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从我学了语文书上的《走上生活》后,就被它深深吸引住了。每天都翻这篇课文,不读也要看一眼。我喜欢它,不因为作者把它写得优美,写得长,而是这一文含义深刻,令人情不自禁地在脑海里浮出许多的联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还是个初出茅庐的校报记者时,被责任编辑派出采访一位前总统夫人——埃莉若·罗斯福。采访前,他认真地做好准备工作。采访时,他向这位前总统夫人提出了一个自以为“别具一格”的问题,可这位前总统夫人的回答出  相似文献   

2.
生命需要一个高度,跌落的瞬间所爆发出的力量,总是会创造出奇迹。《给自己一个悬崖》,一根心弦被触动。那只鹰在绝境之下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哲学竟与先贤惊人地相似,共同演绎生命本身潜伏的力量。高祖的重臣韩信,在一次战役中区区一万兵马,痛击赵国二十几万大军,背水一战,扬名千古。一万对二十万,数量上足以先判定胜负,韩信必败无疑。可是,是什么,是什么竟让赵军连退几十里?只有韩信知道,生死抉择之时,逼迫,逼迫自己的士兵爆发出求生的最基本的潜能,胜利就有望。所以,四面楚歌时,那一声最凄厉的呼喊,便幻化成为最神奇的力量。奇迹由此产生。生…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在大海上只身搏斗三天三夜,最终只拖回一具鱼骨,但他却是当之无愧的强者。有这样一位老人,他辛勤地写作,追逐着写作的梦想,熬过了可怕的孤寂,最终获得了成功。这两个老人,一个是圣地亚哥,一个是欧内斯特·海明威。圣地亚哥是海明威小说中的人物,饱经风霜,却坚韧倔强。  相似文献   

4.
我一遍一遍地读着《背影》的第六段,企图背下来交差,直到一丝凉意从脸颊划过。这是真切的,那一夜,我感动了;那一夜,我似乎感受到大师们在高处向我俯视。  相似文献   

5.
我一遍一遍地读着第六自然段,企图背下来交差,直到一丝冷凉划过脸颊。非我胡编乱造,也非我逢场作戏。而是真切的,一颗颗眼泪如流星划过。那一夜,我感动了。那一夜,我似乎感觉到大师们在高处向我俯视。 以前,我一直认为,所谓大师者,不过徒有虚名,不过比我等早些使用白话文罢了。初读《背影》,便感觉文字平淡无奇,情节老套庸俗,再加上一些生僻或没有完全白话的古字,凑成这闻名于世的散文。于是,几千字在我眼中变成了四个字:不过如此!  相似文献   

6.
我一遍一遍地读着《背影》的第六段。企图背下来交差,直到一丝冷凉从脸颊划过。  相似文献   

7.
放下书本,眼前又浮现出贝多芬狮子般粗犷的脸孔,而画面的灵魂,便是那双躁动不安的眼睛。有团火焰在他灰蓝色的双眸中燃烧,狂放不羁。它好似草原上自由驰骋的野马,爆发出最原始却让人震慑的生命力。伟人内心境界的高度为凡人所无法企及。贝多芬的境界源自他无穷无尽的力量——体格的力,道德的力,精神的力。他精神的力量尤其令人敬畏。这份力量来自责任,来自对艺术的一腔忠诚。于是有了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创作。这份力量来自爱与善。贝多芬曾说:“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而担当患难。”的确,尽管贝多芬看似孤傲,无法亲近,但他…  相似文献   

8.
语文园地七习作要求: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读读下面这篇读后感(文略),看看对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你孤独吗?我曾多次地叩问自己,有时会感觉到一丝丝无名的酸楚,孤灯下面对着案例思考,面对着教学策划……对影成三人的豪迈与激情难以维系;有时也会一股股暖流流进心田,让自己有道不尽的喜悦,在共享群体的智慧时,在聆听大师的教诲时,在潜心阅读、交流反思时智慧地碰撞……教学不应孤独。一方面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个体生命,应该和他们融为一体,成为协作奋进的整体。教师的欢笑带给学生的是心灵的慰藉,教师的睿智造就的是教育的和谐。其次我们的  相似文献   

