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什么是好教案 有人认为字迹工整、干净漂亮的教案就是好教案;也有人认为详细、具体、全面的教案才是好教案;还有人认为简练是好教案的灵魂,然而,真正的好教案应是能高质量地达到教学目的的教案。对于教案,是不能离开教学实践来评判其优劣的。离开教学实践来评判优秀教案,就象通过“梨于”的照片来评选最甜梨子一样滑稽可笑。  相似文献   

2.
我说教案     
检查教案是教学检查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一般认为,教案写得好,工作态度就好,工作能力就强。我当教师时却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我发现身边的教师中,有些教案写得工整,备课详实,教学却不受学生欢迎;有些教案虽然简单,甚至不带教案上讲台的老师,教学却颇受学生欢迎,现在我由一名教师成为  相似文献   

3.
目前,教师写教案有两种不良现象:其一是照搬教学参考资料;其二是照抄别人的现成教案。这两种作法,费时、费力,收效不大,纯粹是在搞形式主义,其目的是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我们认为:教师写教案,要讲求实效。教案的形式要有利于教学,教案的详细程度,也可以因教材和教师的素质而有所不同,不必强求一律。一、教案的形式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最适用的教案便是课本教案。所谓课本教案,就是教师用一套自制符号在课本上进行圈、点、勾、划、批,来设计的一种教学方案。即在课本的无头地角,写出教学要点;在课本的字里行间,划出关键所在;在课后的附页部分,简明  相似文献   

4.
张亚 《湖南教育》2004,(13):25-25
教案设计是为上课服务的,因此,设计教案前,我会收集大量的资料。我的教案分为两类:一类是简案,一类是详案:简案是条条框框.提纲式的;详案会把自己认为精彩的设计写下来,有时会把某一环节比较详细地写下来。不管简案也好详案也罢,我的书本上总写了密密麻麻的字,这一切都是为了上课的顺利进行。课后,及时对照教案自我检查好坏得失.在备课本上认真进行批注.这对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很有用处。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教师上课一定要写教案,这是学科教学的常规要求之一。教案是教师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时间、方法、步骤、检查以及教材的组织等等,是有利于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但是,教案包括的诸多内容,又让老师们感到很困惑。有一些教师认为,教案只是形式上的东西,上课时根本用不上,写教案是在浪费时间,根本没必要写;也有的老师认为,教案写得过细,限制了教师课堂上的发挥,所以应根据个人情况写教案,不能统一要求;还有的教师认为,教案应该有统一的格式及要求,否则课堂的随意性太大。让我们看看下面几位教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相似文献   

6.
教案≠备课     
在教学工作中,常存在一个认识误区,就是把教案等同备课,或是将备课等同于教案。部分教师认为备课了。就不需要写教案了;或是抄抄写写编教案,就认为不需要再备课了。这种把教案等同于备课的观点是不了解备课和教案的真实含义造成的。实际上,教案与备课是不能等同起来的,也是无法等同起来的,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老师以为备课就是写教案,把教案中有关的项目填写完了,备课也就结束了,这是十分狭隘的备课观。备课当然要写教案,教案是教师课前精心设计应用于教学中的“备忘本”。教案使得教学有了依据,是实施教学的脚本,它能化无形为有形,化理论为实践,是教师心里备课的外化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8.
教案是对教学设计的进一步加工、概括和梳理,是教学设计的文字表达形式,是教师备课的结晶,上课的备忘录.如果说教学设计阶段教师的精力主要花在思考上的话,那么教案编写是教师内部语言的外化.在这个外化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划必然得到进一步精确化和系统化,就像建筑设计师把头脑中的创造想像转化为设计图纸一样.对于教师来说,教案虽是人人要写,课课要写,但要真正写好,却很不容易.要想写好教案首先要深入地钻研教材,还要切实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懂得教学规律,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教学设计用表格式教案更能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能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备课是体育教师的日常工作,但是部分教师认为只要进行有效的体育教学就是备课,写教案就是其中的主要环节.教案只是备课的基本构思,如果教师简单地认为教案就是一本知识集合,那么就失去了备课的真正意义.教师应当重视备课,认真备课,为打造高效课堂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要提高教学质量,搞好教学工作,就必须上好每一节课。怎样上好课,这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教师要上好课,首先要认真写好每一堂课的教案,教学应按教案进行,不能随意发挥,但也不能被教案所束缚,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地使用教案。其次,要全面  相似文献   

