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王朝采取“因俗而制”的方针,在新疆实施“确立满语作为国语的地位、提倡满汉合璧、多语并行”等一系列的语言文字政策。这一较为开明的语言文字政策促进了当时新疆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也为民汉双语教育的正式开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历史上,边疆问题一直是历代王朝实现国家统一、民族振兴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为了对边疆民族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历代统治者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边疆民族政策。清代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其采取的边疆民族政策呈现独特的历史特点,“满蒙联姻”“因俗而治”“分而治之”、利用宗教等都成为了清代边疆民族政策制定的依据和内容。对清代边疆民族政策度依据进行梳理和分析,对当今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和民族关系的和谐处理可供历史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建立元朝与清朝的蒙古贵族与满族贵族,面对辽阔的疆域和众多的民族,对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采取了歧视防范、怀柔安抚并重的统治策略,其目的是确保本民族在全国的统治地位,但在客观上,也促进了蒙汉满回藏等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汇,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管理历来是中国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新疆自古以来是多民族并存的地区,由于民族经济文化类型各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形成了皇权统治下独具特色的多元行政管理制度。这一制度不仅包含了新疆传统行政管理制度文化的基本内核,而且也成为新型行政管理制度的转型点。研究新疆传统行政管理制度不仅有助于继承发展少数民族优秀政治文化,也有助于民族地区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民主法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乾隆继位初期,西北准噶尔部发生内乱,乾隆决定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出兵西北平定叛乱.满洲大臣傅恒以国家利益为重,支持乾隆帝出兵西北的决策,协助乾隆帝在军机处主持西北军务,并举荐满洲大臣兆惠、富德、阿里衮、舒赫德、阿桂出任西北疆臣.经过乌鲁木齐之战、叶尔羌之战、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等平定了叛乱,完成了清代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7.
闭关锁国的政策自明代起而在清朝尤甚,清朝中期以后,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究其原因在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力量的崛起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清朝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直接制约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本文将就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论述了清朝期顺治、康熙、雍正、乾降四朝实行海禁政策的有关情况,分析了清朝的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嵋此说明海禁政策是使中国未能领先走向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清朝对待伊斯兰教的态度和所采取的施政措施有一个转化的过程。一般来看,清政府在顺治、康熙、雍正及乾隆前期。对伊斯兰教还是采取了较为宽容的政策。但是,清王朝在对待伊斯兰教的不同派别和教派矛盾的处理上,出现很大失误。其政策的重心由宽容保护转向严苛的政治管制和军事高压,这在处理甘青地区伊斯兰教派斗争中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清朝对待伊斯兰教的态度和所采取的施政措施有一个转化的过程。一般来看,清政府在顺治、康熙、雍正及乾隆前期。对伊斯兰教还是采取了较为宽容的政策。但是,清王朝在对待伊斯兰教的不同派别和教派矛盾的处理上,出现很大失误。其政策的重心由宽容保护转向严苛的政治管制和军事高压,这在处理甘青地区伊斯兰教派斗争中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清朝与哈萨克族的政治交往和贸易往来两个方面入手,史实性地记述了双方自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关系的确立与发展。进而从中剖析清代边疆政策的特质,重点解读了清朝对哈萨克族实行的特殊的边疆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12.
清朝前期出于政治、军事的需要,对海外华人采取敌视、迫害政策,主要表现在:限制华人出国、迫害归国华侨和对待华侨社会的敌视态度。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使广大华侨在海外遭受许多非人之难,而且也使海外华侨与中国社会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产生了巨大隔膜,从而也为近代中国华侨政策的转变设置了诸多障碍。  相似文献   

13.
清朝是以满洲贵族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多民族统一的封建中央王朝。与以往的封建王朝统治者相比较,满洲贵族中的政治家在处理民族关系及其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招生考试政策方面,更加具有政治远见。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分析清朝少数民族招生考试政策,并对清朝少数民族招生考试政策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1661年,郑成功赶走了荷兰殖民主义,收复了宝岛台湾,当时,清朝已经基本实现了对大陆的统一,而这时的郑氏政权坚持反清的立场,这极大地阻碍了清朝实现祖国统一的步伐,台湾人民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宝岛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从顺治十八年起清朝就着手采取了不同政策,欲使台湾早日回归,安定东方海疆,经过了二十几年的苦心经营,清政府终于在1683年取得了澎湖海战的胜利,这也标志着郑氏集团的 灭亡。  相似文献   

15.
为加强中央权力的有效运作,清朝统治者在湘西积极倡导教育,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如以广设书院、发展义学等来发展民族教育.通过中央与地方的积极互动,湘西民族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新学的兴起,奠定了湘西民族地区现代教育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民族政策对新疆各民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元明清三代在新疆地区采取的一系列民族政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顺应民情、推动社会前进的比较有效的措施。由于元明清是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近现代新疆各民族的迁徙、融合以及最后形成的时期,民族政策始终影响着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存与发展,也影响新疆民族的发展变化。从各民族生存与发展来看,这些民族政策是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愿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加强了新疆各民族在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中的内向力和凝聚力,从而也增强了中央政府对新疆各民族的影响。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些民族政策是比较符合实际的政策,为新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论清朝少数民族教育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朝少数民族教育政策是在后金政权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是清朝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朝政府突破了“华夷之变”的局限,制定和实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对发展少数民族教育采取倾斜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中积极倡导教育,程度不同地改变了少数民族轻视教育的观念。通过广设学堂,推进普及的方式,有效地缩小了中国各民族之间在教育方面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少数民族及其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近代少数民族地区新式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开创了少数民族地区现代教育的先河,对维护和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虽其政策在实施中尚存在不足,但其成功的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积极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社会科学研究和理论建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民族观正确认识和解决民族问题,在新世纪新形势下,中国新疆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要继续前进,必须进一步解决好新疆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几个重要问题,如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基本内容,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等,因为这几个问题,在新疆改革发展和稳定中,具有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团结的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特别到18世纪50年代,乾隆出兵西陲平定新疆割据势力,结束其自元末以来的封建割据局面。这一事件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其一,中国在疆域上实现了空前的大一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金瓯无缺”;其二,新疆自此永入中国一统版图,中亚也随之出现了近一个世纪的相对和平局面;其三,长期流亡在外的土尔扈特部落得以顺利回归,从而创造了世界民族迁徙史上的伟大奇迹。  相似文献   

20.
和卓一词为khwaja的音译,原意为“显贵”,后来泛指在中亚和新疆地区一些自称是穆罕默德后裔的伊斯兰教首领。清朝统一新疆后,和卓后裔们所造成的较大动乱主要有六次,即大小和卓之乱、张格尔和卓之乱、玉素甫和卓之乱、七和卓之乱、倭里汗和卓之乱与布素鲁克和卓之乱。和卓作乱一方面给南疆各族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