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润娟 《文教资料》2014,(20):18-19
托尼·莫里森的《宠儿》以丰富的液体意象,水、血、乳及其三位一体的独特现象隐喻了黑人在白人文化环境中艰难求生的过程。作为奴隶,黑人被剥夺了自由和尊严。液体意象隐喻了奴隶制经济模式的荒谬逻辑和残暴本质。黑人及其文化被奴役、被割裂的历史和黑人向往自由、传承民族文化的决心在液体意象中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2.
关注黑人文化,充满民族自豪感,谴责种族歧视,是兰斯顿·休斯诗歌的主旋律及其思想的灵魂.在这一主旋律下,他的诗歌体现出从强调一元民族意识到突出多元文化观、社会观的变化过程.其前期偏重于反映他鲜明的黑人民族意识,后期则更多地探索了黑人与白人民族文化融合的途径,凸显出他多元的文化观与社会观,并能融民族意识与多元文化观、社会观于一体.究其根源,主要在于他对美国黑人处境认识的日益深刻以及美国黑人对实现民族平等、自由呼声的日益高涨.休斯诗歌超越了黑人作家的创作传统,其主题对后世黑人作家的创作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具有强烈民族感的少数民族文化女权主义者, 托妮*莫里森在其小说中探索了黑人妇女解放的问题.她主张黑人妇女要挣脱主流文化审美观与价值观的桎梏,弘扬黑人妇女的传统美德,建构黑人妇女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在不脱离黑人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妇女的解放.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天堂》中鲁比镇老一代与年轻一代黑人在白人文化的影响下表现出的困惑和不同态度,揭示作者莫里森对继承与发展黑人民族文化的深刻思考。黑人既要接受白人社会的发展和白人文化,又不能抛弃黑人民族的传统文化。只有打破隔绝,以开放的心态面对社会,继承和发展黑人民族文化,黑人民族才能建立天堂,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5.
托妮·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黑人梅肯?戴德一家三代的历史。"奶人"的生活态度的变化,见证了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变迁,同时,也证实了黑人民族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它可以引领整个黑人民族飞翔,飞向自由。  相似文献   

6.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里森一直努力探寻美国黑人的民族出路。在作品《最蓝的眼睛》和《所罗门之歌》中,她呼吁黑人同胞回归传统文化,而在《柏油娃》与《天堂》中,她又表现出民族融和意识。这并非莫里森矛盾之处,随着时代的变迁,民族融合已经成为一个自然的过程,美国黑人将逐渐融入到美国社会中去。  相似文献   

7.
托妮·莫里森于2012年发表又一力作《家》,其中蕴含大量独具黑人特色的传统文化。本文主要从黑人群体对基督教的虔信、独特的超自然认知方式以及黑人姓名所蕴含的文化等三方面来展现黑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进而彰显了瑰丽的黑人传统文化魅力以及民族价值观与民族智慧。  相似文献   

8.
作为美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部分,二十世纪黑人文学一直以美国梦为一个重要主题。在二十世纪早期,黑人文学充分表达了对于黑人民族的赞美和对于自由平等梦想的憧憬与努力;中期以抗议小说为代表的黑人文学则震撼地再现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和黑人贫困状况以及作家对于美国梦能否实现的焦虑与担忧;后期以沃克、莫里森为代表的黑人女性作家反思了黑人群体的狭隘排外,倡导黑人男性与女性、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博爱与融合。  相似文献   

9.
教育对于启迪一个民族的智慧和传承民族文化尤为重要,而作为"二等公民"的美国黑人接受教育的权力在其来到美洲大陆,就被剥夺。美国黑人在争取自由的同时,也在无时不刻的争取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战后黑人受教育权利不断得到改善,进步明显。这些进步不仅是战后风起云涌的黑人民权运动所致,更主要的是美国黑人自身政治经济地位的提升;战后对于高素质黑人劳动力的需要;同时战后美国国内和国际形势对于黑人教育进步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当然也得益于开明美国政治人物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黑人文艺复兴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人文艺复兴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美国黑人文化"首府"纽约黑人聚居区哈莱姆为中心,由黑人知识分子和文学艺术精英们所发动的一场旨在通过艺术作品弘扬黑人传统文化、提高黑人民族自尊心、争取黑白融合的文化运动.黑人文艺复兴使美国黑人变成一个对美国文学艺术做出卓越贡献的少数民族,树立了新黑人形象,极大地提高了黑人的社会自我意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黑人成为世界大舞台上的一成员,极大地拓展了国际间的文化与社会交往.  相似文献   

