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群体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脾气不好,固执任性,不服劝导,被人戏称为“犟牛”。长期以来,“犟牛”问题一直困扰众多教师,影响着学校班集体的建设。但是,毕竟“犟牛”是烈马而不是劣马,教师要对其认真分析,对症下药,使他们成为班集体的和谐音符。偏执顽固的“犟牛”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犟妹     
犟妹田克清,尚道文,王成军犟妹真名叫金仙华.生得小巧玲戏,湘西的灵山秀水润育了她山一般的禀性,水一样的柔情。她认准了的事就是天王老子也拦不住,贺龙元帅故乡的土家山寨流传着她许许多多的犟事,山寨人就忘了叫她真名,亲切地喊她“犟妹”。犟妹真是有股犟劲儿,...  相似文献   

3.
个案4岁的雷雷长得虎头虎脑,特别可爱。他独立性强,做事有时间观念,爱读书、爱讲故事,但脾气很犟。每当做错了事情,他就会歪着头,一只眼睛半眯着,另一只眼睛斜视着你,仿佛在说:“怎么啦,我就是这个样!”因此,大家都管他叫“小犟牛”。雷雷的爸爸经常出差在外,平时难得回家,他对儿子疼爱有加。雷雷的妈妈是小学老师,工作较忙,她对雷雷的管教时紧时松。雷雷大多数时间和奶奶在一起,奶奶尽量满足宝贝孙子提出的要求,偶尔雷雷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一犯犟脾气,奶奶就会妥协,久而久之就使雷雷养成了犟脾气。1.做“门卫”的感…  相似文献   

4.
翦凯 《教育文汇》2007,(11):39-39
有这样一幅漫画:两个人和一头牛,一个人在前面拉着牛缰绳,一个人在后面拽着牛尾巴,两个人就这样僵持着。拉牛缰绳的人说:“牛不下田怎么会耕地?”拽牛尾巴者说:“牛不会耕地怎么下田!”这两句话十分耐人寻味,所用的词一模一样.仅将词序颠倒了一下,但由于两人的观念截然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就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5.
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教授认为: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习惯的培养,如果既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又有良好的劳动习惯、道德习惯……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好孩子。然而,目前我国一部分独生子女身上却非常缺乏这样良好的习惯。他们都或轻或重地存在着“六小”作风,即“小霸王”、“小懒虫”、“小馋猫”、“小犟牛”、“小磨蹭”、“小马虎”。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习惯问题,可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救命的牛     
印象中,牛似乎永远都是人的奴仆。打一出生,它就被人穿了鼻孔,永远也逃脱不了绳索的束缚。稍犟一些的小公牛,会被主人找来骟匠,一把尖刀将它们永远割去命根。 但父亲却说:“这个世界,没有谁是谁的奴仆。世界是一个共生的世界,万物相生相克,永远都有释不透的玄机。”  相似文献   

7.
斗"牛"     
刘老汉脾气犟得很。他办事,只要认准了个理儿,就甭得有改。那性子,咳,简直犟得赛过一头大水牛。于是,村里人都管他叫“犟刘”。柳大嫂呢,性子辣,脾气急,大伙都叫她“辣柳”。巧了,“辣柳”偏生做了“犟刘”的儿媳妇。这一辣一犟两头“牛”到了一家,自然有的斗。几年前刘老汉承包了村头的一块菜园,一家人辛辛苦苦干到年底,最后把账一算,收益总是微乎其微。柳大嫂过门后就一直劝公公不要走老路子了,要学会科学致富。可刘老汉心想自己都种了一辈子的菜了,就还没有相信过什么科不科学的。不过念在儿媳妇刚过门,他瞪了瞪眼,把这口闷气硬咽下去了…  相似文献   

8.
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情: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玩具,而家长却出于某种原因把玩具拿走了。这时.有的孩子不吭声了,而有的孩子却哭闹不停。许多家长都喜欢前一类孩子,认为这类孩子“乖”、“听话”,是好孩子;而后一种孩子却太“犟”,不听话.因此.常常遭到家长的斥责和批评.  相似文献   

9.
牛的写意     
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以饱蘸感情的笔歌颂牛的作品,不胜枚举。作为当代诗人的李汉荣.在这一前人重复过无数次的题材上,依然写出了自己的特色,不少地方甚至让人拍案叫绝.在惊叹作者生花妙笔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再来重新认识中。在诗人的笔下,牛不仅是力的象征,也是诚实、善良、美丽的代称。作者给牛以淋漓尽致的赞美,称牛的角是一件“对称的艺术品”,牛的蹄印的大气、浑厚和深刻凸现出帝王印章的小气、炫耀、造作、狂妄和机诈。显然,这里的牛已成了一种象征.一种隐喻。“如果圣人的手接近牛粪,圣人的手会变得更圣洁;如果国王的手捧起牛粪.国王的手会变得更干净。”至此。我们似乎可以隐隐地感到,文中的牛实际上象征着人类不可缺少的美好品质。  相似文献   

10.
学会解释     
人难免有被人误会而受到指责的时候。处理得当,能澄清事实消除误会,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处理失策,会使误会加深,甚至引发冲突。这里,关键问题是要善于解释。“打架大王”王伟在老师和家长心目中是一头难以驯服的犟牛。一天,王伟放学回家,爸爸见他脸上有几道被抓伤的痕迹,就大声斥责道:“你小子读书不行,就会打架,不成器的东西!”王伟不服气,与爸爸顶起嘴来:“你看见我打架了?动不动就骂人。”爸爸更火了:“你小子上天了,说几句就顶嘴,找打呀。”王伟不甘示弱:“没打架就没打架,打死也不服。”爸爸气极,啪地一巴掌。王…  相似文献   

