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汉语语料中"花"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分析,发现这些词义的生成多是隐喻的结果,而隐喻得以发挥的前提是始源域和目标域在物理或心理上的某一点或某一面上存在相似性,人们将这种相似性进行类比,使始源域的词义得到演变,产生一词多义现象。我们发现汉语"花"的一词多义现象符合隐喻性词义生成与演变的"仙人掌模型"。  相似文献   

2.
一词多义是汉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汉语单音形容词"深"为主要研究对象,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分析"深"的语义内涵、"深"语义衍生扩展的路径,并根据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东南亚学生使用"深"各义项的情况,探究对外汉语多义词教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长头"辨     
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的文献中有时可见"长头"一词,它实际上是5个同形词的重叠,共有"长的头部、长的前端部分""高个子""学识渊博的人""长头发""长久""经常""排行最大的""所赚的钱"等8种意义.这8种意义之间可以是一词多义的关系,如第一、二、三种意义以及第五、六种意义;也可以是多词多义的关系,如第一、四、五、七、八种意义.  相似文献   

4.
多义词是汉语二语者学习的一个难点和重点。通过统计分析汉语二语者多义动词"打"的各义项的使用频率,并与汉语母语者"打"义项使用频率进行对比。发现汉语二语者在使用多义动词"打"时产生的偏误集中在与他词的混淆上,具体分为该用其他词而误用"打"和该用"打"而误用其他词两类,偏误原因有母语搭配关系负迁移、错误类推、辨别不清"打"与同义词的异同等。  相似文献   

5.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又互相关联的意义。传统的语言学大多从词汇学的角度研究一词多义现象,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汉语常见词“头”的一词多义现象。  相似文献   

6.
钟立娜 《海外英语》2020,(7):244-245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根据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原型"范畴是一个范畴中各成员的基础,词汇语义是系统的,多义词义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该文从原型范畴理论出发,分析英语学习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对大学英语一词多义词汇的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隐喻化作为一词多义的理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为语言的普遍现象,一词多义引起语言学家的重视,追究其发生的原因和发展轨迹。本文认为隐喻化是一词多义发生和发展的理据,探讨其发生的特征和发展的过程。研究发现,隐喻性思维的普遍性决定一词多义的普遍性,隐喻引发一词多义的本质是隐喻表达式的题域与体域之间的属性相似,方式是以实喻虚,路径是自由的且以交叉放射为主,受个体认知倾向、语境变化和社会认同的条件限制。当词典收入隐喻化的一词多义的时候,相关隐喻的隐喻性已不再鲜活,词典的处理也因此不同。  相似文献   

8.
创造性类推构词中词语模式的范畴扩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往研究同语素词群,多把类推构词所依据的词语模式视为一种静止的框架,而同语素词群则被视为完全类推的结果。本文认为,多义研究的范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构词研究所借鉴,词语模式也是一种范畴,如词义一样也会产生变异和扩展。大规模类推构词往往牵涉到的是创造性类推,创造性类推导致了词语模式的扩展,扩展的结果就是,一个同语素词群往往关联着若干词语模式,这些模式构成一个类似于多义体系的辐射结构,模式之间呈现着家族相似关系。本文将词语模式分解为属性束,根据属性束之间的相似度来推断词语模式的扩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长头”辨     
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的文献中有时可见"长头"一词,它实际上是5个同形词的重叠,共有"长的头部、长的前端部分""高个子""学识渊博的人""长头发""长久""经常""排行最大的""所赚的钱"等8种意义。这8种意义之间可以是一词多义的关系,如第一、二、三种意义以及第五、六种意义;也可以是多词多义的关系,如第一、四、五、七、八种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英语词义引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汉语一样.英语中有许多词是一词多义的.一个词虽然有许多词义,但仔细研究使会发现.各词义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一个词的基本意义称作直接意义(directmeaning).表达该词的原始意义。由基本意义可以引申出许多新义,称作引申义(extendedmeaning)。这些引申出来的新义与词的基本意义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现以sharP一词为例。sharP一词的基本意义是havingathinedgeor丘nepoint·notblunt译成汉语使是“约利的",“尖锐的”,主要用来形智刀、剑、斧、笔等。例如:asharpknife(sword,are,pencil,etc.)sharP的引申义…  相似文献   

11.
一词多义指的是通过一个词来表达多种意义以实现语言多样性的现象。"门"族词是多义词的代表,是基于人的经验及社会文化而产生的。许多研究者曾用传统方法来研究"门"族词,然而,这些研究仅局限于对这一现象外部原因的探索上,而从内部认知机制来探究其本质的研究较少。由于一词多义与人类经验及对世界的认知活动息息相关,本文试从概念合成理论出发来探究促使汉语中"门"族词形成的内在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汉语虚词"和"与法语"AVEC"的多义认知分析及二者的多义的对比,试图从语义来源、投射过程到演化结果,阐释法语与汉语中这两个词的语义的不对应性.  相似文献   

13.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语言现象,但对其习得的不充分是词汇学习深度不足的突出表现。本文运用原型范畴理论、隐喻、转喻等认知语言学理论,以"打"为例分析一词多义现象,使学习者在了解一词多义的基本特征以及各词义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学会主动建立词义之间的桥梁,以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4.
水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涵义。汉语中的水不仅仅指自然界中无色无味的液体,还可以指水域和水体等。基于原型理论的视角,拟从水的范畴化和原型意义出发,对"水"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探讨,主要分析了水作为"水域、水体"这一义项的具体涵义,以便更深刻地诠释"水"一词的多义化过程,并为词汇教学提供建议以期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多义词的教与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借助意象图式和隐喻,将形象具体的空间概念域投射到复杂抽象的非空间概念域,语言词汇方面的一词多义现象正是人类通过隐喻将一个简单概念域向几个复杂抽象概念域转换的结果。本文基于意象图式和隐喻认知机制,尝试探究法语介词"sur"的多义拓展理据并作出合理解释,因而对法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汉语单音词的多义性十分显著,针对这一问题,有学者提出以义项为单位进行词义教学。本文提出,从多语词汇对比的角度看,有些一词多义现象,具有语言共性,不必单独教学,有些一词多义现象,更具有汉语特性,应该单独教学。  相似文献   

17.
一词多义的隐喻分析及其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的形成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隐喻而产生的。多义词各个义项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语言语境和词义树形扩展对于一词多义的教学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意象图式为人类身体经验中持续并重复发生且相对简单的结构,作为认知语言学中身体经验和概念结构的重要表现形式,意象图式为概念提供连贯性和秩序性,体现了抽象思维具体到抽象投射的隐喻推理能力,通过隐喻手段在空间域之中或从空间域到抽象域进行投射,从而使词汇意义得以在空间范畴内部或空间范畴到抽象范畴进行扩展。多义化过程中,图式内部观察者角度不同或注意力不同产生意象图式的变型,而始源意象图式为变型提供内部结构和关系,是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多义性涉及认知心理机制,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多叉性的研究也涉及到词典语义网络的构建,是义项划分和义项排列的核心问题.笔者试图探讨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是如何通过语用充实生成、发展和理解旧词新意的.本文以"书"为例,从语用充实角度分析了一词多义系统的产生和扩展;兼谈在汉语、汉英词典例证和释义中的缺陷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词义扩展的理据性和认知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绪尔符号理论认为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性的,因而它无法解释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词多义现象。认知语言学从独特的人类认知视角,发现了词义扩展存在着理据性,即主要是通过人类的隐喻和转喻思维实现的。从词汇意义扩展的理据性,以及词义扩展的主要认知模式——意象图式模式、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中不难发现这个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