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某名牌大学一位博士毕业生不久前到吉林某高校求职,该校发现这位博士毕业生在大学本科时读的不是名校,于是将其拒之门外;王某今年研究生毕业,联系了北京的一家三甲医院,很有希望签约,可用人单位却以第一学历不是重点大学将他拒签。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就业时面临的这一尴尬不得不令人深思:难道只有拥有本科名校、硕士名校、博士名校的学历背景,才能找到工作吗?用人单位为何有“名校情结”?  相似文献   

2.
最近,有些高校(主要是进入“211工程”的一些院校)在招聘硕士毕业生时,新增加了一个条件硕士生的本科阶段必须是在重点大学就读。硕士毕业前为非重点院校毕业者不予考虑,更不用说原来为自考本科生、民办大学毕业生或大专生了。这种做法存在诸多问题,应该引起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一些用人单位招聘时直接把普通高校毕业生排斥在外,即使是毕业于重点大学的博士也会因本科读的不是‘211'‘985’大学而被拒之门外.”某地方师范大学副校长痛批学历歧视愈演愈烈,直言这样的选人机制简单粗暴,是“用相马代替赛马”,直接损害了普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权益.  相似文献   

4.
《教育》2014,(5)
正华中师范大学曾公布2013年辅导员招聘公告,对辅导员学历要求"原则上为全日制博士学历",并强调应聘者的本科出身是"985""211"院校。据了解,该校并非唯一一家招博士辅导员的高校。近年来,高校辅导员的任职门槛逐年升高且追逐者众多,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高校辅导员工作到底是否需要这越来越高的"门槛"。关注高学历不如以事业留人高校辅导员曾被认为是一份辛苦繁琐、个人发展空间有限的工作。如今,这一观念早已被纷涌而至的应聘者打破。前几年,在招聘以本科学历为起点的辅导员时,一些高校发现,应聘者学历层次偏高,硕士、博士很常见,其中还不乏名校毕业  相似文献   

5.
1999年12月18日,南开大学为解放军系统成功的举办了专场招聘会,受到全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解放军系统30余家用人单位,60余名代表来校参加了招聘;逾两千名毕业研究生、本科毕业生参加应聘,其中还有来自其他院校的毕业生。会上,有120余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意向。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来愈严重。一方面毕业研究生供不应求,本科毕业生供求趋于平衡,另一方面大专毕业生几乎无人问津。据最近上海举行的一次人才招聘及人才交流会所报道,并不是用人单位不要专科生,那些有专长、肯吃苦的专科生仍然是需要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专科生是否能以佳绩和技能被用人单位所吸引。  相似文献   

7.
姜澎 《教育文汇》2012,(8):12-14
在不久前的教师招聘会上,沪上多所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摊位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一所名牌高中收到的应聘者简历中,有的是“北大本科+复旦硕士”,有的是清华大学应届硕士毕业生,至于名牌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更是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8.
名校硕士、博士毕业生扎堆到小县城就业成为就业新现象。文章指出,名校毕业生选择到小县城就业属于自主选择,但是小县城在招聘时明确只招名校毕业生,属于唯名校的用人导向,涉嫌学历歧视,有悖社会公平。因此,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必须强化对唯学历、唯名校招聘用人的监管,遏制学历高消费。  相似文献   

9.
毕业季,许多博士生求职四处碰壁,遭遇的一个重大障碍就是本科就读院校并非"211"高校.据不完全统计,很多用人单位,甚至有的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明确表示,求职者本科毕业院校必须为"21 1"院校.这种招聘被称为"学历查三代",这种现象须引起我们反思. "学历查三代"的根源在于学历崇拜,尤其是名校崇拜,其用意是看重学历的"含金量".这种做法有违就业公平,将导致"名校情结"愈演愈烈,使得应试教育倾向不断加强,让教育评价和选拔模式更加单一.  相似文献   

10.
<正>【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日,深圳老牌名校深圳中学公布了一份"超豪华"的教师招聘名单,该名单中的35位教师均为硕士或博士学历,且清一色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佛大学、伦敦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名校,其中,仅清华、北大的研究生就有20名。顶尖名校硕士或博士学历毕  相似文献   

11.
钟华 《成才之路》2010,(8):I0005-I0005
日前,一知名大型民营企业在北京某著名高校举行校园招聘。在招聘会期间专设“入场资格审核区”,非本校大学毕业生连入门资格都没有。许多外校的毕业生被生生拦在了招聘会的门外.连投递简历的机会都没有。对此。国内3G培训第一品牌博看文思称,名校情结在部分用人单位依然存在,用人单位需要认清高学历不等于高就业能力,名牌大学同样不是就业保障。  相似文献   

