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人的全面发展有其现实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社会经济化,改善人民的物质化生活,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邓小平从社会和人两方面发展的阐述中,精辟地概括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社会发展观.随着我国经济基础的日益雄厚以及对人的主体意识的确立,江泽民深化和丰富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指意当代社会的深层发展应以人为本,提升人的主体意识,提高人的各种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21世纪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当代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是我国根本价值观之所在,是我国社会强大凝聚力之源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中之重,是构建和谐文化的关键。当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简洁地表达了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只有充分发挥其对人们思想的引领和启迪作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规范人们道德行为,铸牢全社会的共同思想文化基础,才能彰显其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梳理建国后我国报纸由党报时期、晚报时期到商报都市报时期的发展历程,对它们各自的性质、价值定位与传播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着重指出当前报纸正在追求“主流影响”,营建“主流报纸”时期。从编辑业务上讲,其特点包括专业化和专门化,重视独家调查和独家评论,追求元媒体影响,确立并贯彻独立的精神姿态。  相似文献   

5.
要实现全面小康,必须彻底改变旧的发展方式,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6.
建设全面小康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本文试图通过对全面小康的基本内涵的分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的把握,提出积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7.
"深度报道"一词在我国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各类媒体用深度报道的方式,向人们展示社会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实".报纸更是凭借着深刻而独特的深度报道,来吸引受众的目光,引导受众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思考.而美国新闻学者,则把深度报道称为继"党派新闻"、"客观新闻"之后"新闻写作的第三次革命".对于今天的报纸来说,深度报道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深度报道兴起于报纸媒体,相对于其他媒体,报纸更具有传统继承上的优势.在实际生活中,一份报纸要想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就更加需要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8.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生活和成长的当代大学生,其思想品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影响下,呈现出现实化、多元化、层次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虽对他们有所影响,但其发展的主流是健康的。他们的政治品德日趋成熟,人生品德的层级逐渐上升,社会公德水平日益提高,集体主义精神在增强,敬业精神和求实学风逐渐形成,基础文明行为不断发展。他们是正在走向成熟而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代。  相似文献   

9.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针对中国发展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提出共享发展新理念,阐释与明确"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内涵、目标、动力以及趋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念的新发展和新突破。本文就共享发展理念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探讨,并从内涵、关系等方面进行叙述,提出以共享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当代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了新的阐释: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物质生活发展、精神生活发展和政治生活发展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是提高素质与人力资源开发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民生新闻”作为新闻学的一个新名词始于2002年,而事实上的民生新闻早在130年前就已经出现,即《申报》的市井新闻。《申报》作为中国最早也是影响最广的市民报纸,一直以关注百姓生活为己任,其市井新闻也是今日民生新闻之鼻祖。对《申报》市井新闻的梳理以及对《申报》市井新闻与当时上海社会的关系的分析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当下民生新闻的思考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1923-1924年间日本驻芜湖领事馆向日本外务省隐秘地提供了两份关于安徽新闻报刊事业的调查报告。这些调查材料显示,从清末至1924年,安徽新闻报刊事业经历了萌芽、低迷、急速发展期,一时间仅省会安庆便有二十余家报社。之后多数报刊则因经营不振、缺少经费支持继而废刊以致倒闭,有些报刊则不得不求助于省府资助。省府资助的选择性对报刊的存续、安徽新闻报刊事业的发展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至1924年底,经历了短暂辉煌发展后的安徽新闻报刊界,只存有5家报社。  相似文献   

13.
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发展面临着中与洋、史与今、术与学、内与外等诸种矛盾,特别是面对着规模扩张和人才出口拥塞的挑战。应对挑战,必须做到两个创新,一是思维创新,解读新闻教育的生态环境,寻找科学发展之路;二是模式创新,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去创建既遵循教育规律又符合新闻发展实际的崭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从新闻读者和新闻特征两个方面对廖承志《致蒋经国信》的两种不同文体进行比较,指出新闻翻译要注意新闻读者和新闻特征,新闻翻译必须密切适应读者对象和文体特点,才能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5.
租界社会与近代天津新闻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租界的移民社会为报刊发展提供了广泛的读者群;租界繁荣的商业环境培植了传播媒介的生长点;租界内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与先进的传播手段,提升了媒介传播速度。九国租界的存在,为近代天津新闻事业提供了发展契机和相对有利的客观环境。  相似文献   

16.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业务形态的整合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合与发展是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业务形态的核心概念。媒介融合不仅是不同媒介的整合与重组,交融与互动,同时,也是对传统新闻业务形态的整合与重构。它通过构建新媒体技术平台,对新闻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使新闻业务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新闻传播主体由职业新闻工作者独家垄断转变为职业人员与社会公众共同分享;新闻采编系统由单一媒体类型为基础的“新闻编制系统”转变为以数字技术为整合平台的多媒体的“新闻信息与服务提供系统”;新闻报道模式由单线性的平面化形态转变为全方位、立体式的形态。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真总结国际和国内的实践经验教训,并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引导新闻改革向纵深发展的“纲领”。坚持政治家办报,坚持正确导向的意识和媒体社会责任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实践“三贴近”原则;增强做大做强正面宣传的意识,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促进和谐文化建设;形成完善的创新体制,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新闻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对美国新闻教育职业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新闻教育最为明显的特征即职业化,“职业化”也就是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新闻实务的需要。但是,“职业化”的思想却是深刻的。在以前,人们将职业教育等同于技能训练.但通过一系列对于美国新闻教育的研究,我们发现在美国新闻教育的职业化思想中包含有三个因素:技能训练、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和学术性。本文详细探讨了三种要素的定义和它们各自的发展背景,以及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专业英语和新闻传播学课程的双语教学,二者都是我国高校新闻院(系)积极应对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传播全球化而进行的教学创新实践。新闻传播视域和英语语境的结合是两类课程的共有特质,这也使得二者容易被混淆和误解。结合对两类课程的教学实践,通过对其内容和特点进行比较,从而探讨如何才能发挥其课程特性,并对新闻传播教学培养起到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