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对于自然之美都深有感受。这种美有些方面为自然和自然科学所共有,这样说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有人也许要问,在何种程度上追求美是科学研究的目的之一?对于这个问题,彭加勒是毫不含糊的。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科学家不是因为有用才研究自然的。他研究自然是因为他从中得到快乐;他从中得到快乐是因为它美。若是自然不美,知  相似文献   

2.
头孢他美酯是一种半合成的口服头孢菌素,为前体药物,服用后水解为有抗菌活性的头孢他美,由罗氏公司从武田公司转让并开发,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3.
科学求真.真中涵美。艺术求美.美不离真。科学的严谨.学者的风骨.文人的情怀.在他——徐兆峰的身上.碰撞交融,凝聚成一道目眩的光华.绽放在他如歌的人生中。  相似文献   

4.
美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之一,高尔基曾经说过: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浓厚强烈,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就应运而生。本文就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如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实现审美化做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王雪荣 《科教文汇》2009,(5):227-227
朱自清的散文给人一种异常真挚的亲和力,他的美文已是来自于这种不华丽的诚朴真挚的美,来自于对客观事物描写的真实自然的美,来自于认真提炼的群众语言的严谨质朴的美。  相似文献   

6.
吴会旭 《科教文汇》2010,(20):159-159,179
什么是"美"?美在哪里,有哪些特征?为什么我们认为一些事物美另一些事物不美?为什么同一事物我观赏时认为美而他观赏时却认为不美?我们评价事物美与不美的依据是什么,标准又是什么?美又是否真的存在,存在的形式又是什么?本文以为,"美"是对事物存在和发现的整合。它以事物的基本存在为前提,以个人对事物的基本发现为基础,以心灵的特殊感悟为依据。美具有一定相对性,同时美还受到个人生活阅历和世界观、道德观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也是其代表作,他曾因此作得以冠之“雨巷诗人”的雅号。本文从诗作的意境美、音乐美、结构美以及象征手法的应用等方面,对《雨巷》的艺术特色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探析。  相似文献   

8.
声音     
《科学生活》2010,(12):51-51
现在社会上"美盲"太多了,"美盲"要比文盲多。尽管很多人有很高的学识,但是他们是"美盲",没有欣赏美的能力。——画家吴冠中去世后,人们整理出他对现在教育体制的批评意见。"没有欣赏美的能力"一句同样适用于对生活的看法——看不到美,才会对生活徒生担忧和绝望。  相似文献   

9.
雕刻美丽     
他说自己是个疯子,追踪最新的科技动态.将脑子里塞满各种奇思妙想是他的最爱:他关注与美有关的一切,用科技雕刻美丽是他毕生的追求与事业。他就是黄文贤,台湾大学及台北荣民总医院研究员,台湾国际抗老教育训练学会理事长。  相似文献   

10.
周游 《科教文汇》2013,(4):134-134,139
在《关于美的塑造性摹仿》一文中,莫里茨不仅阐述了他的美学观念,还在论述过程中表达了他哲学观和理想世界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段奇清 《知识窗》2013,(9):43-43
一位摄影师爱好探险.爱用镜头去捕捉海底的奇妙世界。一次,他来到日本南端的奄美岛,这可是他多次来到并潜入海底观察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在《她在美中行》这首诗中,通过运用无声的大自然的明净和深沉的意象的对比,拜伦将原本抽象的美写得栩栩如生,从而使“美”体现出强烈的动态特征,这既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她”漫步于“美”中的生动画面,又描绘了“她”的出现在他心灵中引起的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
柳安娜 《科教文汇》2009,(10):248-248
“美,是人类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凡有人类的地方就有美,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美。”在这个人类世代所赖以生存的和谐家园里,是需要用美来装点,用美来修葺,用美来承载的。而鲁迅先生所倡导的“异化”翻译观,恰恰是建立在这个美的思想基础之上的。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并以“美”为比照对象,概括出它的翻译观的美之超脱、纯粹、诱人,随后依次对其作了具体、深入而系统的剖析与阐释,进而升华出他对我国翻译事业所做出的杰出卓越贡献及对后人在翻译领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亦权 《知识窗》2011,(2):27-27
桑德.韦德从小就是一位喜欢在生活中发现美和欣赏美的孩子.也正为如此.长大以后,桑德成了美国匹兹堡市的一位知名摄影师。他的摄影作品.就是以挖掘潜藏在生活细节中的美而见长.  相似文献   

15.
美起源于劳动,劳动创造了美。这已成为不争的科学结论。由模仿野兽动作而猎获野兽的狩猎舞到追忆劳动动作的划浆舞、杭育派的形成,从对劳动工具打造的改进到服饰、住宅制造的美化等,无不体现出人对天性——美的追求。正象高尔基说的:"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生活中去"。因此,我们要理解美、获取美,还必需从美的源头——劳动即实践活动做起,方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6.
高尔基光辉灿烂的一生是富有传奇性的,他同俄国人民为社会主义革命所进行的斗争密不可分,他的一身兼有文学家的才华和革命战士的气质。高尔基无产阶级美学思想熠熠发光,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宽阔的胸膛,激励他们为建设自己强大,繁荣的祖国而奉献自己美丽的青春,这种美丽源于无产阶级美学思想;源于无产阶级文学中的真、善、美;源于无产阶级的劳动;劳动创造了美。  相似文献   

17.
冯金娣 《科教文汇》2014,(35):195-196
"热闹型"童话的出现,打破了童话形象注重教化的单调和偏狭局面,转为对儿童的个性自由与生命意识的关注和张扬。郑渊洁塑造的皮皮鲁这一形象,就是童话类型化形象向个性化形象转变的最好代表。他身上集中表现的,张扬个性的形象美、非凡热闹的幻想美、深邃理性的幽默美等美学特征,很好地阐释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一位摄影师爱好探险,爱用镜头去捕捉海底的奇妙世界.一次,他来到日本南段的淹美道,这可是他多次来到并潜入海底观察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陶壶自述     
一个在工作中屡遭打击而心灰意冷的年轻人,漫无目的地在街上游荡,他进了一家古玩店,一只古色古香的精美陶壶吸引了他的目光.他捧起陶壶,爱不释手,惊叹道:"世上竟有这般美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正200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电技术专家黄尚廉教授逝世。这一年,曾在他的影响下,踏进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的朱涛刚刚获得博士学位,正式进入科研的殿堂。生命有时如同四季的轮回般,充满了承接与交替的美。在黄尚廉教授的影响下,志在成为科学家的朱涛,如今继承了前人的遗志,继续在光电技术的道路上前行,感受光学的美,创造光学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