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释中国发展的相关问题,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外学者都致力于解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中国道路是中国全方位发展过程中理论、制度、实践的集中体现与重要成果,并最终抽象为一种文化综合体.因此,对中国道路的文化构件进行分析,便成为中国道路话语构建的重要途径和关键内容.具体分析,中国道路的文化构件主要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多元外来...  相似文献   

2.
文化重构中有一种传统文化原形论的观点一直或隐或显地占据着重要位置。对于一种文化进行原形与伪形的区分也许能够在一定意义上揭示出该种文化自然/历史演化的复杂性;可是,如果认为仅此就可以对一种文化的本质和未来做出全面的剥离与估价,却容易使自己陷入主观取舍与抽象反思的天真之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属于成熟的政治、道德文化,长于政治进步和社会改造,与西方文化相去甚远,不可揉进西方文化那种追逐物质利益的精神。中西文化极难融合,是科学社会主义消弭了中西文化的鸿沟,但中国文化仍应保持自己在政治进步和社会改造方面的优势。毛泽东“大体平均”和消灭不平等身份关系的主张是中西文化融合方面的伟大创举,奠定了中西文化融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现代农村的衰败与乡村教育的兴起清末以来的“新教育运动”,无论是模仿日本,还是参照美国,均以模仿、甚至抄袭西方工业社会的教育制度为其特征。虽然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曾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历程起着积极的、甚至是巨大的历史作用,但由于中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实在太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青年学者李宗桂在出版了第一部综论中国文化的专著《中国文化概论》之后,又推出了一部新的力作《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中国文化出路探讨》(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该书回顾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的历程,系统总结、反思了80年代文化讨论中的各派观点,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出路作了深入的前瞻性研究,提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见解,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6.
立足于竞争以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是当前较为普遍流行的一种学校发展观。在竞争性发展观的支配下,学校教育的内在价值追求,即学生的发展受到不应有的忽略,其危害至为深远。为此,应当从根本上颠覆竞争性学校发展观,建立以学生发展评判学校发展的发展观。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来看待学校发展,则要求学校从学校教育的社会基础设施、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存在以及教育的适应性等着手,由SWOT分析转向教育分析。  相似文献   

7.
试论陶行知的中西文化教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陶行知中西文化教育观产生的背景、内涵和历史地位。作者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上,分析了陶行知所揭露的旧文化教育所患的“外国病”、“八股病”的表现和危害,阐述他的中西文化教育观的纲领、取舍标准和实施方法,指出这种中西文化教育观是对近现代“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西学东渐”等文化教育思想的改造、整合和升华。它同“文化怪杰”辜鸿铭的文化复古主义、胡适的“全盘西化”以及其他人的文化本位论、文化折衷论有着本质的不同,而在精神上则与科学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相一致,在中国思想文化史和教育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这是对其进行批判继承的根本依据。在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过程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思想能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并推进社会进步作为评判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的根本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只讲批判不讲继承是对传统文化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失去思想基础;但继承也只能是在批判基础上的继承,只讲继承不讲批判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全盘肯定的态度,会导致马克思主义封建化、儒家化。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还不能代替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更不能代替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东西方国家在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交流与交锋较之前更为频繁。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霸权主义势必威胁到我国的文化安全,对我国文化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维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0.
<正> 今年十月十八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诞辰100周年。整个的教育战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都在以各种方式敬仰他、学习他、纪念他。他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的确很多很多,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他  相似文献   

11.
为探寻当下中国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路径,形成了制度决定论和文化决定论两种"截然对立"的思路。由于文化与制度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决定论的思维方式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中国现代化的路径除了经济发展之外,制度创新和文化转型这两方面的任务同等重要,不可顾此失彼。但从实践方面来看,制度的变革和完善显得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12.
姚文忠 《生活教育》2013,(10):15-19
有位职业教育行家在纪念陶行知诞生120周年时写道":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光耀千秋。"同样的感悟在教育界有普遍性,从事教师教育的有类似体会,基础教育领域的同仁则领会益深。爱满天下的教育人格使陶行知定格在中国教育史的长卷里,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上亿人心中的"万世师表"。今天,由于党中央持续肯定陶行知,他的名言在各地学校张挂,他的教育论述不时出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走出了有自己特色的体制转型道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本文认为,正是在由非均衡发展至均衡发展、由经济转型拉动政治转型、由普遍动力推动向深层利益调整推进、由地方或局部探索向全局推进四大逻辑支撑的引导下,中国特色的体制转型才得以顺利进行。其中,党的领导、执行力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是转型成功的核心与关键。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是世界化与民族化两种倾向互相纠葛缠绕,交替消长的曲折过程。四十年代文艺文学界所展开的“民族形式”问题的大讨论仍然是这一进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场讨论的核心的问题是如何立足民族解放斗争的现实创造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学,使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当下,这场关于“民族形式”的大讨论仍然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批判精神包括了他对自我认识的批判、对传统教育思想的批判和对国外教育理论的批判。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批判精神还体现在他的关于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名言中。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示是,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批判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教师要做到:重新确定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学会批判;正确看待教学内容,使学生不迷信权威和书本;创新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大胆质疑;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把科学批判作为评价中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6.
教学功能的当代取向反映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追求。对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的现实观照,离不开对教学功能取向的理性思考。作为教学结构的属性和效应,教学功能具有先导性、人为性和历史性。基于对促进人的文化生成的历史担当,当代教学需要坚持传承知识、培育能力、涵养品性、助长生命四项基本功能。如何有效地形成这些基本功能,应成为当代中国教学文化建设的自觉意识与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产生的根源、发展的过程和主要的特征,其中蕴含着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应具有的优秀品质的要求,即恢复人作为主体的地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倡导先进的消费理念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属于成熟的政治、道德文化,长于政治进步和社会改造,与西方文化相去甚远,不可揉进西方文化那种追逐物质利益的精神。中西文化极难融合,是科学社会主义消弭了中西文化的鸿沟,但中国文化仍应保持自己在政治进步和社会改造方面的优势。毛泽东“大体平均”和消灭不平等身份关系的主张是中西文化融合方面的伟大创举,奠定了中西文化融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燕赵地域文化对李大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李大钊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科学缜密地评析中国传统文化,以宽泛的眼界看待世界文化,主张摒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吸收世界文化的精华,发展创造中国新文化。  相似文献   

20.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在新的世纪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战略决策。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是在全面总结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经验教训、积极应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和要求、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