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李白(701—762)字太白,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约5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他自幼读书就广为涉猎,开元十二年(724)秋,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天宝元年秋,唐玄宗下诏征李白入京,  相似文献   

2.
"涪县"于西汉高帝时始设,自设立起,其所属州郡历代多有变迁。经过考证,涪县西汉初设时应属蜀郡,至汉武开边才属广汉郡,东汉因之。三国蜀汉时属梓潼郡。魏晋南北朝时废置改隶频繁,出现双头州郡,涪县属巴西梓潼双头郡,且为双头郡治。西魏改巴西梓潼郡为"潼州",改"涪县"为"巴西县",巴西县为潼州州治,下辖巴西、梓潼二郡。隋改"潼州"为"绵州",此时涪县名称已为巴西县取代,且已为绵州的核心部分,历代相沿。"涪县县域"也曾分置巴西县、魏城县、涪城县等县,其如同涪县之"残影",实质属绵州。元代以后,涪县的"影子"彻底消失,已经完全为绵州区域。至清雍正时绵州升为直隶州,绵州即今绵阳市的前身。  相似文献   

3.
正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朝末年,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他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25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742年(唐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他便离开长安。晚年,他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817年  相似文献   

4.
郭金培 《现代语文》2005,(10):25-25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陕西成纪(今甘肃省境内),出生于碎叶城.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李白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夜宿山寺>恰体现了李白诗的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5.
黄庭坚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贬官涪州(今四川宜宾)别驾,安置黔州(今四川彭水),后徒戎州(今四川宜宾)。徽宗崇宁元年(1102)春蒙赦东归。当他途经巴陵(今湖南岳阳)时,冒雨登上岳阳楼,临眺气象万千的洞庭湖,一缕喜悦之情油然而生,遂凭栏吟就七绝两首: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未  相似文献   

6.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的美誉.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西北),出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今吉尔斯共和国托克马附近),后随父内迁移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之清莲乡.从小勤学刻苦,年轻时候博览群书,受到儒、道家思想的影响,25岁出蜀,漫游蜀中及长江流域等地,游遍了名山大川.<蜀道难>是他的代表作,诗中以奔放的激情和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描绘出由秦入川的蜀道充满艰险的情景,构成一幅流动的自然山水画,给人以雄壮的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先请看2010年~2013年四年高考安徽语文卷中四首诗八小题。一、2010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岁暮①【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  相似文献   

8.
历代四川<江安县志>和四川<兴文县志>(1994年版)所载的宋代归来州并非改柯阴县所置,地点并不在原四川江安的共乐乡和今四川兴文五星乡一带,也非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册>梓州路图所标注的在今四川古蔺县古蔺镇西南与永宁河之间,而在今古蔺县古蔺镇.  相似文献   

9.
安史之乱和个人仕途失意,弄得杜甫走投无路,迫使他不得不入蜀谋生。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十二月入蜀,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正月出川,在四川整整生活了八年(按虚岁算为十年)。他的脚迹踏遍了四川的东西南北。从760年1月至762年7月和764年3月至765年5月,前后有将近四年的时间在川西,定居于成都,偶尔曾出游新津、青城等地;从762年7月至764年3月,不足两年的时间,在川北(时称东川),以梓州(今四川三台)为中心,先后到过绵州(今绵阳)、射洪、通泉、涪州、盐亭、汉州(今广汉)、阆州(今阆中)等地;765年5月,杜甫乘舟沿岷江南下,经川南的嘉州(今乐山)、戎州、(今宜宾)、泸州、然后沿长江东下渝州(今重庆)、忠州  相似文献   

10.
《红蜻蜓》2023,(12):12-13
<正>唐玄宗开元年间,在历史上被称为盛唐时期。这时期也是诗歌创作的鼎盛之期,出现了一位浪漫主义的大诗人李白,一位现实主义的大诗人杜甫,他们是辉映诗坛的两颗巨星。李白,字太白,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隋朝末年,李白全家迁到西域的碎叶(在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北部),李白就出生在那里。五岁那年,他又随父亲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所以他又号青莲居士。  相似文献   

11.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①天门山,指今安徽省当涂县、和县的东西两梁山,两山夹江对峙。 ②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出生 于碎叶(今吉尔吉斯坦境内)。五岁时随父亲迁居绵州彰明(今四川省江油)青莲乡。唐朝伟大 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有《李太白集》。 ③楚江,安徽古属楚国,因而也称流经这个地方的长江为楚江。这句的意思是说,两山隔  相似文献   

