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基础的传播技术革命,催生了社会信息化和舆论大众化。面对技术革命带来的一系列变革,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面临诸多障碍。在文化全球化国际视野中,网络与新媒体正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青年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理念,少数民族共同心理认同逐渐消退,民族文化传承自觉意识难以形成。人才缺乏与技术落后,媒介生态环境失衡,城镇化等不确定因素导致民族文化传承的种种困境。少数民族文化重开发、少保护,原生态民族文化传播变样等,影响了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播,因而寻求开辟民族文化传承的新路径,在"新的时代"下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2.
文化多样性的危机是否发生、如何认识其严重性?是否应当挽救文化多样性,抑或文化归于"天下大同"更好?人类能掌握文化多样性的命运吗?这些问题可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得到许多启发。  相似文献   

3.
王蕾 《采.写.编》2016,(4):130-131
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依托微博、微信平台迅速成长起来的自媒体被普遍使用,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自媒体为多姿多彩的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带来新的机遇,使地方文化多方面传播成为可能,使少数民族文化变得"触手可及".本文主要以贵州苗族文化传播为例,通过论述自媒体的传播方式、特点以及影响来探讨这一传播模式带来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变化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方电视媒体的方言传播应有文化诉求,这不仅利于方言节目的生存发展,还有助于凝聚地方文化、建构地方文化形象。而具有文化内涵的方言传播的兴起,推动了文化多样性,加速了文化的交融。各地文化在交融中进行良性竞争,并增进彼此的认知与理解,这有利于我国的文化繁荣,也有助于创建国家的文化和谐局面。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时代中国戏剧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知 《传媒》2018,(12):79-80
中国戏剧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历史岁月的积淀与传承,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我国古老的艺术瑰宝.新媒体迅速崛起给中国戏剧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对中国戏剧文化进行有力传播与推广,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对中国戏剧文化传播的意义与价值,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在传播策略上进行突破与改变.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反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人们对精神生活的强烈渴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播已经变成了人类社会越来越关心的重要议题。传播技术手段的更迭,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更为高效的保存和传播工具。论文中以傣族剪纸为主要调查样本,对技术型H5的宣传效应进行评价,并围绕着技术型H5的具体运用进行剖析和探究,期待可以推动技术型H5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和传播过程中的有效运用普及。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是收藏、展示、传播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历史遗产的“投影机”,也是当代文化的“发生器”。和羹之美,在于合异。面对当前世界多极化与文化多样化的趋势,曾经作为静态展示场所的博物馆日益成为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的能动性主体。中国的博物馆实践在吸收了西方博物馆模式的同时孕育了以地方民族特色为主题的博物馆范式。对博物馆视域下的民族文化展示进行思考,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王菊松 《新闻世界》2013,(9):146-147
佛教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体系庞大、内容纷繁复杂,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电子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网络对佛教文化的传播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在网络中微博对佛教文化的传播又是一种新型的传播途径,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佛教文化的传播模式,甚至传播内容也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9.
宋慧  王红缨 《视听》2024,(1):130-133
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短视频以丰富多样的视听语言展现了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乡村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现实问题。在技术的赋能下,“三农”短视频促进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文化传播,丰富乡村文化的传播内容,推动乡村文化的互动式传播。与此同时,“三农”短视频存在着创作主体素养参差不齐、内容创新水平不足等问题,影响乡村文化的传播效果。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三农”短视频应从提高创作主体专业素养、提升内容创新水平等路径入手,提升乡村文化传播效能,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0.
文化市场上的“消费者主权”与“公民文化权利”是什么关系?新世纪可持续的社会文化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公共传播政策?国际与国内传播理论和政策话语有没有全面对话的可能性?在下篇,作者通过提供国外学术界对现存国际政治经济体制下文化产业的最新批判分析来解答这些问题。在结论部分,作者将论述和分析国际文化传播领域前沿性的公共文化传播政策、可供选择的原则、建议和实践,并讨论传播学者的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11.
信息的高速流通使国际社会仿佛在一夜之间就能知道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事情,大众传播媒介成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方便而快捷的信息交流工具。麦克卢汉的“地球村”似乎已变为现实。而在看似地球村表象的后面是: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传播实力上的差距决定了传播权力和传播占域的不平衡,地球村实际上是强者向弱者的经济、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等诸领域渗透的西方化覆盖全球的倾向。鉴于此,人们应以怎样的态度、行为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从而实现多种文化和经济形态并存的丰富多彩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陈瑞琪 《今传媒》2024,(3):86-89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体应用的普及,不仅给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与此同时,民族文化传播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需要我们加以重视。本文以广西百色地区壮族文化传播为例,通过分析其传播现状,发现该地区的传播人才、传播形式、传播机制、传播内容存在问题,基于此,提出培养文化传播人才、运用新媒体技术拓宽文化传播渠道、整合资源并增强地方合力以及加强文化传播内容创新性的针对性解决对策,旨在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并借助文化传播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市场逻辑主导下的文化产业与文化多样性的复杂关系与张力在中外传播领域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昭然若揭。在国际领域文化保护的目的与意义是不是就在于发展本国文化产业?在市场逻辑的主导下,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会不会意味着《美国偶像》有各国特色的翻版?在本文的上篇,作者试图通过回顾国际传播史上有关传播文化与另类发展模式的讨论来解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小兰 《山东档案》2015,(1):19-21,38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档案文化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从分析新媒体给档案文化传播带来的影响入手,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传播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传播的策略及档案文化传播的几种具体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博客作为新兴的网络传播手段,在今天的城市文化符号系统中,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常州龙城博客在常州城市文化的传播中,以其传播主体的广泛性、传播内容的包容性、传播态度的亲切性、传播效果的及时性以及传播导向的主流性,革命性地改变了常州城市文化建设与传播的形式与内容。  相似文献   

16.
于风 《新闻世界》2020,(5):41-44
乡村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传播关系着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中华文化传播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当下,新媒介时代的到来,为乡村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新媒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文化的发展,但同时也为乡村文化传播带来了一定的隐忧。本文从乡村文化传播过程中凸现的问题着手,试图探寻促进乡村文化传播的多元路径,从而有利于乡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杨欢欢  薛婷 《新闻世界》2013,(6):332-333
伴随经济、信息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增强,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好莱坞梦工厂和迪斯尼挺进中国市场,将会为中国的文化传播和传统文化带来怎样的挑战和发展。本文以梦工厂动画为例,探讨在全球化传播的发展趋势下,本土文化传播的发展前景及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趋势,并提出构建长远的文化传播意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促使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文化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日益迫切。本文主要探究的是在当代社会背景下,电视传播给大众文化带来的变化,从电视传播模式的变迁入手,阐述电视传播在当代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手机媒体、互联网、数字媒体的发展意味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时代改变了大众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方式,以山西这一特定区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总和为核心的三晋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也必然发生改变。本文探讨新媒体时代背景中对三晋文化传播的策略:增加三晋文化传播的形式,以博客、播客、BBS论坛、微信公众号、手机APP为多种形式,实现全媒体空间的立体式、交互式、开放式传播;增强三晋文化传播的趣味性,以互联网环境为传播机制,要实现较好的传播效果,必须在网站制作、程序创作的过程中,增强观赏性、审美性与趣味性;同时增强三晋文化传播的针对性,在新媒体时代下,青少年是主要的受众群体,接受对象发生改变后,要有效针对青年群体进行自媒体方式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带来冲击与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和新的传播渠道.本文在具体分析新媒体时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困境及相应优势的同时,也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新渠道进行了探索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