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向艳 《今日教育》2008,(9):61-61
厚积:引导学生养成积极探索、广泛积累的良好习惯 语文学习,厚积而薄发,“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对广大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在于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实践中学习语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综合性学习在内容上具有开放性,给学生留有较大的学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带领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把语文引入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直接接触大量的语文材料.实施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沟通和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在生活中体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4.
语文新课标说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素养是什么?素养是"平日的修养",素养这东西不是一天两天能培养起来的,如长身体,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若把语文素养的养成比作长身体,那不妨把语文学习比作吃饭。怎样才能长好身体?吃饱饭,吃好饭,消化吸收好。如何吃、以什么方式用什么工具吃都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的核心,就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重点之一是改变长期以来为应对应试教育所形成的单一的接受学习方式。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重视语文的感染熏陶作用,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充分整合语文教学资源,打破学科壁垒,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语文学习新领域,全方位、多途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因而,在当前充分提升课堂有效性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出去。利用好课堂这个平台,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使语文真正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谢舜明 《河南教育》2005,(10):27-27
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去实践和把握呢?这是广大教师普遍关心而又感到困惑的问题。一、充分自主学生阅读的过程也是自主构建意义的过程,由于学生的个性、爱好、能力、潜力以及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关注的问题、摄取的信息和选择的方式方法,就必然会呈现出差异性,从而导致对课文理解的多元化,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必然是自主构建意义和个性化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经验,在…  相似文献   

8.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类似于农业。"这句话非常精辟地点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农作物需要深深扎根沃土,汲取各种营养;需要阳光雨露,浇水施肥;需要精心地呵护照看;需要较长的生长期,才能长出成熟的果实。语文素养在这些方面和农作物相似,它需要生活的沃土,它不可能速成,需要长期的积累,在感悟中提升,在实践中提高。那么,语文教师就类似于农夫。没有农夫会愚蠢到试图拔苗助长,甚至代替秧苗生长。最好的教育其实是自我教育,最好的成长是自我成长。创设适宜的语文学习环境,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成长无疑是语文教师最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无论在课程的结构、功能、评价方面,还是在目标、内容方面都显示出了与以往的不同,有了更大的突破与创新。同时,对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来说,面临着更高难度的要求和挑战,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对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积极创设良好的、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新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畅所欲言,发挥他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关系密切,加强语文教师的自身素养,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能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语文教师应该从热爱语文、热爱学生、丰厚语文功底、提高课堂艺术等方面去提高自身素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学生才可能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11.
田力 《广西教育》2007,(6B):11-13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事倍功半的现象成为困扰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主要表现为语文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师的大量的教学活动不能立竿见影地收到相应的成效,同时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到没兴趣、上不上语文课似乎没多大关系。语文教育中的教与学之间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使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得到有效的改变,成为了摆在语文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王玉华 《考试周刊》2012,(85):47-47
语文是工具性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小学语文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在如今信息化的社会,知识急剧增长,课堂学习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汲取知识的需要.因此.语文学习应打破文本、课时的束缚,把课堂教学的触角延伸到课外,通过构建主题进行综合性的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科,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学生语文成绩的取得不仅需要对课本教材进行仔细研磨,更需要在课外强化积累,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可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正是语文学习的普遍规律。语文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素养得以提升的重要渠道,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增强学生语感,丰富学生积累。笔者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积累,谈谈一己之见。一、关注喜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很多孩子对玩游戏和看电视非常着迷,而把读书看成是和做作业、考试一样的"苦差事",这是因为他们对读书缺乏兴趣。在兴趣的吸引和指  相似文献   

14.
高中阶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很重要。因此,要对语文素养的概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基础知识、语言积累、语文学习方法、思维能力的发展、想象能力的培养诸多方面入手,日积月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这些对于学生一生都是受益无穷的。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此,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立足文本,拓展教材资源《新课标》倡导要改变简单的"教教材"的局面,做到"用教材教",做到正确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语文素养很重要,语文真的很重要。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告诉我们没有兴趣地学习,不但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收不到良好效果,平时语文学习更多是被灌输,是来不及消化的速成学习,时间久了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对语文学习根本没有兴趣。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体验”一词,贯穿于“课标”三个部分的各主要方面。“体验”既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8.
崔绍怀 《教育评论》2014,(1):105-107
中小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我国基础教育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亮点。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语文学习注入生机和活力。在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自主式语文学习、合作式语文学习、探究式语文学习,均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不断累积、递增、涵育、展露的过程,需要语文教师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针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有效施教。笔者和同事们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探索出“四书”教学法,即抓住学生“听书、读书、写书、出书”的关键环节,给予恰当引领,让学生沉浸在书籍的“柔波”里,促进学生语文慧根的增长、语文素养的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最普遍、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历代教育界名家谈及语文学习,常常言及“以人为本,加强朗读训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在年级目标中也多次提到应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