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富"与"共富"是两个含义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范畴;这两个范畴同效率与公平存在相互交叉的多维的复杂关系;在这种复杂关系中,收入差距必须相对合理是焦点和统一点;统一是相对的,不统一是绝对的,共同富裕就是在这种统一与不统一的矛盾运动中逐步实现的;当前我国收入差距存在明显的不合理,实现合理的措施主要有"提低、调高、保困"以及"打非"和完善体制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林美琼 《教师》2020,(6):40-41
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两种极端的现象,即过分追求"得言"或是一味追求"得意"。其实,"言"和"意"缺一不可,它们互相促进,螺旋式上升,只有二者兼得,"言""意"交融,比翼双飞,才能使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特点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增加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样新的表述,强调了语文不仅仅是工具,也不能忽视其人文性。重视语文人文性决定了学习语文不能有很狭隘的功利心,陶渊明之"好读书,不求甚解"正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朱光潜将"人学"的学理化进程纳入到他长期关注并为之努力的一个问题域,即如何解决主观与客观的二元对立状态,如何安置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位置。从朱光潜的思想路径来看,从19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到新时期,朱光潜对上述问题的思考经历了从关注"主观"到关注"主体",从强调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到将艺术创作视为一种作为实践的生产劳动,即艺术生产这样一个过程。"美学大讨论"时期,朱光潜虽然标举"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但是这在主体与客体,主观性与客观性二元对立的理论前提下是不能成立的,在自然与社会对立的预设下是不能实现的。正是在这种困境下,朱光潜将目光转向了"人"。  相似文献   

5.
"礼"是《论语》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在书中多次出现。自先秦以后,历代学者都对《论语》中"礼"之内涵做出过自己的解读和评价。"礼"的实质是爱人之心的自然流露,对"礼"的实践贯穿于一个人成长各个阶段。在"礼"与"仁"的关系方面,二者是内在与外在的有机统一,"克己复礼为仁","仁"不仅以"礼"为评判维度,同时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更有超越"礼"的部分,即是对全体人的大爱和对人的生命的尊重。  相似文献   

6.
"寒暄"是日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是一种交际方式,还是一种文化表现,而日语"寒暄语"固定化的特点恰好与"义理"意识相关。日本小说中无论是用于日常生活,还是用于特定场合的"寒暄语",都为研究日语"寒暄语"中的"义理"意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心学以"心体"立论,既强调普遍之理为心体的内容,又赋予心体特有的情感—心理体验。王阳明实现了普遍之理与个体之心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这种包含"二重性"的心体超越了朱熹"性即理"的观点,显现出心体特有的灵动性和内在的张力。心体的"二重性"对中国人灵魂和精神境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从心学历史演进来看,以二重性为表现形式的内在紧张,导致了王门后学的分化,在社会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校外"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把学习和工作相统一,把理想和当下相统一,把兴趣和职责相统一,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相统一,干得漂亮,活得充实和精彩。"蜡烛观"与"发展观"在一起,工作在作为"校外"的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因为"苦",有体验,因为"乐",有感受。丰富"校外",充盈人生。  相似文献   

9.
张永玲 《考试周刊》2013,(96):171-171
"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学生"是熔融统一的关系。"因材施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前提;而"面向全体学生"是"因材施教"的根本目标,只有把二者有机融洽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公平公正和全体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与"术"兼备是曾国藩的重要特点。曾国藩的学问是以通识之学和躬行实践为特征的"士大夫之学"。曾国藩既能"躬行践履",又能"涵养本原",做到了本末兼修,体用兼备,在"学"——"术"——事业的模式下,以"诚"为"术"之本,以醇正之学,化成其贞正之术,终以成就其事业、事功。  相似文献   

11.
"被"字句和"有"字句在语义和句子结构等方面存在一些异同。"被"和"有"在语法特点上存在的对称性,将被统一处理为扩展词汇核心的功能范畴。"被"字句和"有"字句在受事的受影响程度,论元角色以及句法结构等方面存在不对称性,这些差异的存在归其根本原因在于两种句式的句法结构不同。被动范畴"被"分别扩展的是表示致使和表示完结的轻动词Caus和Bec,被动范畴"有"扩展的是表示活动的轻动词Do,二者在句法结构上呈互补分布。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呼唤"语"和"文"的和谐统一,语文教学需要让学生在"文"的学习中感悟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提升语文素养。本文从教学内容设定和教学形式的选择这样两个角度分析了语文课堂教学中追求"语"和"文"和谐统一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教与学"、"德与能"、"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关系贯穿"两课"教学过程的始终,如何做到"教学相长"、"德"与"能"统一、"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是每一个"两课"教师都应当重视的问题,而要科学地处理好这些问题,也必然能进一步提高"两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体育与健身课程作为一门学科,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着本学科的固有特点,其中"动"是最基本特征。身体素质只有通过体育运动的"动"才能从量变到质变,增强体质。所以,体育运动通过"动"而达到健身目标。本文从营造"动""思"相随的教学环境,还学生一份自主;立足"动""创"结合的教学活动,使课堂充满情趣和活力;抓住"疑""思"连动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我国教育理论界对"师生关系"问题的探讨,由于根植于实体思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思维困境和实践尴尬。从机体哲学的视角去考察"师生关系",意味着要以"师生机体"概念取代"师生关系"概念,回归教师和学生发展与共生的本性。对于师生来说,强化二者之间的信任,将师生身份作为一种"天职",进行个性化的交往,创造性地对待师生冲突,把握自由与纪律的统一,是建构师生机体应有的诉求。  相似文献   

16.
《考试》2008,(2)
作文只有历经"长期积累",方可"偶然得之";作文还是一个人"人品"的显现;因而作文历来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两难"之事。考场作文更是难上加难。本人试图让学生在原有作文知识的基础上,追求写作技巧上的"三‘新’二‘异’"——起笔新、结尾新、语言新,构思立意异、布局异,使考场作文更加出彩,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两个著名论断,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通过分析资本主义与"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的关系,了解全球化进程中的资本主义,有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制关系,把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性与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8.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而语文课堂教学既要求“文道”的统一,即通过文质兼美的佳作,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理想观、人生观的教育,为人处世观的教育:也要求“知能”的统一,即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问题链"教学模式是以问题逻辑为导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目标的多维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将教学内容问题化并在层层设问中实现问题的解决。在具体操作环节中,需要坚持教师学生"双主体"原则,构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推出共性化与个性化问题链套餐相统一、时效性与准确性相统一等原则,结合课程重难点与社会热点问题创设课堂情景,建构相应的"问题链"技术路线,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求知兴趣。这不仅是提升"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也是"概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的低效更多是在阅读教学当中。虽然统编教材重新确定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注重落实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这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但很多与教材配套的教案、练习和试卷均出现与教材要求相脱节的现象。语文阅读教学要提高效率,必须基于统编教材的要求,真正地建构以能力为主线的"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努力探索"教学——练习——质量检测""三者统一"的有效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