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凭借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灿烂的文明。随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由被动接受、初步探索、过度征服到和谐共处,人类文明大体上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现在迈入了生态文明阶段。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是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必然选择。是人类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可见,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之路:生态文明教育责无旁贷地要肩负起发展人类生态文明意识的重任;学科教学更应主动承载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转化,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生物学科作为一门关注生命的自然学科.更具有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独特优势,必然需要在这场绿色文明中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必然选择,是人类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学科教学应主动承载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转化,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生物学科作为一门关注生命的自然学科,具有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独特优势,因此,需要基于生物学科系统构建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化的形成、价值观及其体系架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是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的体现。生态文化是在人类拯救工业文明时代生态危机的现代环境运动中形成的。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价值观。生态文化以生态价值观为理念,致力于人、社会、自然协调发展,建立一种与以往的文明时代全然不同的新型关系,即人一社会一自然和谐协调,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的关系。生态文化的体系架构分为内隐的价值理念和外显的具体样式两方面。  相似文献   

4.
文明演进背景下的人格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明演进的过程中,人对于自然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活动不断深化,积淀了原始文明的"族群人格"、农业文明的"依附型人格"和工业文明的"单向度人格"等三种不同的人格模式。进入生态文明时期以来,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已经进入协调互动的新时代。文明的转型,对人格的发展与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得生态人格的转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社会制度和工业文明对于环境问题有重大影响,但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一切自然生态问题主要缘于人类错误的思维和行为,它的解决也在于人类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要解决全球性自然生态问题,必须具有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理念,要有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6.
文化的德性是文化的精神和灵魂,文化价值观是文化德性的集中体现.文化德性的价值及其实现体现在文化与人、社会和自然三个价值关系方面.文化应该承担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它的提出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背景。其内涵主要是指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客观规律下,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它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文明新形态,必将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认为它是人类有意识地、积极地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积极成果的总和,它反映的是人类有意识地、积极地建立与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状况。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要注意四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将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统一起来,并保持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适度的张力。  相似文献   

9.
人类从荒芜走向文明,经历了"惧怕自然""、征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三个阶段.本文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发,探讨设计与自然的关系.设计源于自然,改造自然,服务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设计更应该回归自然,绿色设计和废弃品设计有利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代表着未来设计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经历了农业文明时代(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时代(黑色文明)未来将要走向综合文明(绿色文明),农业文明是人类主体依赖自然客体的时代,工业文明是人类主体与自然客体对立的时代,未来的综合文明必将走向人类主体与自然客体的辩证统一,人类通过合理的科技创新,将营造起人类与自然共生共荣持续发展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发展状况寓于现实的劳动活动之中。人的劳动活动包括三重维度,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环节,人与人的关系是其外在性条件,而人与自身的关系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规定性。从三重关系角度认识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推进其实现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科技的发展使得对人类命运的终极思考日益迫切,与此相联系的全球发展问题与人类的各种问题纠结在一起,显得错综复杂,难以解决。这与人类道德标准多元化、道德失范的现状有关。一般道德原则的建立有助于人类寻求生存和发展问题的解决途径,而一般道德原则可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科技三方面来寻求。  相似文献   

13.
人是一种生成的存在物,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不断生成的。自然人是人生成的基础,社会人是人生成的状态,文化人是人生成的理想,这三种特性共存于每个现实的个人身上,其结构比例在人身上的表现构成了每个人的现实存在。学文化知识,做文化人就是向人的本质自我生成。  相似文献   

14.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地球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工业革命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机器的广泛使用和产品种类的剧增,致使全球普遍发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为协调好人地关系,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从劳动的作用角度可以把劳动划分为三种形态:类劳动、生存劳动和异化劳动。这三种劳动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元价值的转变过程中,劳动形式也必须相应地转变以适应人类自身的发展需求,科学劳动成为适应这一需要的最佳的劳动形式。科学劳动的要素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种劳动,并且具有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的职能。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正确指导理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其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其内在要求是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其终极价值取向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论人与自然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发展关系的思想的要点是: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与自然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同人与人的关系的内在关联性。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重要启示:人在自然界中要准确定位;牢固地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协调好人们的利益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发展、人的自由与解放的学说。唯物史观的创立使人性理论成为科学。人性复归是人对自己人性的把握和占有,是人类解放与自由的一个重要环节。社会关系是制约人性复归的客观现实环境,劳动异化的消除是人性复归的必要条件,利益对抗的消失是人性复归的根本前提,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是人性复归的根本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19.
西方现代表现主义绘画强调主体精神表现,这一点和中国写意性绘画“直抒胸意”的艺术追求有着惊人一致性,两者都追求主体精神的自我表现,但表面相同却不能掩盖其中实质差异。中国绘画追求的是一种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而西方绘画则强调能动的控制、奴役自然以达到表现自我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人的能力、社会关系、自由个性、生活、主体性的全面发展,具有发展性、多元化、阶段性、不平衡性的特点。因此我们需要处理好人、社会、自然三者,人类文明的继承与发展,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类的全面发展,目标与过程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