11.
论非洲文化传统在《所罗门之歌》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创作中始终坚持自己的民族性,不断挖掘非洲优秀文化传统.她的小说<所罗门之歌>洋溢着神秘的非洲文化色彩.莫里森通过描写黑人祖先所罗门及其曾孙"奶人"的飞翔,再现并重新演绎了非洲飞人传说;布鲁斯、灵歌和黑人民谣在小说中交相辉映,诠释了非洲传统音乐对黑人精神生活的巨大作用;非洲祖先崇拜传统则在女主人公与其父亲灵魂的交流中得以体现.通过对非洲飞人传说、音乐传统和祖先灵魂崇拜等黑人优秀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运用,莫里森阐明了继承非洲优秀文化传统的必要性,为苦苦探求民主、自由的黑人种族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小说构思巧妙、寓意深刻,自始至终无不表现了非洲文化遗产对于黑人民族,尤其是生活在白人主流文化包围中的黑人族群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兰斯顿·休斯(Langston Hughes,1902-1967)是位才华横溢的黑人作家,精通多种文体的创作。在四十多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休斯诗歌的主旋律与诗歌思想的灵魂表现在对黑人民族的自豪感、对黑人文化的关注和对种族歧视的谴责。在这一主旋律下,他诗歌中的文化意识是一个不断向上的过程,体现出了从探索美国黑人身份、发起民族斗争到突出“多元文化观”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传统有不同的定义,包含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的传统最突出地体现在对祖先的崇拜、成人仪式以及代代相传的口述传统中。黑人知识分子是黑人文化复兴、民族国家统一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非洲传统与现代化并不必然对立。事实上,传统是现代化的起点和依据,现代化是传统的目标和方向,二者密切相连,相互依存。但非洲传统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依然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4.
《所罗门之歌》主要通过讲述主人公的寻根经历,弘扬了具有丰富内涵的黑人民族文化,提出了正在失落的黑人民族历史和文化遗产是黑人民族精神和民族魂魄之思想。文章主要解析作品中蕴含的黑人传统文化。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立足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才是寻求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爱丽斯·沃克的短篇小说《外婆的日常用品》中遗产的象征意义实际上象征的是黑人文化。在小说中它是美国黑人认识自我、建立自我的强大的依靠,也是他们保持民族文化独立性的力量源泉。这样的主题是美国黑人文学导根主题的变奏曲。  相似文献   

16.
Milkman是美国黑人女作家Toni Morrison 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小说《所罗门之歌》(Song of Solomon)里的主人公.本文探讨Milkman是如何在南行寻宝的过程中从一个没有生活目标,找不到生活乐趣,找不到自我,对黑人民族文化和历史一无所知,向往白人生活和白人世界的黑人成长为一个思想成熟,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的黑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于西方文化普遍强调个性发展和个体独立意识,非裔美国作家艾丽斯·沃克深受族裔文化影响,在《紫颜色》中倡导由妇女主导的新型黑人女性团体关系。文化记忆承载民族身份,唤起共同体意识;情感支撑帮助黑人女性凝聚力量,挖掘看似自发的日常情感之下的政治与经济元素;公共空间成为黑人女性谋求话语权、摆脱男性霸权和种族歧视的政治场域。她们之间的联合依赖排外和对抗来形成整合力量,显示出阶段性和动态变通性特征。在碎片化的现代生活中,女性共同体更似一种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18.
以解构主义为理论依据,同妇女主义理念相结合,分析了美国黑人女作家艾莉丝·沃克的小说《紫颜色》中三种二元对立的解构,分别是黑人男女间、黑人女性间及黑白种族间二元对立的解体。在这当中,提炼出沃克对消除美国种族歧视现象所提供的有效途径,即通过黑人男女各自的成长和蜕变,以及黑人社区内部的团结和互助,使整个黑人种族得到进步和提升,进而赢得白人和其他民族的尊重,强调沃克为黑人民族实现自我解放、获得真正自由所做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美国黑人民间文化的主要艺术形式.对一个曾经被剥夺了话语权利的民族来说,音乐是能够将他们的痛苦经历升华的最有效的艺术形式.美国黑人文学”存在的基础是民族文化,而黑人音乐正是一种最能代表黑人民族文化特质的符号.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她的作品里弘扬黑人民间文化,以布鲁斯为基调反映艰苦的黑 人生活《最蓝的眼睛》中克劳迪亚对佩克拉悲剧的叙述就是用布鲁斯的传统来讲述的.  相似文献   

20.
在《最蓝的眼睛》中托妮·莫里森刻画了三类黑人男性形象,即极力模仿白人的黑人男性;心理、人格极度扭曲的黑人男性;逃避现实来自我放逐的黑人男性。通过在文化冲击背景下他们不同的命运,莫里森意在提出:在白人文化之上的社会氛围中,非裔美国人要勇于接受、弘扬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如果黑人民族一味的盲从所谓的主流白人文化,摒弃自己的文化传统,那么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非裔美国人在自我放逐中迷失,垮掉从而消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