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竹枝词九首》第六首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竹枝词九首》第七首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二首》第一首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杨柳枝词九首》第八首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九首》第八首刘禹锡诗歌名句  相似文献   

2.
填字游戏     
横向:一、佛寺中主要供奉佛祖的大殿。二、指男子年满二十岁,到了成年。三、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中道是无晴却有晴的上一句。  相似文献   

3.
水色 《科学启蒙》2010,(5):42-42
【原诗】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上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元晴却有晴。  相似文献   

4.
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上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63科学链接这首诗里描写的是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一边出太阳,一边在下雨,难怪要说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了。这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这种“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现象最容易发生。火辣辣的夏天,常常有雷阵雨,就是产生这种现象的温床。雷阵雨和一般的降雨不同,只是一团雨积云产生的。这种雨积云的面积本来就不大,云下降雨的面积当然也不会太大。只是在云下的地方才有哗啦啦的大雨,云影外面的广阔地方,没有雨积云遮盖,照样…  相似文献   

5.
谐音,是字、词的音同或音近的一种语言现象。千百年来,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她逐步演变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谐音艺术常用在文学作品中,隐示着人物的命运遭际。《红楼梦》贾府四位小姐:元春、迎春、探春和惜春都是悲剧人物,作者在命名时就隐示了对她们命运的叹惋:“元迎探惜——原应叹惜。”类似的例子在《红楼梦》里比比皆是。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春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首诗趣盎然的情歌把怀春少女难以直言的芳心委婉地表露出来:“东边日出”为“晴”,“西边落雨”为“无睹…  相似文献   

6.
阐述起源于古代巴渝的竹枝词,在莆田地区亦代有所作。莆田竹枝词存世文本有莆田人描写外地的竹枝词和莆田人及外地人描写莆田的竹枝词两大类。重点探析描写莆田的竹枝词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王丽琴 《文教资料》2006,(23):73-74
竹枝词是古代的民歌,内容以描写风土民情为主,兼咏爱情。到了唐朝,经过文人的加工创作,逐渐实现民歌竹枝词向文人竹枝词的转变。刘禹锡在竹枝词的这一转变上功不可没。他的《竹枝词九首》和《竹枝词二首》充分反映了当时巴蜀地区的风俗民情和特有的自然风景,为读者勾勒了一幅巴蜀风俗民情图,也为今天的民俗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8.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这首脍炙人口的《竹枝词》,作者是中唐的杰出诗人刘禹锡。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贞元九年(公元793年)进士。因参加王叔文集团的进步政治改革遭到失败,被贬到边远的朗州任职多年。被贬十年后,他和柳宗元等人由贬所奉召至京,时正值“花时”,他们便相约赏花,于是刘禹锡就写了一首题为《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诗——  相似文献   

9.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注释:1.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这首诗是《金陵五题》的第二首,写乌衣巷的今昔变化。2.朱雀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六朝时代都城南京正南门(朱雀门)外的大桥,是当时的交通要道。3.王谢:指东晋时代王导和谢安两大贵族之家,乌衣巷是这两大贵族集中居住的地方。春天的江南,杨柳青翠、江水平缓,一派温柔恬静的美丽景色。一位美丽少女在河边闲庭信步,突然听见江上传来一阵美妙的歌声。这歌声因何而起?因谁而发?这男子是有情(诗中晴通情)还是无情?少女忐忑不安,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10.
竹枝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的诗歌形式,它有着记录风土的重要功能。清代云南竹枝词是记录和反映清代云南社会的重要资料。在清代云南竹枝词中,大量记载了清代云南少数民族的居住、分布、风俗等各方面的信息。同时,清代云南竹枝词在一定程度上有补充地方志的重要功能。清代云南竹枝词有着重要的民族学价值、民俗学价值以及方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嘉应学院学报》2017,(6):12-17
丘逢甲和梁启超二家均为晚清诗界革命的关键人物,二人于诗学领域多有交流,并且曾先后创作过《台湾竹枝词》。对于二家的《台湾竹枝词》进行观照比较,对二家的《台湾竹枝词》进行分析,能够一探二家的竹枝词写作特点,同时一窥晚清竹枝词的发展情况,进一步探寻诗界革命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2.
元末诗人杨维桢有三组竹枝词,《西湖竹枝词》重在抒写西湖儿女的缠绵情愁;《吴下竹枝歌》展现了苏湖地区欢快而富有情趣的生活气息;《海乡竹枝词》描写海乡盐民的苦难生活,带有强烈的现实性。他的竹枝词不仅开拓了题材,还具有形式美与审美审丑的有机融合,外在的形式之美与内容的深度相契合,即增强了竹枝词的表现力,又提高了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清代新疆竹枝词的编注、综合研究和个案研究情况进行回顾,尤其是对纪昀、林则徐的竹枝词研究进行重点分析,肯定了研究成果,并指出了竹枝词研究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4.
清朝初期,我国出现了海外竹枝词。尤侗于康熙二十年创作的《外国竹枝词》为此类作品首创。1海外竹枝词主要有两个来源。第一,作者从书中习得他国的风土继而写诗,这类竹枝词能体现中国历代跟外国邦交的关系以及他国的风俗,但有很多失实的地方。第二,来自作者自身体验,这类作品往往是作者到了海外国家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因此这类作品相比于前面一类,虽不排除作者自身的偏见,但也更具真实性。不同于国内竹枝词,在大多海外竹枝词中更能看到作为第三方即作者对于当地风俗民情的判断和描述,这可能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情感,更可能与作者相同一代人的思想理念。近代四明浮槎客的《东洋风土竹枝词》,便是值得探讨的一部海外竹枝词。  相似文献   

15.
宋代文人竹枝词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这一多样化在其题材内容的选择上可明显地表现出来。以现有两部比较完全的历代各地竹枝词总集为依托,将宋代的文人竹枝词作了较为详细的统计,并根据其题材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研究,以期对竹枝词的进一步研究作一铺垫。  相似文献   

16.
竹枝词是一种重要的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及高考中都曾出现。但基于其特点,被选用的频率不高,所以学生甚至高中历史教师对竹枝词与历史课程的结合都比较生疏,也不太重视,因此当偶遇竹枝词的材料时就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在分析竹枝词的特点及内容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竹枝词与高中历史教学的结合,并归纳了一些应用的方法、技巧。  相似文献   

17.
纪昀的《乌鲁木齐杂诗》继承了刘禹锡人竹枝词的艺术特点,在此基础上提高了竹枝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扩展了竹枝词的题材范围,使这一传统题材更富有新鲜活泼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申报》在早期的二十年间刊登了大量的竹枝词.这些竹枝词一方面继承了前代民歌形式灵活、内容生动的特点,又因其借助报章发行,具有报章文学的特色.它改变了传统民歌及前代竹枝词重抒情的特色,着重描述晚清十里洋场的风物、人文及习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诗史”的作用;同时,将新的语言运用到竹枝词的创作中,也是对传统民歌及前代竹枝词的革新.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辨"竹枝词"的沿起地域和原初样式;叙述历代诗人对"竹枝词"的仿作;并分析了本土"竹枝词"的基本题材和艺术风格以及对中国诗歌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竹枝词是一种由民歌演变而成的诗体。该文首先概述竹枝词的基本特点和演变的历史,潮汕历代、当代竹枝词创作的基本概况,进而从潮汕诗人在竹枝词的创作的丰硕成果中,探索、总结竹枝词的写作手法与创作启示。作者推崇这一诗体,提出学习和研究这一诗体,既要取其所长,又要避其所短,选优鉴劣,古为今用,创作出更多大众喜闻乐见的新竹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