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追求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能力的培养。其中较为直接的,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及思维发展与提升,而另外两个要素更多地依靠这两个要素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更多地需要依靠具体的教学策略,笔者的实践以及同行的相关研究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文感的培养,可以获得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抓手,而基于对文本的分析,以发现其中文感培养的契机,则是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2.
核心素养是一种有助于学生个人发展并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古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不仅要从知识传授的角度进行讲解,还要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基于此,结合教学实践,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对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能力等多种方面。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要多渠道拓展培育路径,促使学生提高各方面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成篇方式,尝试探讨分析,并鼓励学生积极展开审美实践活动,这些多渠道的培养路径能促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核心素养即代指能够同学生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关键能力与必要品质,有着超越学科的特殊性。从高中语文教学角度看,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及运用、思维发展及提升、审美鉴赏及创造、文化传承及理解等四个主要方面[1]。分析高中阶段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从核心素养培养角度提出语文教学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5.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专题教学与学习任务群交融,呈现出新的教学目标:以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内容为目标导向。同时,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要求符合一定的原则:兼顾整体效益与个体差异;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整合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多维度发展;注重"任务群"和"专题"的交融。  相似文献   

6.
<正>情境创设是课程改革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的最大变化之一,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我们需要对情境创设的一些概念进行重新思考,情境创设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有何益处?一、综合性学习情境与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要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培育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是当前高中语文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而作文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学生怕写,教师怕改两个方面。文章从指导方法和批改方法入手提出具体而有效的策略,以期能够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2017年版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并凝练、整合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新的要求。本文拟以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为重点,以《想北平》一文为例,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阐述核心素养在高中散文教学中的培育策略。  相似文献   

9.
抽样测评江苏省C市市区、农村共4所小学1200名学生习作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状况,结果表明: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是小学生习作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整体发展不足;小学男女生在"习惯""数量""建构"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运用"维度上并没有显示差异;城市学生在积累数量与语言运用上优势明显,其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普遍高于农村学生,城乡之间差异明显;小学中高段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上的差异不明显,但高段学生在语言运用能力上停滞不前。为此,当前的习作教学要加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将读写结合落到实处;正确看待男生语言素养的不足,加强小学男生语言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重视农村学生语言核心素养的养成,对症下药,提"优"补"差";厘清不同学段学生语言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重视小学高段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周中婷 《学苑教育》2021,(12):33-34
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文章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探讨了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内涵与培养意义,并以散文《故都的秋》一课为例,探讨了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视角下高中散文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11.
核心素养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是学生需要拥有较强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发展和提升,还需要保证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得到相应提高。在有效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保证学生在语言层面、思维层面、文化层面以及审美层面等层面上有所发挥,促进其身心综合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深刻意识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探寻有效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2.
2017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教学如何体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呢?本文结合《春江花月夜》一课的教学案例,从教学起点、课堂容量、教学视野、教学趣味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从深度的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现今国家注重学生的发展,提出语文教学注重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因此,本文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进行概述,并提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如培养学生的语言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在此基础上,希望能为高中语文教学人员提供一些借鉴性建议,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使语文教学呈现积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一直都是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因此,我们必须把培育核心素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表现在思维的拓展能力、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个人的创新能力,还有在文化方面的理解能力和传承能力。本文主要是针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培育方式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对应的培育方法,促使核心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对学生本身素养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新素养的特点在于跨学科性方面,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内容主要包括语言建构及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及理解等等。本文基于此并写下简要探究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以及具体的培育策略,希冀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促使学生多元化成长。  相似文献   

16.
语文阅读分析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培养高中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关键方式之一。然而传统高中语文课程,通常是以单篇预读教学的模式展开,这样的情况下由于缺乏对照资料与分析线索,使得学生只能够浮于文字表面进行理解,难以实现引导学生进入深层学习状态,对其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语言能力进行培养。基于此,本文结合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作为基础,探讨群文材料的选择方式。随后从学生阅读习惯养成以及阅读活动设计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措施,希望能够有效提高语文课堂的知识容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17.
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培养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素养则是核心素养教育下古诗文教学的内在要求。文章首先解读了“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内涵,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两个维度探讨了古诗文教学的意义,并就如何开展古诗文教学提出了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转变应试化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积极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曹红玉 《学周刊C版》2023,(18):124-126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是新时期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不仅能促进学生积累充足的语言运用材料,也能使学生创造性地建构语言。文章主要采用学情调查法和实验教学研究法,探讨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意义,从精心建构群文组合、创设群文阅读语境、开展群文对比阅读、设计群文探究任务、实施读后练笔活动五个方面,论述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策略,以期为广大教育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旨归,也是语文备考的方向,必须贯穿于整个语文教育教学过程。[1]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与语文教学各环节的结合交融有利于实现高效教学,达成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思维品质的落地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