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受教育质量。但就现在的情况看,城镇的家庭教育并没有适应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城镇家庭中部分父母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盲目的现象,甚至出现责任的缺失,这造成了当前城镇家庭教育的不完整性。该文围绕城镇父母教育责任的缺失这一现象展开研究,分析了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及父母教育责任的缺失对孩子身心的影响和造成的严重后果,旨在呼吁家长强化孩子教育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学校的不断发展,孩子的教育问题被当今社会各个方面所关注,孩子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人生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即幼儿时期,特别是父母情商的状态影响到孩子的生活和工作,是孩子形成健康个性的关键因素.但是,面对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国家庭中很多父母的思维和教育观念还有待加强和创新,不能给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规范作用,因此,本文旨在从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基础上,讨论家庭中父母情商对孩子的重要影响,从而提出一些有效措施和对策以改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情商教育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3.
关颖 《家庭教育》2011,(10):10-10
不少父母面对一天天长大的孩子,时常感到孩子越来越不拿自己当回事了。人们深有体会,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没有权威,很难对他进行教育,哪怕是面对很小的孩子。那么什么是父母的权威,这种权威怎么建立起来呢?  相似文献   

4.
5.
用语言教育孩子和用行动教育孩子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但是为什么有些口头的教育对孩子起不到作用,为什么行动教育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呢?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6.
父母总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孩子的教育问题就可以完全由学校负责。这些父母没想到,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个孩子就很可能成为学校的“差生”“问题儿童”。如果孩子已经成为“差生”,已经成为“问题儿童”,如果孩子在家庭里养成了坏性格和坏习惯,那么,无论学校的教师和校长多么努力,这个孩子将很难适应学校生活。  相似文献   

7.
对孩子的成长是先天的因素更重要还是后天的影响更重要?一位记者曾就此问题请教了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教育专家说:"根据我的研究,先天占53%,后天占47%."记者继而问他是怎样得到这样准确的数字的.专家笑着答道:"你难道真相信我的回答吗?人的教育问题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事,是艺术而非科学,人们为什么一定要寻求一个简单的答案呢?"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手段对小学生实施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笔者通过感恩父母途径意在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进而对他人、社会、自然常怀感激之心。  相似文献   

9.
父母怎样对孩子说话是一门艺术。大人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直接影响着孩子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感受。有时候,父母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就忽视自己说话的方式。殊不知,一句不经意的玩笑话、气头上的话,都可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一个永久的伤疤,从而影响其人格的发展。那么,父母应该掌握哪些对孩子说话的艺术呢?哪些话不该随便说出口呢?  相似文献   

10.
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近年来对父母意识的研究又成为亲子关系的新课题。父母意识的结构与内涵、父母意识的层次、父性意识与母性意识等,对孩子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年轻的父母懂得了这些,易于拓展亲子交往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12.
《家教指南》2007,(3):32-33
成功的家教与父母的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将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2011,(9):48-48
现在有很多父母带着孩子进城打工,面对城乡生活水平的差距,看到孩子在城里受到各种压力,父母对孩子产生歉疚心理,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在孩子面前过多地表现出这种心理,而且因此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关于父母教育》一文指出:父母教育,是通过训练父母,使父母掌握养儿育女的正确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预防孩子出现问题的目的。父母教育的过程也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针对孩子的成长是先天的因素更重要还是后天的影响更重要的问题,一位记者曾问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教育专家说:“根据我的研究,先天占53%,后天占47%。”记者继而问他是怎样得到这样准确的数字的。专家笑着答道:“你难道真相信我的回答吗?人的教育问题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事,是艺术而非科学,人们为什么一定要寻求一个简单的答案呢?”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世界上有太多的坏事、太多的伤害都是以“爱”的名义做出来的。似乎只要是出于“爱”,就可以不顾他人的权利.肆元忌惮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国家以爱的名义监督百姓,老板以爱的名义剥削员工,妻子以爱的名义调查丈夫,老师以爱的名义惩罚学生。最近,媒体上又频频曝出子女读书,父母陪读的现象,这无疑又是中国父母“爱”孩子的具体表现。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从学士到硕士到博士,从中国到美国到英国,有些父母甚至不惜举家搬迁,就为了能继续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殊不知,他们的这种做法正在把孩子们变成一种残废,一种思想、精神和人格上的终身残废。  相似文献   

19.
攸可静 《山东教育》2009,(7):124-125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常常会对孩子提出一些要求,如自己起床、穿衣、吃饭、收拾房间等等。然而,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往往得不到孩子的积极配合,为此,有的家长不得不软硬兼施,用尽了哄劝、诱导、命令、贿赂、惩罚等各种方式,效果仍不理想。  相似文献   

20.
孩子的成长需要充分的自主空间,而父母更多时候作为陪伴者,只需要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帮助——这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所倡导的,也是当下被大家较为认可的亲子关系模式.但是,类似“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论断也深深地影响着一代代中国父母和孩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究竟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怎样的亲子关系才是更优的呢?本文基于前期“父母控制对青少年抑郁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的研究结果,探讨了不同形式的父母控制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父母如何更好地和孩子相处做出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