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高丽中后期始,和陶文学创作在朝鲜半岛盛行开来。论及韩国古代和陶文学创作类型,大致可分为:对陶渊明诗歌的直接追和、在苏轼和诗影响下的间接追和、产生于朝鲜文人间的唱和及从前代诗人创作中获得动机而进行的追和四种,其中苏轼对韩国和陶创作的影响最为巨大。相较于陶渊明,韩国文人的和诗中多了一份东坡式挣扎于魏阙与田园间的矛盾心态,申钦《和陶饮酒二十首》正是这样一种建立在苏轼和陶诗上的表达。对申钦和诗的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概括苏轼对整个韩国古代和陶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耒《次韵渊明(饮酒)诗》与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精神意蕴相通,与苏轼、苏辙、晁补之和陶《饮酒》诗在思想感情上也有相同之处,然张耒之诗对饮酒之乐的表达远比渊明《饮酒》及苏轼、苏辙、晁补之之作强烈而张狂。在张耒身上,饮酒之乐在求“真”去“伪”,饮酒之道在得“自然之性”,饮酒代表着一种精神和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的一生,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不仅在生活中,有酒相伴,与酒为邻。他还写了大量的诗文来咏酒,尤其是《饮酒》二十首。然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些饮酒诗意在托酒言志,以示人生醒醉。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五十三岁时写下了《饮酒》诗二十首。诗前有小序,小序是研究他的思想和创作的重要资料。历代陶诗研究者已作了不少有益的探讨,为我们今天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本文就是对陶诗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不当之处企望读者和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的饮酒诗和他的田园诗一样,是他思想的集中体现,两者共同构成了陶渊明思想,即隐逸与济世的矛盾恩想的统一体。从陶渊明的饮酒诗,可以发现其诗歌之“真生命”、“真性情”之所在。他借饮酒催发诗情,在饮酒诗中傲视世俗的诈伪,追求自然和本真,表现出不屈从流俗、刚正不阿的人生态度。其饮酒诗以独特的魅力影响了东晋以降大批的文人骚客,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知人论世作为阅读古代诗歌的重要方法,应当被全面丰富地运用到具体的诗人诗作中。陶渊明《饮酒》(其五)的教学参考中往往片面地把陶渊明的归隐解释为厌恶官场,对黑暗官场的反叛。其实,《饮酒》二十首是一组政治抒情诗。文章重新解读陶渊明及其《饮酒》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20首,在陶集中占有较大比重,具有极高的艺术和赏析价值。把《饮酒》组诗的写作时间放在大的历史背景来看,社会动荡、政权更迭、家庭困苦,这些客观因素严重影响陶渊明的心境。从《饮酒》诗中分析陶渊明的心理活动,试探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生死的看法,诗人有过内心的斗争,有思想升华的过程。最终,陶渊明通过“饮酒”从人所不能逃脱的人生三大矛盾中深化自我、找到自我、解脱自我,回归任真自得之性。  相似文献   

8.
《饮酒》二十首 ,是陶渊明后期创作中的重要作品。这组诗中贯穿始终的消极颓废、不求进取的黄老哲学 ,充分体现了他在复杂的现实生活面前无为退让、消极躲避的态度 ,是其思想矛盾的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一生诗词创作无数,但青年时期遗留下来的诗作却很少。《咏史》二十首是其年轻时候的诗作,分咏中国历史,简单明了大气磅礴。从这短短的二十首诗中可窥一位近代国学大师对诗学和史学的兴趣,及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他年轻时候一些新颖的史学观点,从而更接近这位大学者年轻时的内心真实思想。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一生诗词创作无数,但青年时期遗留下来的诗作却很少。《咏史》二十首是其年轻时候的诗作,分咏中国历史,简单明了大气磅礴。从这短短的二十首诗中可窥一位近代国学大师对诗学和史学的兴趣,及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他年轻时候一些新颖的史学观点,从而更接近这位大学者年轻时的内心真实思想。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20首,在陶渊明诗集中占有较大比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主要从思想性这一方面赏析了《饮酒》诗。对《饮酒》组诗思想性的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陶渊明在《饮酒》诗中抒发出理想无法实现的忧愤;表达出对黑暗现实和颓靡世风的深恶痛绝。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写于何时,历来说法不一: 逯钦立在《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一文中说:“又诗中或言‘秋菊有佳色’,或言‘凝霜殄异类’,或言‘弊庐交悲风’,或言‘被褐守长夜’,证其为由秋及冬之作。又诗言‘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不惑,代指四十岁。向不惑,乃三十九岁。又证此组诗乃陶三十九岁之作。作于三十九岁,与诗中所谓“畴昔苦长饥,投来去学仕。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遂尽介然分,终死归田里。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正相吻合。向立年,  相似文献   

13.
诗和酒联系在一起 ,是陶诗的一大特色 ,也是陶渊明开创的一种风气。酒是他诗歌创作的主要的题材内容 ,组诗《饮酒》二十首在陶渊明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从组诗思想层次入手 ,探讨诗人这一时期从出仕到归田的思想发展历程及其与当时社会现实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饮酒》诗共二十旨,诗人在这首诗的原序中说:“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则题数句白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可知。这组诗多酒后偶然题咏,非一时之作。其内容多寓感慨,多抒心志,与饮酒无关。本诗为陶诗《饮酒》诗中的第五首,诗中既写了拥抱自然,悠然自得的情,也写了幽美淡远,旷洁朴素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各得其所,人与自然相与为一的哲理。  相似文献   

15.
《饮酒》诗共有二十首,是陶渊明归田以后所作。诗前有序:"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  相似文献   

16.
张静 《文学教育(上)》2008,(12):102-103
《饮酒》诗共有二十首,是陶渊明归田以后所作。诗前有序:“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这组《饮酒》诗,虽是诗人“闲居寡欢”、酒醉以后所写,但并不都是用以“自娱”,以求欢笑。透过“顾影独尽,忽焉复醉”的字面,不难看出深藏在诗人心头的烦恼与郁愤。  相似文献   

17.
范娜  王初艳 《海外英语》2012,(2):138-139
该文试从经验功能的角度对东晋诗人陶渊明《饮酒》第五首诗的不同英译文进行分析,以期检验系统功能语法应用于翻译研究的可操作性,为大部头翻译语料研究作准备。  相似文献   

18.
陶诗《饮酒》二十首第五首中用"见"或"望",历来存有两种意见。持见者认为非"见"不可出意境;持"望"者则语不甚详。现在梳理两派意见的基础上,从《饮酒》二十首的欣赏分析入手,指出从诗人当时心境及组诗的风格协调方面考虑,应用"望"字。  相似文献   

19.
论文采用平行研究法,借鉴辜正坤教授提出的中西诗歌鉴赏十角度,从作品、作者、社会文化及读者角度对中国古代诗人陶渊明的《饮酒》(五)与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的《茵纳斯弗利岛》两首诗歌进行对比研究,以此发掘诗歌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出仕刘牢之镇军参军虽为旧说,但仍令人疑窦丛生。《饮酒·十七》为陶渊明元兴二年秋冬之际服阕闲居的作品,所语“时事”,所用修辞等皆契合刘牢之军政实事。《饮酒·十七》为陶渊明出仕刘牢之的重要诗证,对陶渊明仕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