10.
不管是哪一种,勇气就是勇气。——题记好书是适合捧在手上一读再读的,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星期天,妈妈给我买了美国作家伯纳德·韦伯的《勇气》。这是一本绘本,漂亮的插图,简单的文字,其中所蕴涵的道理却很多很多。我反复咀嚼书中的文字,看似简单的文字却让人回味。勇气是什么呢?作者对勇气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借了一本<做人的美德>来读,其中一篇<诚信的力量>深深地感动了我,同时也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李心童 《作文》2022,(Z2):19-20
<正>假期,爸爸推荐我看红色经典著作,当他把《红岩》放在我面前时,小说的封面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悬崖峭壁之上,一株苍松傲然挺立。我一口气读完了。成岗经受严刑拷打时的坚强不屈,江姐面对死亡时的淡定从容,许云峰把生的希望留给同志的自我牺牲……无不深深地震撼着我。尤其是读到成岗的《我的“自白”书》中“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时,我不由得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13.
绝望、自戕、复仇,这几个词奏响了一曲启蒙知识分子的人生悲歌,也连缀出孤独者魏连殳的命运轨迹——绝望中痛苦的挣扎,自我堕落般的别样复仇。不得不说,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形象个个鲜活丰满、真实感人,读来令人拍案称绝。  相似文献   

14.
2007年7月25日 星期三 晴 读了苏教版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有恒心,无论做什么事都能成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读了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思绪万千。这本书把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光明的渴望展现在我的面前。书中的一句话让我难以忘怀":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件东西一旦失去了,才会留恋它。当你失去光明时,才会后悔当初没有珍惜自己的眼睛。"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回顾我的生  相似文献   

16.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几乎是一口气将它读完,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书中写了一位美国盲女孩海伦·凯勒的一生。她双目失明,失去了听力,生活在一个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可是她凭着超人的毅力,学会了讲话,并且学会五种语言,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受到人们的赞赏和敬佩,拥有无数次鲜花和掌声。一个盲聋残疾人,在接受命运的挑战中,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如果海伦屈服于艰难,她很可能成为世界上既可怜而又无知的人。然而,她以不屈不挠的心,顽强惊人的  相似文献   

17.
让我们先来分享一些精彩的语段:“在工作中,我们要懂得一个基本道理:对工作的结果负责,是对我们工作的价值负责;而对某项任务负责,是对工作的程序负责——完成任务≠结果!”  相似文献   

18.
张贺 《辅导员》2012,(Z1):123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描绘了海伦·凯勒对光明生活的向往和对黑暗的感慨。书中描写了沙利文老师对小海伦的帮助,使生活在黑暗中的小海伦鼓起了希望的风帆。海伦不断地学习,用手指触摸盲文,就  相似文献   

19.
张莹莹  刘金芳 《小学生》2007,(11):19-19
读完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才知道,光明并不是每个人都看得到的,像书中的主人公海伦。凯勒,她原本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可在出生后的第十二个月,一场疾病不仅导致她双目失明,还夺走了她的听力。你知道吗?当时,她才是个一岁半的娃娃呀!从此,她就生活在了黑暗与无声的世界。但后来,她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女子哈佛大学,战胜了自己,成为了生活的强者。她在后记中写到:“如果给我三天光明,我会去看帮助过自己的人,去看大海,去欣赏那美丽的日出。”这些事都很平常,我们想看多久都行,但在她身上,却显得那么珍贵。[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我们总是在抱怨,抱怨学习太忙,工作太累;抱怨没人关心,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抱怨今天晚饭不好吃……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看到了海伦·凯勒所著的《假如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