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寻根》2001,(3):108-108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别处——影片《革命之路》观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刚 《世界文化》2009,(2):22-23
坦率而言,萨姆·门德斯的新片《革命之路》并不是一部令人惊艳的作品,比起十年前的《美国丽人》来,它的沉闷与拖沓甚至让人生厌。然而,正是这个如生活般琐碎,絮叨,有点神经质而又歇斯底里的电影,严肃地探讨了生活的幸福何在,生活如何继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生活在别处——电影《暖》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影片《暖》中,霍建起延续了《那山,那人,那狗》的唯美主义情结,清新、质朴、美丽、含蓄、宁静的乡村画面,成为一种新生活方式和人生选择的指征。《那》片的基调是绿色,在迂回曲折、青翠欲滴的山村小路上,父子俩人共同走完一段看似平淡的邮路.,是一个情感波澜同责任和义务、人生与选择不断碰撞和激荡的过程,最终儿子继承了父业,山路成为他永远走不完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4.
“忍受孤寂或者比忍受贫困需要更大的毅力,贫困可能会降低人的身价,但是孤寂却可能败坏人的性格。”以狄德罗的这句关于孤独的名言开始,是因为人性的孤独是永恒的话题。在夜深人静时,抑或在众人围绕中,你,是否曾经感受过孤独?《丑闻笔记》)就讲述了这样一个关于孤独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史枫 《大理文化》2013,(4):51-52
那条经年不变、通向菜市场的小路此时,太阳细碎,微风轻吹蜿蜒的曲径,布满林林总总的景象。我踏上去的脚步如同触到一种坚实的脉动小路旁边的一条河沟,岸上杂乱显得有些饱满.却也有些心酸拾荒者饱经风霜的面容,将低矮的幸福寄寓在那一座座简陋的小屋  相似文献   

6.
郑薇 《世界文化》2013,(1):32-34
俄罗斯白银时代"不合时宜的天才女诗人"马丽娜·茨维塔耶娃是一位一生都在恋爱的女人。她有毕生相携的丈夫,却从未停止过对爱情的追逐,在她的"桃色名单"上既有诗人、学者,也有公爵、红军战士、演员,每一次她都爱得炽烈,每一次她都伤得刻骨。她渴望成为"被命运选中"的诗人超脱尘世栖居高处,可对爱情的渴望又总是将她拉回尘世让她成为一个凡俗的女人,于是她总在矛盾:成为诗人就意味着永久的孤独,沦为俗世女人则将永远丧失"自己"。她的思索化作一串串  相似文献   

7.
鲍鹏山 《寻根》2001,(6):11-15
如果说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那么谢灵运则是山水诗的鼻祖了。他是“元康之英”过后,试图从体制中解脱自己的又一个人物。学史家们喜欢强调陶渊明与谢灵运的不同,是的,他们的为人风格与为风格都有极大的不同。由于陶渊明的杰出成就与崇高地位,把谢灵运与他放在一起比较,本来就不大公平。况且两人风格不同,以读陶之眼光与趣味来读谢,当然格格不入。叶嘉莹教授就提  相似文献   

8.
槐山 《华夏文化》2009,(4):61-62
也许,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在人文诸学科之中,怕是没有比哲学更具另类面孔了:抽象,晦涩,玄奥,枯燥,诡谲,机巧……好像它无所不能,又好像百无一用;好像它什么都是,又好像异于万类。因此,就哲学本身而言,它不仅要常常面对来自外部的诘问,而且还得时常承受从内部宣告其“死亡”或“终结”的尴尬。也许,  相似文献   

9.
苏金鸿 《大理文化》2013,(6):109-111
对于山地,我甚至有些陌生,至少不会比好友刘绍良对山地有更切身的体会,他新出版的散文集《山地的事》就我的创作领域而言是无法与他相比的.他对山地独特的视角和感受,诚挚和真爱,是个性化的.他用他的那支笔写下的华章佳句所传达给我的"山地的事",在我的心灵世界里打开了一扇独特而新奇的窗,让我看到和读到了刘绍良内心世界里令他朝思暮想、相偎相依和无怨无悔的那块山地里的许多人和事.尽管这些人和事有时不值一提或微不足道,但细细一想必定有着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邱澎 《大理文化》2017,(12):65-66
正对我而言,小说即故事,故事即人生。许多时候故事丰富了生活。看完《野境》我突然觉得我和故事里的"五婶"一样,被一种将失控的情绪缠绕,我生活的周围也充斥着这样浓厚的氛围,因为,这个世界太喧嚣。故事的主角"五叔"想要弄张狼皮,送给他的父亲,因为拥有一张狼皮是父亲渴望已久的愿望。故事围绕着怎样得到这样一张狼皮而展开。得到"狼皮",像飙升的房价,像可以指挥方向的权杖,像投机所  相似文献   

