误杨广增《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中“弄臣”的注释:皇帝押近宠爱之臣。这样,便把“戏弄臣”一句断读为“戏弄臣”了。如此理解句意不妥。这个句子中的“戏弄”是由两个单音近义词构成的复音词,在文中指的是秦王的行为,“臣”是蔺相如自称。古汉语中复音词汇...  相似文献   

20.
月亮是人们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天体,人们为它编写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月亮在人的眼中形状又有多种变化,这更增加了人们对它的兴趣。人们对月亮有很多描绘,也对它倾注了不少感情。写景的诗文,由于写了月亮而创造出了各种意境。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两句诗便创造出了高远朦胧的意境。杜甫的《旅夜抒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两句诗创造出了雄伟壮阔的意境。朱淑真“月上柳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