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当通讯员多年,悟出一个道理:应该懂得全局,熟悉政策,了解群众的要求,真正替群众说话,才能起到党和人民之间桥梁的作用。有一次,我听到反映:厂里少数领导的子女结婚,收彩礼,大摆宴席。我写稿寄给新闻单位。后来开封市委把我的稿子登在《工作通讯》上,加了编者的话。厂党委主要领导同志说我反映的好,有助于纠正不正之风。 1980年调整工资,我厂少数职工,把补的工资用  相似文献   

2.
起初,我写稿仅凭一点想象和热情,就冥思苦想地拼凑成篇。一篇篇投寄出去,都如断线风筝有去无回。那时,我好苦闷,曾暗暗埋怨自己没有一个相熟的编辑。前年麦播时,农民买不到化肥;有的买到,每袋却少一二十斤。群众对此怨声载道。我经过了解,得知村供销社“走后门、乱涨价”现象严重,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写了一封《销售化肥斤称不够,树仁村供销社欺农太甚》的信,寄给洛阳日报。没想到时隔不久,上级一行四人来到我村调查此事。去年麦播时,群众惊喜地发现,村供销社不仅满足供应化肥,而且袋袋斤称误差甚微。为此,我受到许多知情人的好评。  相似文献   

3.
与写稿结缘,苦;在基层写稿者尤苦。当然,有苦也有甜。身边的感人事我想写,身边的丑恶现象我想批评,于是我与写稿结下了不解之缘。返销粮是国家花费偌大财力人力为助民度荒而安排的,岂能容忍某些人从中捣鬼渔利?!1987年春上我写成稿件《返销粮发放中存在两个严重问题》,县广播站编播后,县委闻讯立即责成粮食部门组成调查组,严肃地作了处理。等米下锅的群众拍手称快。农民高某施肥过量得不偿失的事,我不  相似文献   

4.
我在确山县供销社工作,只要遇到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我就注意写稿。比如,去年春季有一天,我在街上听到一位农民和一个卖灭鼠药的商贩说:“我专意跑了几十里,到城里来买灭鼠药,可哪里也找不到报上登的灭鼠快又不害家禽的药,真扫兴!”我挨个了解售灭鼠药的摊贩和店铺,证实了那位农民的话。当天晚上,我就写了一篇《确山县农民急需新型灭鼠药》的稿子,很快被新闻单位采用。去年,国务院对供销社经营的小化肥价格做了调整,由于一些地方的财政部门没有对供销社降价处理造成的经济损失予以兑贴,挫伤了基层供销社采购化肥的积极性。我将去年麦播时全县化肥缺口数量统计一下,又到地区供销社、县农委、化肥厂和有关乡村查明了原因,便赶写了《豫南今秋化肥需求偏紧》的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个县级工商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办公室的文秘人员,有近十年的通讯员经历。反映群众疾苦,为群众、为部门鼓与呼,慢慢竞成了工作的一部分。一向写稿较为审慎细致可仍亲身经历了场因未反复多方核实一字搞错,惹来的官司。此事让我深深体会到一名优秀的通讯员,即使你亲身经历了,采访仍需更深入,更准确才行! 1995年春夏季节,四川南充南部县境内东坝、大桥、升钟相继发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畜牧兽医技术干部,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我经过多年学习和实践,对写科普稿件很有兴趣,一年下来总可写二三十篇。从内容和形式上说,有通讯报道,有科普文章,还有对话、快板、调查报告和建议等。这些稿件,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畜牧生产。我写稿的体会是: 一、写稿推动工作,工作促进写稿。我写稿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工作,写的范围是畜牧生产,写的中心是农户现代化养鸡技术。因此,我十分注意写工作需要的东西,群众需要的材料,自己熟悉的和新鲜先进的技术。一九八二  相似文献   

7.
我坚持业余写稿已有二十多年了。我一直这样认为,作为通讯员,不仅要积极写稿,而且要带头做人,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力争事事走在群众的前面。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一九八二年,我县号召生了两个孩子的  相似文献   

8.
初学写新闻稿时,因文化素质差。新闻知识欠缺,仅仅依靠零星看报学着写,凭一股热情投稿,换来的全是“泥牛入海无消息”。记得有个编辑在给一青年作者来信中说过,搞文字工作,要想一口吃个“大胖子”不行,得慢慢儿来,先写自己能写的。于是我便以“群众呼声”起步,又及时传播各种市场信息,继而发展到采写消息稿,形成了我写稿的“三级跳”。第一跳是以群众利益为主题。反映他们的心声,替他们说话。身在基层,群众的喜怒哀乐身同感受,写这类稿常常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于是便有一篇篇反映群众心声的篇章公诸于电台、报刊。从我发表的篇目看,25%的稿子都是反映这方面的。有呼吁架有线广播  相似文献   

9.
当了几年驻站记者,对“下基层”一词感受颇深。下基层有很大的相对性。从省会到地市,从地市到各县,都可谓“下去了”。即使到了最基层的厂矿、乡村一级采访,也还有个深入问题。如果只是听听介绍,点上看看,拿上材料回去写稿,而对于普通群众心里究竟在想什么,他们对我们要反映的事情究竟怎么看,自己心里没底,写稿时就难免要犯嘀咕:不知群众买不买这个账?其实,这样的“下基层”很难说是真正下去了。今年春节前,报社布置抓一些节日稿件,我有  相似文献   

