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沟通的过程。良性、有效的沟通取决于一定的沟通艺术。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求教师掌握倾听、语言表达与非语言表达的艺术,尤其是在语言表达时,要把握语言的简洁性、委婉性、启发性、针对性和幽默性。  相似文献   

2.
阅读提示:没有人能够否认,沟通是一门艺术,教育也是一门艺术。当教育遇到沟通的问题时,教师唯有以“艺术”的眼光和方法去应对,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沟通效果。本期“德育”栏目的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师生沟通的方法、技巧和艺术。两篇文章各有侧重,前面一篇寓教育方法于理论之中,后面一篇则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沟通“心法”;二者殊途同归,都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3.
亲子沟通中的“留白”艺术,是对传统中国画中“留白”技巧的移植与借鉴,是指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以尊重为前提,呵护孩子的主体意识、发掘孩子的天性、了解孩子的需求、把握孩子的特点,给孩子留有充分、自主的成长空间.这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亲子沟通方式,还是一种重要的家庭教育理念.运用“留白”艺术的亲子沟通,能打破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一言堂”的传统教育模式,对于形成和睦融洽的亲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试从“话语权”留白、“隐私权”留白、“试错权”留白与“选择权”留白等四个方面探析“留白”艺术在亲子沟通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亲子沟通中的“留白”艺术,是对传统中国画中“留白”技巧的移植与借鉴,是指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以尊重为前提,呵护孩子的主体意识、发掘孩子的天性、了解孩子的需求、把握孩子的特点,给孩子留有充分、自主的成长空间.这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亲子沟通方式,还是一种重要的家庭教育理念.运用“留白”艺术的亲子沟通,能打破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一言堂”的传统教育模式,对于形成和睦融洽的亲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试从“话语权”留白、“隐私权”留白、“试错权”留白与“选择权”留白等四个方面探析“留白”艺术在亲子沟通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艺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本文既不同意“艺术意识形态论”,也不同意“艺术非意识形态论”,还不一般地同意“艺术的审美意识形态论”。认为艺术在“社会意识形式”的层次上靠“审美性”获得了自己存在的根据和意义,“意识形态性”只是它受一定历史条件制约的特殊的、重要的功能即艺术之体的“用”。审美性和意识形态性,后者从属于前者并通过前者方能体现出来。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的尺度也应遵循这一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6.
人心合一,实现心灵的沟通,是沟通的最高境界。诚信、博学、礼仪是有效沟通的基础;扎实的基本功,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营造沟通氛围和环境、掌握沟通的“时机”和“结合点”是有效沟通的关键;训练有素的沟通技巧是有效沟通的成功秘诀;提高效能、调动积极性、增强和谐度是有效沟通的目的。沟通的技巧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企业如果没有训练有素,没有较强沟通艺术及技巧的优秀团队,再好的“产品”,再好的“思路”,也很难“推销”出去。  相似文献   

7.
“通感”,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借助一种感觉沟通另一种感觉,或由对某一门类艺术的感觉转化为对另一种门类艺术的感觉。它好比“桥梁,一样,使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相互沟通、相互转化,也使各种艺术之间经常相互影响,彼此交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巧妙地运用“通感”这特殊的“桥梁”,能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像第一种(以一种感觉沟通另一种感觉)形式的“通感”的运用,可作如下安排:  相似文献   

8.
以上几位同学的体会都很好,他们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形象地说明了在学习生活中如何与老师沟通。“沟通”是一门艺术,学会“沟通”是当代社会对青少年的要求。成长中的青少年,要  相似文献   

9.
<正>一、表达性艺术在内地新疆班心理课堂中的实践意义表达性艺术治疗,是指借助表达性艺术特有的方法,综合运用戏剧、角色扮演、绘画、雕塑、音乐、舞动、游戏、沙盘等艺术途径,将艺术这一非语言的沟通表达方式作为沟通媒介,释放孩子的情感经验,在锻炼孩子动手能力、语言能力、沟通能力的同时,促进其创造力及洞察力的产生,帮助孩子舒缓、化解情绪,发现自我,培养完善人格。内地新疆班的学生对于很多事情都有自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方法和工作艺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群生  王军  钟华 《广西教育》2009,(36):68-70
本文探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方法和艺术,提出高校辅导员应树立“一个目标”,实现“两个转变”,做好“三种沟通”,做到“四个有心”,注意“五个结合”,巧用“六种艺术”,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王建华 《考试周刊》2012,(14):100-101
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只要有教育行为发生,就一定有教育理念在起作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新的课堂教学及课堂教学艺术必须由以“知识技能传授”为中心转向“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本文从课堂教学的生命性、发展性、生活性三个维度,即“教师应怎样教.学生应怎样学,师生关系应怎样相处”展开对课堂教学艺术的建构,以期对新课程平台上体育课堂教学艺术话语体系的重塑有所启示或启发。  相似文献   

