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对提高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那么,怎样在小学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呢?我认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既有竞争意识,又有合作精神的综合性人才;合作交往意识、合作精神、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为学生营造交流、合作和竞争的立体空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3.
唐小慧 《中学文科》2009,(16):117-117
任务型教学强调让学生通过体验和实践进行学习,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使师生、生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合作教学,发觉其有利于调动学生主体作用及学习激情,在充分尊重学生的民主教学气氛中,通过活动、竞争、实践等合作方式,能顺利达到英语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交流的和谐统一,有利于创新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正>重视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交流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并使学生学会合作,增强责任感、合群性,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别人,在相互交往中加深理解、沟通和包容,在交流、交往中表现出尊重和信任,懂得成果的分享,克服过去在传统教学中被扭曲的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5.
当今的时代是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社会学家指出“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世界里更为重要”。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  相似文献   

6.
重视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交流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并使学生学会合作,增强责任感、合群性,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别人,在相互交往中加深理解,沟通和包容,在交流、交往中表现出尊重和信任,懂得成果的分享,克服过去在传统教学中被扭曲的竞争意识。笔者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叶贻杰 《考试周刊》2011,(29):70-70
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是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合作学习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他们喜欢在一起交流和讨论问题,用共同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共同的方式学习新知。它促使课堂教学走向民主,走向开放,让师生、生生多边互动,形成真正的"共同体"。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开展合作学习,让知识、技能在合作交流中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合作中培养。  相似文献   

8.
正社会适应力是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过程,是人类生命存在的一种重要方式。交往是现代学生完成学业、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交往的机会,使交往能力增强,合作和竞争意识加强,使个体忘却烦恼和痛苦,消除孤独感,并提高自己的生活适应性。交往不当,也可以使学生造成无穷的苦恼和悲伤,导致人际间冲突和矛盾。学校体育是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群府际合作治理中,马克思交往理论不乏独到见解。马克思交往理论作为城市群府际合作的治理逻辑具有充分合理性。它符合城市群府际合作的价值取向、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二者之间表现出多重耦合。马克思交往理论视阈下,城市群府际合作不仅具有逻辑合理性,更具备现实可行性。培育城市群政府间"合作共赢"意识、强化中央政府协调作用、构建城市群网络化治理结构、建立多层次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健全利益共享与补偿机制等府际交往实践,彰显了城市群府际协调的现实交往观照,为探求城市群府际合作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10.
交往是人类基本的存在方式.人离不开社会生活,人与人之间必然要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相互知觉和相瓦作用.教育交往是交往者在教育系统中的具体体现,是指从事教育活动的人们在一定教育观的支配下,为了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和满足个体的归属感需要,运用教育影响而进行的信息交流、情感互换的过程.教育交往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师生交往最经常、最富有教育意义,最能体现教育交往特色.师生交往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情感交流的交往过程.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要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合作学习总是围绕问题解决来进行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最常见的表现方式就是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分工与合作、学会交往,在交流中获得认知的发展。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学生合作讨论,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合作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芳 《青海教育》2005,(11):44-45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能有效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通过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也是有别于传统教育模式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工具,然而我们又发现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说、爱说。因此,在儿童时代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口语交际训练是观察、聆听、表达、合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等能力的综合训练。搞好口语交际教学,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听、说、交往及想象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和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4.
9-11世纪,中日交往形式发生重大变化,双方交往重心逐渐从官方转向民间。两国官方的交往,自公元847年最后一批遣唐使返回日本到明万历年间册封丰臣秀吉,整整停滞了几个世纪,但作为一衣带水的友邻国家,双方非官方的交流一直未有停歇。官方交往无法复兴,中日各自的新变化、新信息只能通过民间交往的渠道深入到各个阶层,这也使中日交往的重心从官方转移到民间,中日交往的动因从政治转变为经济文化,其中最显著、最具体的变化就体现在中日交往人群上。文中分析了9-11世纪中日交往方式的转变以及中日民间交往的特征,从僧侣、商人、工匠等多个民间领域拼凑出中日民间交往的巨大关系网络,深入探索在中日漫长的交往进程中,民间交流对于官方交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活动的要求。它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交往与审美能力。现就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交流的习惯,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葛莉玲 《考试周刊》2014,(70):47-47
<正>21世纪的竞争不仅是知识、科技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必不可少的是人与人的交流与合作,而人与人的交流与合作必定会选择一种最直接、最方便的交流方式,那就是口语交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绝非三言两语、一年半载的事情。在农村,很多语文教师在如何有效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正确、流利地表达上绞尽脑汁,想出一些办法,但口语交际  相似文献   

17.
高振国 《考试周刊》2013,(50):56-57
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交往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交流情感体验,增进感情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促进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本文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研究,具体分析了研究的背景、目标、主要内容、方法及相关做法。  相似文献   

18.
范郁凤 《考试周刊》2011,(63):80-81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l二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围绕中心议题展开合作交流,能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一、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参与精神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础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与竞争一样,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社会科学家认为,“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交往在当今及未来世界里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所谓课堂交往,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师生透过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工具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实现预期交往任务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课堂就像一个交际的场所,交流的话题就是学生的学习任务。每一个参与"课堂交际"的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课堂交往技能"——表达、质疑、合作、探究、整合、思考……所以,我们要注重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对学生进行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以形成合作性、支持性、探究性的课堂气氛为基本手段,促进课堂交往的双方相互认知、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帮助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为其生存、发展与成功奠定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