11.
欧录强在《教案检查不能“叫停”》(《中小学管理》2006年第1期)一文中认为,写好教案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我们坚持了多年的优良传统,因此,教案检查不能“叫停”。笔者以为,这一说法值得商榷。确切地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写教案并不能等同于备课。  相似文献   

12.
霍晓宏  李海玲 《天津教育》2022,(1):17-19+21
<正>教案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对教学的设计;学案是从学生学的角度对教学的设计。青年教师既要写好教案,也要学会编制和使用学案,达到学案与教案设计的有机融合。一、教案写教案,是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课堂教学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创造的过程。这种规划,既可以以文本的形式表现,又可以存储于教师心中。前者是有形教案,后者是无形教案。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都要注重写好有形教案,青年教师更要写好详案(详细的有形教案)。  相似文献   

13.
目前,有很多教师被抄写教案困扰着,大多数教师都认为,教案与课堂教学是两回事:教案无非是应付检查,写教案纯粹是浪费时间:课堂教学是由教学目的、内容、手段等组成的,具有灵活性。其实不然,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主要是课堂教学,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是备好课。  相似文献   

14.
徐开星 《福建教育》2005,(8A):15-15
循环使用式教案,改变以往一学期写一套教案为多年写一套教案,即第一学期(第一次使用)的教案写在中间,以后的教案不必全写只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和上一次的教学反思进行完善即可。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应该怎样写教案?答案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真切地感到,教案不能再戴着镣铐跳舞,教案的改革势在必行。一、管理教案———不应做“管家婆”要回答怎样写教案的问题,不能绕开教案的管理。教案管理的现状如何?众所周知的是教师上课之前必须写教案,而且要写得格式统一、项目齐全。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一些地区甚至还规定了每课时教案必须达到的字数。哪怕教师多年任教同一年级、同一学科,哪怕教材的内容没有任何变化,教案还得从头再写。对此,质疑的老师不在少数。而一些管理者则认为,这样做既有…  相似文献   

16.
教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学水平,因此,检查教案也就成了领导检查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而且每次检查都能评出几本优秀教案。那么怎样的教案才是优秀教案?难道写得越多越细的教案就是优秀教案吗? 笔者认为:教案首先要允许具有个人特色,不应搞填空式教案。由于教师的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实践经验的不同,以及各班级学生情况的不同,教案也必然各具特色。学校应当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允许百花齐放,允许教案具有个人特色。例如年轻教师的教案应当规范些、详细些,老教师对常规教学过程已经很熟悉,教案的重…  相似文献   

17.
备课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撰写教案。传统的教案格式通常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三大步骤,如果是详案,再加重点、难点的分析。新课程的教案撰写格式是否沿用老格式呢?不容置疑应该改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人认为教案的撰写内容可从以下五步去写:教学内容、学情分析、  相似文献   

18.
备课是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节课教学效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是否充分;备课的重要作用不容置疑。但长期以来,由于管理者认识上的偏差,误将备课等同于写教案,并且过分夸大教案的作用,认为只要有好的教案,就能上出好课,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保证教案的质量,管理者不仅要求教案各种项目齐全、内容详细、字迹工整,而且把检查教案作为一项教学常规常年不懈地抓;期中查、期末查,每月查、临时突击查……有的学校还举行优秀教案评比,将教师的教案与本人的工作态度、工作业绩挂钩。于是,老师们为了避免背上不负责任的黑锅而影…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将备课等同于写教案,甚至错误地认为上课已够忙的了,哪有时间来备课呢?结果往往是课上过之后再写教案,或者临近检查时快速完成教案的现象亦不少见,使备课流于形式,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有  相似文献   

20.
一、什么是好教案 有人认为字迹工整、干净漂亮的教案就是好教案;也有人认为详细、具体、全面的教案才是好教案;还有人认为简练是好教案的灵魂。笔者认为能高质量达到教学目的的教案——不管这种教案是详细的、还是简练的、是规范的、还是自创的,都是“好”的;而凡是不能推动师生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的教案——不管这种教案多么规范、多么详尽、多么令人眼花缭乱,统统不是好教案。 诚然,教案需要干净、漂亮、简练、丰富,但教案作为一种精神成果、思维成果是不能离开实践来评判其优劣的。离开教学实践来评判优秀教案,就象通过梨子的照片来评选最甜梨子一样滑稽可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