11.
谢美娟 《学语文》2007,(1):9-10
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听说外面的世界好精彩,都想出去看看。鱼由于自己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只好让青蛙一个人走了。这天,青蛙回来了,鱼迫不急待地向他询问外面的情况。青蛙告诉鱼,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吧,”青蛙说,“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大的乳房。“鱼惊叫道:”哇,好怪哟!”同时脑海里即刻勾画出她心目中的“牛”的形象:一个大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嘴里吃着青草……这是德国的一则关于“鱼牛”的童话。  相似文献   

12.
一只乌龟从洞中爬出来,偶然听到一个消息,狮王28世要举行婚礼,邀请所有的动物去参加庆典。狮王的住处尽管非常遥远,但乌龟还是唱着它的《乌龟进行曲》上路了。一路上,乌龟遇见了蜘蛛、蜗牛、壁虎等动物,它们对它又是规劝又是嘲笑,认为它怎么也赶不上狮王的婚礼。可乌龟不听它们的,“犟”着一心只走自己的路,最后虽没赶上狮王28世的婚礼,却赶上了狮王29世的婚礼。这是德国儿童文学作家米切尔·恩德写的一篇名叫《犟龟》的图画故事。从标题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这是在歌颂乌龟的“犟”劲,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执著”精神。但我…  相似文献   

13.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再“犟”的人总有不“犟”,甚至十分顺从的时候,这种情况多出现于个体融合于自己所归属的群体之中的时候。人融合于群体之中,为什么容易顺从呢?这是受人的“社会性”的影响,对于青少年来说,还跟他们的年龄特征有关。所谓人的“社会性”,主要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喜欢合群、害怕孤独的特性。青少年时期,人的群体意识、群体情感发展十分迅速。换句话说即“从众心理”很强。  相似文献   

14.
“犟”学生之所以不能很好地接受老师与父母的教导,而喜欢顶撞,除了生理、心理原因外,还有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缺乏自我教育的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越低的学生,“犟”劲越大,服从集体的意识越淡薄,越容易跟老师和家长顶撞。因此,从根本上来说,要帮助“犟”学生克服“犟”劲,就必须想办法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发现由于受社会或家庭的某些不良影响,校园里出现了一些“犟”学生。这类学生明明犯了错误或者有了问题,当你进行教育时,他们总是强词夺理。对此,不少班主任感到很棘手。如何教育这些“犟”学生?笔者认为只有从教育方法上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黑玛丽     
我觉得你是那么的美丽!他们说你的脸儿是被太阳晒成棕色了,说你的胸膛没有起伏,或许这话是对的;可是反过来说,你的眼睛却有着秋日宁静的晨曦的明朗,而你的嘴唇又有着黄色的麦田中的罂粟花的颜色。 再则,你是又喜又惹人怜爱。几天之前,赶集的礼拜日那天,你记得吗?你的父母都进城去了,你抱着你的小弟弟到田地上去。 那孩子在发脾气,你想逗他玩,便指点着那些母牛,那正在吃草,快乐地喘着气,笨重地从这边跑到那边,同时用长尾巴扫着自己的腿的“高里牙”和“倍尔查”给他看。 你对那可恶的孩子说:瞧这“高里牙”……这犟牛………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学生的“犟”,在很多时候表现为不听从教师的教导,甚至跟教师顶牛。学生这种“犟”的原因,除了前面分析过的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外,还跟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不妥有关。或者说,教师的教育方式欠妥,是引起青少年学生“犟”的外部诱因。因此,要帮助青少年克服“犟”脾气,减少他们对教师的对立心理和行为,在师生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形成良好的教育机制,教师就  相似文献   

18.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发现:由于受社会或家庭的某些不良影响,校园里出现了一些难以教育的“犟”学生。如何教育这些“犟”学生?笔者认为只有在教育方法和艺术上寻找突破口。 “犟”学生有两类:一类是有错却不认错;一类是骄傲任性,目中无人。  相似文献   

19.
所谓“整体法”,就是无论“复合体”由几个物体组成,均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来研究的一种解题方法.看下面的例子:如图1所示,滑轮组下吊着一只cd牛的吊篮,重600牛的人站在吊篮里拉绳子自由端使吊篮匀速上升,若动滑轮重30牛,不计摩擦和绳重,那么他必须用多大的拉力?解设绳头和手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F.把吊篮。人和动滑轮看作一个整体,整体受力如图2所示.由于整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为平衡力,即产干F十F=G篮十c人十G轮.所以手拉绳子自由端的力为:练一练:如图3所示,重650牛的人站在平台上,平台重150牛.如果站在平台上的…  相似文献   

20.
“犟”学生在现在的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的原因,也有社会的不良影响,但更多的是自己思想上的原因。思想上与教师认识相悖,有错不认;认识事物时行为上骄傲任性,目中无人,其最终导致了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与教师的思想格格不入,被教师认为是“犟”学生。要想解决学生的这种“犟”的行为和思想,必须要寻根探底,切中要害,从根源上给以探索,找到解决办法;必须要就事陈理,因势利导,从行为上给以矫正。加强教师本身的教育、教学艺术水平的提高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