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伟斌同志一生最重大的研究课题是元稹研究,在研究生毕业之前及以后,他是我家的常客,谈论得最多的自然是元稹研究。三十五年来,吴伟斌同志心无旁骛,专心致力于元稹的研究,先后出版了《元稹评传》、《元稹考论》等专著,学术界反映甚好。我曾经说过:"《元稹考论》与《元稹评传》两书互相补充,互为印证:《元稹评传》全面展示了元稹生平的各个方面,是《元稹考论》论述元稹的坚实基础。而《元稹考论》解决了元稹的诸多  相似文献   

2.
《才调集》所录元稹艳诗,学界多以其为元稹早日恋人而作,此论与元生平经历多有矛盾之处,不可一概而论。依据周相录《元稹年谱新编》所考元稹与莺莺、韦丛等女子交往之事迹,认为在《才调集》中所录元稹艳诗中《春别》、《离思》(五首)、《桐花落》、《梦昔时》、《暮秋》、《樱桃花》、《桃花》、《白衣裳》(二首)、《蔷薇架》、《忆事》等共十五首皆应为韦丛而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新编元稹集》前言的第一部分,阐述元稹的历史地位及其《元氏长庆集》之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莺莺传》为元稹自寓的观点,学术界早有公论,但尚有系统论证的必要,对照元稹与“张生”,相合之处有三;对照元稹的其他作品,也有三篇可断定为是写其与莺莺之情的,这些都可证明《莺莺传》中的“张生”就是元稹,此外,吴伟斌先生《关于元稹婚外的恋爱生涯》一中的一些观点也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5.
《元稹年谱》中存在误编、编年不确切、漏编的情况。其中编年失误、不确之处,或因考证不周,或因牵强附会,或因史实不明,根据元稹诗文、文献记载及有关人物生平事迹,可得出较为准确的编年时间。另有《东西道》、《赠陈宪忠衡州刺史制》等诗文未予编年,显属疏漏,结合元稹诗文及有关史实,可予编年。《元稹年谱》尚不完善,元稹诗文的编年工作尚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元稹年谱》与《元稹集编年笺注.诗歌篇》是百年来元稹研究领域较为重要的研究成果,但对《仁风李著作园醉后寄李十》及《琵琶歌》两首诗歌的系年上,都出现了情况不一的失误,从诗歌本体解读,采取互证之法,考出正确的系年。  相似文献   

7.
《莺莺传》中张生即元稹自寓说,有元稹的诗、传奇的文本内证,难以动摇。元稹同韦丛结婚前,与类似莺莺型的女子,有过一段恋情,这一恋情使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并"恼乱君心三十年",《莺莺传》因此也就具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先贤时哲据此研究元稹生平思想,卓然有成,难以否定。  相似文献   

8.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十"排比铺张"与元稹评杜诗的"铺陈"比就其长篇排律言。"铺张"指铺排张扬,"铺陈"指铺排陈述,前者贬而后者褒。其恶喜不同的成因在于不同的时代风气。改"陈"为"张",与元稹原意不符。其实对于杜诗中的"连城璧",元稹也有所识,且达到六义性情的高层次。  相似文献   

9.
本文共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编年诗文计约29首,在标示《年谱》编年疏误诗文之后,先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然后笔者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列举笔者的编年异议及其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为准确理解元稹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唐代传奇小说中,元稹的《莺莺传》可以说是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同时又是最聚讼纷纭的了,历年来吸引了大批唐传奇研究者的注意力和兴趣。磁力所及,连那些并非专事古代小说研究,甚至并不研究文学者也“下海”议论一番。吴伟斌也是因研究元稹其人其诗而“跳槽”到《莺莺传》的研究领地,接连发表了《〈莺莺传〉写作时间浅探》(载《南京师大学报》1986年第1期),《“张生即元稹自寓说”质疑》(载《中州学刊》1987年第2期),《再论张生非元稹自寓》(载《贵州文史丛刊》1990年第2期)和《论  相似文献   