12.
主体性和主体间性都是有关主体属性的哲学认识,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变体现了教育主体观的深刻嬗变,推动着师生关系由对象化领域向交往领域挺进。其中,“类主体”思想奠定了新型教育主体观,“主体间交往”提供了师生沟通的实践机制,“我一你”世界勾勒出师生沟通的现代取向。为了突破对象化语境,迈入“我一你”世界的殿堂,教育主体需要彰显沟通德性、调整沟通姿态、拓展沟通疆域:共树“师道”和“学道”两种尊严,将工具沟通姿态升华为心灵沟通姿态,由片面的知识传授扩展为完整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3.
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是对海德格尔真理观的“富有生气的传承”。海德格尔的真理观指向一种诠释学的根本变化,即从传统诠释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性质转变为本体论研究。伽氏的诠释学在坚持这一本体论转向的基础上,又以“存在的扩充”的表现和“视域融合”的沟通多了一种“可操作性”,让我们更“接近”对真理的把握。“艺术经验中的真理问题”又是解读伽氏的“真理”的活结,这一部分表现出“黑格尔与海德格尔的合流”,即海氏的“艺术品作为真理的置入与表现”和黑氏的“过去与现时生命的思维性沟通”。  相似文献   

14.
沟通是一门艺术。一次成功的沟通,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教育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沟通的问题。教育中如果缺乏沟通,则学生的“心事”教师永远也猜不明白,而教师的“柔情”学生永远不懂。双方都互相埋怨并都在苦恼中,教师失望,学生伤心。其实,“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通过沟通,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通过沟通,才能彻底拆除妨碍情感交流的墙,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才能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5.
正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流工具。语言运用得当则能表情达意,沟通畅达,反之,轻则表述不清,重则造成误解。语言是一项技能,更是一门艺术。而在运用语言之时所具备的内在素养、处置技巧、表达水平等称之为“语言修养”,也就是驾驭语言的能力和艺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教师,无论是传道、授业还是解惑,都与语言沟通、交流有关,在保证师德的基础上,教师的语言修养,是衡量教师“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参考要素。教师在开展工作时需要明确“课堂教学语言”“德育教育语言”和“家校沟通语言”三个方面的内在联系与区别,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戏剧在表演时具有虚拟性的特点,这就使戏曲艺术具有“写意性”的内在特征.戏曲艺术的“写意性”包括“生活写意性”、“动作写意性”、“语言写意性”和“舞美写意性”.这些基本特征形成了中国传统戏曲独特的艺术魅力与风格.  相似文献   

17.
沟通的艺术     
“沟通,从心开始。”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道出了人际沟通的本质。那么你与宝宝的沟通开始了吗?你的亲子沟通顺利吗?你知道沟通的艺术吗?沟通,让我们重新开始。  相似文献   

18.
实现沟通与交流:课堂提问教学价值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问具有沟通与交流的天然意蕴,因为提问具有诉求性、探寻性、互惠性和理解性。在对话教学中,沟通与交流是课堂提问的本质追求,也是课堂提问教学价值的集中体现,深度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蕴涵在问与答的艺术中。  相似文献   

19.
学习艺术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有些学者在关于教学艺术的论文中指出:教学艺术应该是教的艺术和学的艺术的统一,没有学的艺术,教学艺术将是不完整的;教学艺术论应该是教论和学论的有机结合。“学习学”研究的热潮是学习化社会人们渴望有先进的学习理论指导自己和他人学习行为以求充分体现个体在社会中的可为性的心态的反映,学习艺术可以满足我们的这种愿望。因此,学习艺术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学习艺术的考察、界定及确证在中外教育史上,早就有了“学习艺术”的思想。如,孔子强调“学思并重”、“由博返约”,墨子主张“察类明故”、“达而…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60):171-172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教师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才能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沟通是一门艺术,一次成功的沟通,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本文分析了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的内容、原则、形式、艺术,相信能对广大教师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