12.
杨倩 《初中生必读》2023,(10):34-37
<正>蜀江畔,一位青云当衣、白霓作裳的男子,仰首饮尽碗底的最后一口浊酒,提着龙泉宝剑登上船,从此开启云游四方的生活……一、走近李白李白的祖籍是个谜,最靠谱的说法是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四川江油)青莲乡,因此李白号“青莲居士”。  相似文献   

13.
秋浦歌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出生在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坦境内),5岁时跟随父亲迁居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县)。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雄奇豪迈,感情炽烈,想象丰富,形象鲜明,  相似文献   

14.
毛贵,元朝后期人,出生年月不详。原为赵均用部将,后投奔韩林儿、刘福通领导的北方红巾军。 1355年二月,以韩林儿、刘福通为首建立大宋农民革命政权后,积极向元统治区发动进攻。1357年二月,毛贵受命率军向山东进军,由海州(今江苏东海)乘海船到达山东半岛,攻克胶州(今山东胶县)、莱州(今山东掖县)、益都路(今山东益都)、滨州(今山东滨县西北)、莒州(今山东莒县)等地,连战皆捷,进军神速。六月,刘福通兵分三路(东、中、西)北伐。毛贵担任东路军统帅,北出山东,直捣元都。  相似文献   

15.
绵阳市境内有许多三国遗迹,这些都是今天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资源,很有研究的必要。如刘备、刘璋涪城会后,刘备北上葭萌,走的是哪条路?诸葛亮五次北伐,具体经过绵阳市境内哪些地方?值得考证。 刘备、诸葛亮毫无疑问都是走的金牛道,一般都说金牛道的走向与川陕公路一致,这只能说大体方向一致,据笔者实地考察,两条路在绵阳市境内的具体线路,有较大差异。 据《直隶绵州志·铺递》记载:古驿道从德阳市境内的金山铺进入绵阳市境内的皂角铺(今属涪城区新皂乡),经石桥铺(在今石塘镇境内),过涪江,进入绵州城(清康熙三十一年之前,绵州城在涪  相似文献   

16.
黄庭坚曾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5),因编修《神宗实录》失实的罪名,被贬为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安置黔州(今重庆彭水),后又被移置到戎州(今四川宜宾),一直到元符三年(1100),才遇赦东归。他在蜀中度过六年多的谪居生活。其被贬入蜀既是他实事求是地坚持自己见解的结果,更与北宋党争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杜甫在夔州(今四川奉节)的生活,虽不愁饥寒,但总的说来仍是愁困潦倒的.特别是随着身体健康状况的日渐转坏,诗人的心境遂逐日不佳,甚至感到在夔府孤城活不下去,而总不免要惦念着“便下襄阳向洛阳”.但是,他又不能很快脱离这个地方,直至大历二年  相似文献   

18.
阳春三月,四川成都。滨临锦江的盐道街小学(以下简称"盐小"),草木吐露着芬芳。广播里正播放着悠扬的民族音乐。伴随着甜美的乐曲,操场上,学生们正奋力拼抢着篮板;  相似文献   

19.
读志小议     
关于绵州状元于环 《直隶绵州志》谓绵州曾有三位状元。除史料较详的宋代苏易简,还有唐代的刘暌和于环。而刘睽虽在名录中列为“会昌(唐武宗年号)状元”,但同时又有“《省志》作会昌进士”的注,未予肯定。加上别无片言只语,故实难接受其《选举考》“吾绵刘暌首登会昌状元,为唐代破天荒”的论断。至谓唐宣宗(李忱)大中七年《公元853)中状元的于环,在明代杨慎《升庵集》卷四十八,列入《蜀士在唐居首选者》八人之一。这大约就是州、县志以于环为状元的依据。可惜的是,这样一位为绵州历史增辉的人物,竟也未纪录下他的任何事迹  相似文献   

20.
《同学少年》2011,(8):52
北宋时期,文学家黄庭坚力主继承和恢复杜甫诗歌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在被贬涪州(今四川涪陵)期间,他"欲尽将杜子美两川双峡诸诗,刻碑藏蜀中",眉州丹棱县名士杨素听说后,专往请黄庭坚挥毫书写杜甫诗歌,在家乡丹棱笔架山刻碑建堂珍藏。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工程竣工。黄庭坚为之题名为"大雅堂",并作《大雅堂记》。他认为,杜诗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