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茜  马嘶 《湖北档案》2004,(5):37-39
在中国现代史上,陈独秀是以五四新化运动的旗手和中共早期领袖(后又成了党内反对派的代表人物)称于世的,却少有人知道他又是一位对中国字音韵之学有着很深造诣并有多种述传世的国学学。他殚精竭虑述《小学识字教本》未竞而终,且一生乐此不疲,即便是在极紧张的革命活动中和身陷囹圄之时,仍不忘以此为副业。  相似文献   

2.
张家康 《出版参考》2005,(12):34-36
陈独秀和苏曼殊堪称民国初年的狂士,他们意趣相投,以文相识,其文皆如鲁迅所云:“激昂慷慨,顿挫抑扬。”苏曼殊其生也短,交友遍于国中,然知己者屈指可数,而陈独秀乃当之无愧。苏曼殊的颓废、浪漫、好学,以及诗人气质、率真性情,给陈独秀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以至晚年念及,都有动情之处。[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来投奔的是同乡好友邓仲纯邓氏,名初,字仲纯,安徽省安庆府怀宁县人,与陈独秀同籍。邓氏的五世祖为清乾隆时代的书法巨匠邓石如,其父邓绳侯是清末民初安徽省教育界最有声望的人,曾任省军政府首任教育司司长,为陈独秀的师长。邓氏早年留学日本帝国大学医学专科,初入日本时,曾与陈独秀、苏曼殊三人同寑室。民国以后,陈独秀到北大任教,而邓仲纯亦  相似文献   

4.
五四初期中西文化碰撞非常激烈,陈独秀充分利用《新青年》这一出版物,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译介大量外国著作,将翻译出版看作形塑中国文化主体身份的重要手段,输入西方现代文明,重塑国民精神,建构中国的新文学、新文化.陈独秀的翻译出版活动改变了晚清翻译风尚,确立了现代性翻译的基本架构,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5.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英流汇聚的伟大历史时期,陈独秀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名人物,在此期间亦曾留下过深深印迹。本所引溯论证的:是其早期的编辑出版实践及其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内容包括:一、丰富多彩的出版实践;二、“鼓吹革命”的出版思想;三、风格独异的出版特色;四、功垂青史的出版名家。在章的第四部分,笔以下述拙见就教于同人:1、陈独秀是引领近代中国进步出版事业的旗手;2、陈独秀是培养近代出版人才的园丁;3、陈独秀是早期党的革命出版事业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6.
三、风格独异的出版特色   陈独秀不仅以其丰富的出版实践,强烈的出版倾向而著称,更以其高超的编辑才能,独特的出版风格而闻名。   讲求栏目设计的生动活泼,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是陈独秀编辑出版活动的一个显著特色。《安徽俗话报》 (以下简称《俗报》 ),是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前的一次较大的、也是较成功的出版实践。这份 32开本的通俗小报,虽因帝国主义和封建反动势力的蛮横干涉而只出版了 23期,但其内容丰富、文字生动、装帧美观、封面图案设计新颖精巧。《俗报》共设论说、要紧的新闻、本省的新闻、历史、地理、教育、…  相似文献   

7.
难忘的岁月     
我一生中经历的事情很多,有的已经渐渐淡忘,有的仍然记忆犹新。写在下面的这些文字,仅是那难忘岁月的片断,既轰轰烈烈,又真真切切。在《新少年报》担任经理 1949年6月上旬上海刚解放不久,一天,正当我协助市总工会布置庆祝会师大会会场时,接到通知让我立刻去团市委报到。我赶忙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博物馆收藏了我国近现代著名女画家、雕塑家潘玉良的数千件美术作品,其中两件白描有陈独秀的题跋。其一,《俯首背立体》,长45、宽27厘水。这幅白描简练地刻划出一位女性低头背体,画面左下角有款:“玉良”,钤“潘玉良”正方形白文印,右上角有陈独秀以蝇头小楷写的跋: 以欧洲油画雕塑之神味入中国之白描,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闹革命,主要靠笔杆子,把章当作利刃,向旧世界猛烈开火,大呼猛进。  相似文献   

10.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新青年》发刊词  相似文献   

11.
《国民日日报》是陈独秀从事报刊实践活动的起点.他既是《国民日日报》的发起创办人之一,也是总理编辑之一,其地位与章士钊不相上下.陈独秀的加盟为《国民日日报》的“舒缓”及多面向特征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杨飞 《湖北档案》2009,(5):37-38
陈独秀字仲甫,1879年出生于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1913年陈独秀参加了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1914年,陈独秀出狱后到达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1917年初被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相似文献   

13.
过去一说起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从中共“一大”到“五大”连任五届的总书记陈独秀,就说他是造成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罪魁祸首,是“托派”,并被开除了党籍。他的名字一直只能排在中国共产党的坏人之列。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全传     
2013年7月出版128.00元ISBN978一7一5097一4769一8本书作者唐宝林可称中国大陆陈独秀研究第一人,此书为他苦心孤诣三十年之成果。2011年1I月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首发繁体字版,发行两月后即获香  相似文献   

15.
苏俄在陈独秀的眼中由侵略者,变为进步的象征,再变为一个坏的国家,这里面有苏俄本身客观变化的因素,也与陈独秀自己评价问题的价值框架有关,双方的因缘凑合造成了苏俄形象在陈独秀眼中的变幻。  相似文献   

16.
为了扩大翻译的影响力,陈独秀力主以白话文进行翻译,秉承忠于原著的原则,使得当时的普通民众有机会接触到世界上的进步思想,在对当时翻译风格造成巨大冲击力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17.
新文学运动已经过去差不多90年了,但是运动期间很多细节我们并不像自己所相信的那样了解.本文要谈的是陈独秀的德国大炮.  相似文献   

18.
王积龙 《新闻世界》2003,(12):39-41
在中国现代史上.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标志着新化运动、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五四运动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正如毛泽东所说的是陈独秀。然而,“万丈高楼平地起”。远在新化运动之前,陈独秀就在他的家乡安徽以安庆、芜湖为中心从事办报刊为主的革命活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与刘文典,一个是"思想界的明星"、"中国革命史上光焰万丈的大彗星",投身于政治;一个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国学大师,醉心于学术。他们虽追求殊异,却因为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安徽公学相识,到《新青年》结盟,再到北京大学“分手”,最终在故乡安庆“归魂相依”,两人的恩恩怨怨,成为中华民族的一段传奇史话。  相似文献   

20.
千秋功过,世人评说。“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独领风骚的陈独秀,在我党历史上功过是非的评价,也因时而异。本文披露陈独秀被捕入狱后一些鲜为人知的生活片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