12.
岁末,大学生求职高峰又至。对包括天津市在内的全国大城市6000名应届大学生和近百家企业一项最新调查显示:面试中,个人潜质、专业知识和谈吐表达是雇主最关注的三个方面;而七成求职者却过分包装简历,忽视了雇主对事业心和责任感方面的考察。专家提醒:大学生求职者应了解雇主看重什么、需要什么,以得体的外在条件和有针对性的表现脱颖而出。简历内容一定要针对所申请的职位,强调和职位相关的个性化信息,投放要根据不同招聘方进行调整,切忌只追求形式上的花哨和内容上的繁多。动手能力、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用人单位考察重点——名校出身并不吃香智联招聘网日前对包括天津在内的全国主要大城市6000名应届大学生和近百家招聘单位开展了一项最新调查。调查显示,57.8%的雇主在招聘毕业生时首先选择了”社会实践和实习兼职情况“,专业知识被排在第二位,只有12.1%的招聘方首先关注的是外型条件。是否名校出身不会对应聘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上述调查数据显示,动手能力、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考察的重点。有关专家分析,随着企业对实际操作与执行能力的日益看重,最怕招进的就是”高分低能“者。大学生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时,不应把报酬作为重点,相反...  相似文献   

13.
△8月,今年在我省招生的国家教委直属的36所重点本科院校及部分部属院校和外省院校,按照新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招生。学生毕业后,按有关规定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职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经学校推荐及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后未被录用的,介绍回家庭所在地自谋职业。今年省属院校招收的新生,毕业时仍按原来的分配办法进行分配。  相似文献   

14.
刘红燕 《江苏高教》2005,(6):149-149
1.多元而弹性的高等教育体系。台湾的职业教育是多层次并存的状态,无论高职还是普通教育体系,都有一个通畅的从“低”到“高”的培养体系。台湾的职业教育有2年制的商专(相当于我们的大专)、4年制的本科以及更高层次硕士、博士四种层次并存的局面,而且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和普通院校的毕业生一样,在继续深造时不会面临障碍,也就是说普通大学和职业院校的学生都具有向上发展的机会。并且台湾教育部门正在考虑商议有可能在未来职业院校毕业的本科生可以和一般大学毕业生一样容许直接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这样也就意味着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获得了和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一样的继续发展、深造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教师缺口较大,但用人单位对师范类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招聘热情却逐渐降温,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教育教学存在的某些问题。应从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实习、教学法课程改革入手,彻底纠正影响本科生培养质量的不利因素,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6.
基于某“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研究生学习经历调查数据,从公平性和效率性视角出发,使用实证研究方法对“申请–考核”制的实施成效进行评价。研究发现:“申请–考核”制所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在本科和硕士毕业院校上并不占优势,但他们却有着更高的学术志向;“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读博期间的科研产出高于其他招生方式博士研究生,且这种差异在理工科博士研究生群体中更显著。建议高校继续推行“申请–考核”制改革,弱化对申请者院校背景的考察;关注学科差异,探索多样化的人文社科专业博士研究生选拔方式。  相似文献   

17.
11月20日,教育部在沪直属的十所高校联合发起的上海研究生专场供需洽谈会在东华大学举行。本次招聘会共有200多家单位参加,提供了近5000个岗位,但却吸引了3万余名研究生和部分本专科毕业生。招聘现场人山人海,一位乐观的求职者幽默地形容道:“招聘现场胜战场,人都快被挤成挂历了”外面虽然已是深冬,场内气氛却如火如荼,一踏入招聘现场,就立刻能感受到众学子的紧张情绪。在“您认为招聘会中怎样做才能突出重围、获取进一步与用人单位接触的机会?”的访谈中发现,求职者对此有两种不同的内隐看法——“出身论”与“素质观”。所谓“出身论”指…  相似文献   

18.
从2015~2018年3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来看,博士毕业生去向仍以直接工作为主,但近年来到境内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比例有所提升。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博士毕业后从事学术类工作的比例约60%,平均15%以上的博士毕业生会进入企业就职,“溢出”效应明显,研发型企业招聘博士毕业生人数突出。  相似文献   

19.
王存善 《中国培训》2004,(12):50-50
《中国劳动保障报》:目前,一些高校在公布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时掺了水分,搞虚报和浮夸。一所著名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向报端披露,他们班30名学生中,与用人单位正式签约的只有7名,但学校统计出的就业率竟高达80%。其实,绝大多数学生只是提供了一个“就业意向”,而且这些证明还是通过关系搞来的,本人根本没有找到用人单位。江西一所高校在今年给应届毕业生下了一道“死命令”:一定要在毕业前把劳动合同交到学校,否则扣发毕业证。无奈之下,不少毕业生托情弄来盖了章的假劳动合同,学校则堂而皇之地把这些毕业生列入已就业之列。述评:一些高校…  相似文献   

20.
“真郁闷,难道出身名校也是一种错?”刚刚被天津一家二星级酒店“拒绝”的大四学生杨鹤宁有些想不通。作为一名南开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杨鹤宁本来对自己的“出身”充满信心。他学的是工商管理专业,属于就业形势最好的学科之一,且在全国的学科排名中位居前列。大学3年多,他积极参加各项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