11.
正"生活从阅读开始"是傈僳族作家杨泽文的散文随笔新著《面朝文字的沧海》中的一句话。虽然这本散文随笔集也收入了一些作家反映乡村大自然和人文民风的美好纯朴以及四海旅痕的作品,但从书名就可以知道,这是一本主要以阅读为题材的散文随笔集,是一本书写作家的读书生活、呈现作家的阅读经历、反映作家阅读中的感悟、快乐和阅读给他人生带来变化的一本书。对于泽文来  相似文献   

12.
李零 《中国文化》2006,1(2):28-31
(一)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知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第8章)“重”是老成持重的重,北京話說,端着點。人不端着點,就“不威”,看上去,沒有威風凜凜的那麼股勁兒。這和學習有啥關係?我想,孔子說的“學”,不光是讀書,更重要的,還是修行習禮學道德。修行習禮學道德,目標之一,就是有君子風度,如果沒有君子風度,莊重不足,輕浮有餘,當然說明,他沒學到家,“學”自然“不固”。  相似文献   

13.
我认识邱澎是因为她的诗,一个苍洱大地上的默默歌吟者.她的诗,像秋虫,在成熟的田野里低吟浅唱,让人在繁复的生活里,不经意就受到感染,放下忙碌,重拾生活的真味,饱饮一壶透彻肺腑的香茗.她的诗,像萤火,在黑夜里闪烁,让读者在生活漫长的旅途中,看到星星点点的希望.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歌剧有舞台,歌曲则没有。”其实不然。歌曲的背后也有舞台存在,可以说,歌曲是看不见舞台的故事。录像作品舒柏特的《冬之旅》,就是使这套名曲的无形的舞台形象化,把音乐和图像融为一体的一种新的尝试,也许可以把它称为歌曲的故事化。故事的主人公,不消说是那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丽人》席卷2000年奥斯卡颁奖典礼,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山姆·门德斯)、最佳原创剧本(艾伦·鲍尔)、最佳男主角(凯文·斯贝西)和最佳摄影五项奥斯卡奖收入囊中。《美国丽人》是一部属于“社会问题”类型的影片,当中的反面角色不仅仅反映自己的问题,也代表整个社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小妇人面目沉静如一枝牡丹,注视一场较量。一只飞蛾奋力划出最后一阕《雨霖铃》,死得壮观,惊动十方诸神。她转过头,正视你的惊诧,眼睛硕大而清澈,能装下世间所有。远方,农夫在田里劳动,太阳与万物交欢,再远,世界无一处安宁,战争的炮火屠戮众生,希望渺茫。1941年3月28日美好的早晨,伦敦,乌斯河是尊贵的道场,注视并收容了这个59岁的女人。不断涌过来的水,犹如落木萧萧,逼迫一场永久的冬眠。静悄悄。三周后,伍尔芙的尸体才被发现。我穿过《飞蛾之死》《普通读者》,穿过《黛洛维夫人》《到灯塔去》,才捧住了《伍尔芙随笔全集》4册,随即沦  相似文献   

17.
正题目套用的是卡夫卡《在法的门前》。莫迪亚诺在作品里讲述的"我"和卡夫卡笔下的乡下人的命运相似,他们在寻找一个答案,为自己确立一个意义,脚步不停,而所有的答案和意义,也许是不存在,如果存在,那也是存在于在路上的行进过程中。而这时候,他们已经距离起点好远好远,靠着回忆才能看清来时的面目。回忆是指向过去的手。  相似文献   

18.
我不喜欢这个书名.倒不是为了它的狂,而是由于它叙述人称的错位和不贴切--这至多只能作为立传的题名,而不适宜用于荷载自我心灵的描述.张曼菱素有狂名,但在看这本书前,我仍猜想,这个蹩脚的书名多半又来自于所谓"策划"和"市场运作"之手.果然如此!在"代后记"中,张曼菱写道:"我很想把这本书命名为‘布衣之女',这对于我来说才是‘得其所哉'的."但既有编者充满"善意"和"尊重"(对市场?!)的命名,张也不再"谦此虚",而是欣欣然领受了.  相似文献   

19.
怎样读《论语》《孟子》张茂泽清朝康熙时,内府仿刻南宋淳衤右二年(公元1242年)大字本《四书章句集注》,在《论语序说》之后,已刊出《读论语孟子法》,据朱熹《书临漳所刊四子后》说,“考旧闻为之音训以便观者,又悉著凡程子之言及此者附于其后,以为读之之法”...  相似文献   

20.
<正>武汉市文物交流中心(原武汉市文物商店)收藏了一幅郭沫若的《墨梅图》。此图纵35.5厘米,横27.5厘米。纸本,水墨画。《墨梅图》采用夸张与大写意手法,构图奇特,气韵生动。画面表现一高一矮两株相连梅花,高者树干直立无分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