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杜老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2课《云房子》中有这样一段话:"叽叽喳喳叽叽喳。你到我的房子里来作客,我到你的房子里去玩耍。"不少学生将"作客"写成了"做客"。我个人认为,无论从语义还是情感方面辨析,这里似乎用"做客"更为恰当些,更能体现小鸟们互相邀请做客的快乐和谐。在给学生订正作业时,我犯了难:该如何向学生解释在本课里是"作客"而不是"做客"呢?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杏花泉中心小学全成玲江苏省南京金陵中学仙林  相似文献   

2.
在报刊和电视上,经常看到有人将“作客”和“做客”二词用混。如:①到了凌晨,作客方总要归去,吴明依依不舍地把他送到十字路口。②他大学毕业后去了海外,后来一直做客加拿大,将近二十年了,我和他没见过一面。其实,①句中的“作客”应为“做客”,②句中的“做客”应为“作客”。那么,“作客”和“做客”有什么区别呢芽作客:《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寄居在别处。如:作客他乡。做客:《现代汉语词典》释为: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如:我到外公家去做客。〔辨析〕相同点:两个词读音相同,都读zuòkè;词性相同,都是动词;结构相同,都是动宾式;“做客”…  相似文献   

3.
“做客”与“作客”这两个词的用法同学们往往感到很难区别,报刊、电视、网页上也常常将它们用混。那么,这两个词究竟有何区别呢?让我们先看看《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 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到亲戚家~。”作客:“(书)寄居在别处:~他乡。”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参照典范性著作中的用例,笔者以为这两个词的用法主要有如下区别: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中的第8课,是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该文第三段里有这样一句:“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作客,对  相似文献   

5.
今年“五一”和“十一”国庆长假期间,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曾推出创意相同的“特别节目”,可我们在荧屏上看到的节目标题,“五一”时是《说法作客———请您断案》,“十一”时变成了《说法做客———请您断案》。“作客”为什么改成“做客”呢﹖让我们看看《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两个词是怎么解释的:做客zuòkè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到亲戚家~。作客zuòkè<书>寄居在别地:~他乡。“做客”与“作客”是一对音同义不同,而在实践中常常用混的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参照典范性著作中的用例,笔者以为这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至…  相似文献   

6.
“做客”和“作客”这是两个同音词,但意义不同。 “做客”,指拜访、探望别人,自己当客人,如“到姑姑家做客”;“我和同学们访问了村长,并到他家去做客”。 “作客”,是指寄居在别处,例如杜甫诗“万里悲秋常作客”。 注意别把这两个词用混了。  相似文献   

7.
李冲 《语文知识》2003,(11):20-20
央视《今日说法》五一特别节目——《说法作客——请你断案》,融知识性、娱乐性、竞技性于一体,既收到了法制宣传效果,又增添了节日情趣。但遗憾的是节目标题中的“作客”用错了,应当改为“做客”。“做客”与“作客”看起来很像一对异形词,二者读音相同,都读;词性相同,都是动词;结构也相同,都是动宾式(一称支  相似文献   

8.
“做客”与“作客”频见于报刊、网页与电视,二词用混者亦不在少数,尤以“做客”误写成“作客”为甚。例如: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做客”和“作客”分得很清。前者是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后者是指“寄居在别处”。例如“到亲戚家zu&;#242;客”就得写成“做客”.“zu&;#242;客他乡”就得写成“作客”。但是近年来“做客”出现了一个新义,指应邀来到某些媒体(电视台、广播台、报刊、网站等)或团体(如大专院校),接受记者或受众的访谈,作互动交流。有这种“做客”荣幸的人多为专家、名人以及有关政府官员等,受众则包括报刊读者、电视台观众、广播电台听众、  相似文献   

10.
作客和做客     
两词都是动词,“作客”指寄居在别处,如作客异乡。“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是客人,如我到邻居家去做客。  相似文献   