11.
正吴伟斌同志是南京师范大学前辈学者唐圭璋先生和孙望先生70年代的第一届研究生,严师出高徒,在两位先生的教诲下,辛勤耕耘的吴伟斌同志成绩斐然。在诸多的学术期刊上,年年都能看到他一篇又一篇的新作问世。出版于2008年的《元稹评传》、《元稹考论》,更是颇得学界好评的两部杰作,我曾应邀为此两书作序。近日,吴伟斌同志的又一部大规模著作《新编元稹集》已经完成,即将问世。这是一部唐代文学领域元稹研究  相似文献   

12.
唐代追封制度影响到了士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士人仕进以及士人母系亲属的官职封号,除了士人自身向朝廷的请求外,还与朝廷的集体封赠活动有关。白居易所撰《唐故武昌军节度处置等使正议大夫检校户部尚书鄂州刺史兼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赠尚书右仆射河南元公墓志铭》(以下简称《元稹志》)载元稹母郑氏封号为陈留郡太夫人,记元稹散官官职为正议大夫。可是这两则记载均只见于《元稹志》,不见其他来源。实际上,《元稹志》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唐代追封制度,不管是郑氏陈留郡太夫人的封号还是元稹正议大夫的散官官职,都来源于朝廷集体庆赠活动。郑氏被追封为陈留郡太夫人得益于穆宗朝的集体庆赠活动,元稹则经由敬宗朝的集体庆赠活动而获得散官官职的升迁,由通议大夫晋升为正议大夫。  相似文献   

13.
文章共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诗文编年计约35首,在标示《年谱》编年疏误的具体诗文之后。先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然后笔者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列举笔者的编年初探及其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为准确理解元稹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共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诗文编年计约18首,在标示《年谱》编年疏误诗文之后,先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然后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列举笔者的编年意见及其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为准确理解元稹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共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诗文编年计约14首,在标示《年谱》编年疏误诗文之后,先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然后笔者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列举笔者的编年别说及其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为准确理解元稹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小说作家。他在担任左拾遗、监察御史时,曾对贵族、藩镇、宦官的不法行为,进行过多次弹劾,获得“直道”的声誉。后来依附大宦官,做到宰相。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中称之为“变节”。不过,陈先生虽然批评了元稹的“变节”行为,尚未研究出元稹“变节”的原因。一般文学史中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从元稹《感梦》诗:“前时予掾荆,公在期复起,自从裴公无,吾道甘已矣!”得到启发,进而探索元稹与裴(土自)的关系,查清了元稹“变节”的真相。这是元稹生平的一件大事,特为揭出,供治文学史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元稹诗歌向无完整注本,《元稹集编年笺注(诗歌卷)》征引广博,注释精炼,为读者研读元稹诗提供了极大便利。但笺注也间有可议之处,如有的注释欠准确,有的当注未注,有的注释尚可补充等。  相似文献   

18.
元稹在中唐诗坛是影响颇为广泛的诗人,与白居易齐名。但元稹身后,却渐渐招来非议,尽管往往是以“元白”并称的面目出现,但多数是“重白抑元”,用白居易诗歌特征来概括元稹的诗歌特质,这已经不够准确;其次,用元稹创作的“艳诗”来对其人品进行否定,至有“卑鄙的文人与文人的卑鄙”之论,这对元稹这样一个大作家是非常不公允的。《元稹集校注》全面整理、校注了元稹别集,对于为元稹及其作品定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元稹年谱》虽然在传主史料的可靠与否、传说的真真假假方面化费了不少精力,但由于没有经过严密的考证,过分信从并不可靠的史料和毫无根据的传说,因而仍然留下了许多遗憾。这些遗憾,有的事关元稹的政治品德,如元稹究竟是主张罢兵的罪人还是反对罢兵的直臣;有的虽然表面看来是细枝末叶的小问题,如《自述》诗的归属,但许多小错误堆积起来,还是要误导读者,无法看清传主的本来面貌,有违于《年谱》著者的初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