10.
我屈指一算,写稿已有17载。17年来,1995年创造了我写稿史上的辉煌,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稿8篇,在陕西农民报、三秦都市报等全国各级党报党刊上发表稿件125篇,被安康铁路公安处党委报请三等功。总结我的经验之一即只是因为“爱”。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就是热爱写稿这件苦差事,积极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反映广大公安干警的精神风貌,唤起千千万万的人对公安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从开始热爱写稿,到后来的上瘾,直至现在一天不写稿就心慌,我始终持之一恒,坚持不懈,用锲而不舍的精神来写稿,使这一艰苦的差事在我的业余爱好中坚持下来,而且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能够失志不渝、坚定不移地写稿,这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也许是我的自豪和骄傲,但更应该是我的起点和继续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我从去年开始写稿,至今已有近百篇稿件被中央和省市报刊电台采用。有人问我写稿有啥秘诀?我的体会是:勤、新、快、实。勤。就是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注意观察周围事物,发现线索及时采写。比如:去年五月,我看到大秦铁路沿线人民为支援“七五”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纷纷行动起来,积极为铁路施工单位腾房、让地,为筑路工缝衣补被、运送蔬菜、肉食,就象当年支援八路军打仗那样支援大秦铁路建设。当时我想,广大农民群众这种大公无私、支援四化建设的实际行动,不正是要大力提倡和发扬的共产主义精神吗?于是,我抓住这个线索.采写了一组反映沿线人民群众“争做大秦铁路好后勤”的报道,稿件发出后,先后被《经济日报》和《人民铁道》报采用。新。就是要抓新思想和新问题。去年十一月,我在采访时,听到一些基层的干部和工人反映:现在上级有些检查团在检查基层工作时,总是先通知后检查,结果看到的尽是做好的表面文章,存在的问题根本看不到。我认为当前许多单位较普遍地存在  相似文献   

12.
我从六十年代开始结合工作为新闻单位写稿,迄今已二十多年了。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写稿的劲头更足,每年发稿量一般在一百篇左右,百分之九十以上都被党报、电台和县广播站采用。有人问我:“你过去当秘书有时间写稿,担任党委书记以后,哪有时间写稿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有没有  相似文献   

13.
1983年底,我被团场党委调往生产单位任副连长。连队有不少的好人好事,但很少有人把这些报道出去。我想:如果我能写稿该有多好。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团场宣传干事杨威,他表示非常支持。从此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练习写稿。杨威同志经常给我讲写稿的要领,还送给我一些学习材料。1985年春天,我写了一篇题为《她的心贴着会员的心》的通讯,《新疆工人报》和《石河子报》发表之后,群众反映较好。写稿是一种艰苦的劳动,有欢乐也有苦恼。有  相似文献   

14.
去年九月,我高中毕业后,自学新闻写作,至今已被县级电台采用稿件近30篇,市级电台、报刊采用15篇,省级以上报刊采用4篇。我写稿的三点体会是:当短则短。刚开始写稿,我也没能很好地把握这个“短”字。有一次写了篇六百多字的“抓赌”的通讯,见报时,编辑删成了三百字,文章短了,却言简意赅。今年初,我写了篇反映专业户事迹的千字稿,  相似文献   

15.
我作了近四十年的新闻工作。在这社庆50周年到来之际,我思绪万千,觉得要写点什么。当年进报社时,我才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小青年,知道的事情不多,但使我难以忘怀的是五十年代的思想和编采工作作风,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当时的《群众日报》和后来大区撤销1954年改为的《陕西日报》,都把组织通讯员写稿作为重要方针。记得丁济沧同志任总编辑时,就曾倡导过“每日一信”活动,即要求编辑部每人每天必须写一封信,组织通讯员和群众向党报写稿。总编辑亲自抓读者来信工作,既使党报紧密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又培养了一批工农兵和知识分子写作队伍。据1986年9月召开的本报  相似文献   

16.
写稿三乐     
我喜欢写稿,写稿有三乐。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是新闻战线上的新兵。一九八二年开始新闻写作,由于重视处理好工作与写稿的关系,不但避免了因写稿而影响工作,反而使写稿促进了工作,取得了工作和写稿双进步。我在单位搞秘书工作,写稿和工作是相辅相成,写稿提高了写作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去年,被评为模范党员和党政机关先进工作者,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和奖励。在写稿方面,四年来,共采写稿件二百一十六篇,有五十一篇在地区以上报刊、电台发表。其中有《中国乡镇企业报》、《农  相似文献   

18.
刚开始给专栏写稿时,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命中率当然很低.1992年底,我们部队有一位志愿兵团专业技术过硬荣立了二等功.我在看《解放军报》时发现里面有个“连队新闻”专栏,这个栏目当中反映的多是基层连队的新鲜事,于是我便瞄准这个栏目的特点,写了篇稿投了出去,没过多久,“连队新闻”栏目便以《陈贵新精通业务荣立二等功》为题登了出来.使我尝到了给专栏写稿的甜兴.之后,我便着力研究我所接触到的各个报纸专栏的内容、特点、写  相似文献   

19.
有的业余通讯员说:“很想写稿,但没人提供素材。”我的体会是广交朋友稿源多。通讯员和群众是鱼水关系,鱼儿离了水是难以生存的,通讯员脱离了群众,尽管你有天大的才能,也是写不出稿子的。要想和群众交朋友,还必须解决一个思想方法和采访态度问题。要以诚相待、甘当小学生,见领导干部是这样,见普通农民也是这样,群众才愿意和你交朋友。  相似文献   

20.
平常,一般都这样认为,记者只要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写出的稿件就会绝对真实。其实不然。我在写稿实践中越来越感到,第一手资料并非都绝对真实,如果盲目信赖第一手资料,也同样会出现失实错误。我曾碰上这样一件事。一次,有人向我反映,有个颇有名望的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