11.
正近两年来,"熊孩子"一词频繁出现,如"‘熊孩子’扔石头路人险被砸中,再往前一步可能性命不保"(《厦门日报》2013年9月29日),"熊孩子做客:弄坏东西事小,学会社交礼仪更重要"(《今日早报》2013年10月3日),甚至"熊孩子险"也应运而生。"熊"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除了作为名词的"哺乳动物"和"姓"外,其他义项都来自  相似文献   

12.
释“为人”     
最近,在讲授《〈史记〉选读》时,发现学生常被"为人"一词难住。按照《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解释的"做人处世的态度"和《古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的第一个义项"处世待人"去解释《史记》中所有的"为人",似乎并不完全正确。细细分析,《史记》中的"为人",有四方面的意思:1.指"长相"  相似文献   

13.
在报刊和电视上,经常看到有人将“作客”和“做客”二词用混。如:1.到了凌晨,作客方总要归去,吴明依依不舍地把他送到十字路口。2.他大学毕业后去  相似文献   

14.
文章诊所     
编者按:为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方便您读书、学习和写作,本刊特开办了《文章诊所》专栏,欢迎您投稿。——本刊“惟”和“唯”文章诊所郑文“唯”,主要用在表示认识论的词语中,如:唯物辩证法、唯物论、唯心论,唯物主义等。在表示单单、只有、只是之意时,应该用“惟”,如推“惟有、惟恐、惟利是图、惟命是听等。现在许多书报文章中,把“惟”误写成“唯”字。“做客”与“作客”文章诊所郑文“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但现在报刊上使用“作客”一词!司空见惯。“作客”,指寄居在别处,是常用的书面语,如“作客他乡”。…  相似文献   

15.
作家蔡澜在《人都是羡慕得不到的东西》(《今晚报》2020年11月6日14版)一文中谈及自己一次去日本友人家做客时,这样写到:……然后到了她的家,是间典型的日本木屋,走进去才发现相当宽大,只住着她和她母亲两人。妈妈见有稀客,又是外国人,即刻下厨煮饭:“没有准备,请别见怪,只有新米。”正中我下怀,当下刚是稻谷收获的季节,米最新鲜。  相似文献   

16.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初中语文第六册吴伯箫同志的散文《菜园小记》引用了这首歌谣.对于歌谣中"沧浪"一词的解释,杨以庄同志有《"沧浪"小考》一文(载《语文教学通讯》1985年第5期)认为:"前人把'沧浪'作水名,蒋冀把'沧浪'作地名,都有些拘泥了:'沧浪'作水色,青苍色的解释更恰当一些."笔者反思教学实践,认为将"沧浪"解释为水名并无拘泥之弊,反而较解释为"青苍色"更恰当些.理由有三:其一,有据可考.《尚书·禹贡》记载:"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今人王世舜在《尚书译注》中注云:"嶓冢山在陕西宁强  相似文献   

17.
《师范教育》(86年第六期)发表了拙文《由"眼光"想到的》.文中立论是很明确的:"教学情况如何是衡量一个教师的主要标准",教师应首先务好这个"正业".不期叶水涛同志有《眼光三失》(见《师范教育》86年第十期)这样的误解.看来有必要做些解释,兼与叶水涛同志商榷.教师以教好学生为本,此为"正业",其  相似文献   

18.
"身家"与"身价"是两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语,但在实际使用中有许多用错的情况。《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解释如下:身家①本人和家庭:~性命。②旧时指家庭出身:~清白。  相似文献   

19.
翁德森 《中文自修》2011,(10):42-43
独特的语言蕴含深刻的哲理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刘宝楠《论语正义》解释说:"和因义起,同由利生。义者宜也,各适其宜;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务于是(利),则有争心。"孔子这两句原本是谈为人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在上《史记选读·高祖本纪》一课时,有学生提问:"(高祖)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中"试为吏"是什么意思?是"试着做官",还是"通过考核后做官"?苏教教材中没做任何解释,这里的"试"是关键。笔者查阅《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中"试"的含义有四个:1.用,任用。2.尝。3.试探,尝试。4.考试。四个含义中有三个是符合的:用第一个含义就可以解释为"出任官吏";用第三个含义可以解释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