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自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课程,教学内容中安排了许许多多的实验,不少课文可以选定为“实验型课”,如《水的蒸发和沸腾》等。根据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形式与程度,实验型课又可分为“演示实验型”、“学生实验型”、和“课外实验型”三种。和其它课型一样,实验型课也遵循着一些基本的教学原则,有它特定的教学模式和结构。原则之一就是实验型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浮和沉》一课的教学欧阳娅(南昌市育新学校)《浮和沉》是'九义"教材《自然》第二册第二课,从教学目标来看.主要是培养实验能力。在此以前,一年级学生从来未获得实验技能的训练,因此这一课具有启蒙性质的特点,应掌握好以下几点:一、...  相似文献   

3.
曾少和 《职教论坛》2002,(10):50-50
《电子线路实验》课是无线电专业、电气技术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实验课。掌握《电子线路实验》课的内容是电子类专业学生学好本专业的关键。目前大多数中专学校的学生虽然对《电子线路实验》课感兴趣,但在做实验时,大多数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不能独立完成实验,这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1.学生没能很好地使用实验仪器。电子线路的每个实验都需要测量各种电量,如电压、电流、电压放大倍数等,测量电量时一定得使用仪器。例如,做一单共发射单管放大器的实验,电路装好后,首先测量静太工作点,学生必须学会使用万用表;第二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相似文献   

4.
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长期以来,《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存在课型单一、教学模式僵化等问题,教学效果欠佳,学生“不愿学”和“不重视”现象普遍,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采用“六课型”教学,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魅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语文出版社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实施建议,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循序渐进编写而成。因此.开展语文课改实验,必须吃透课标.遵循规律,力求以课标为路标,在阅读、写作、写字、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教学时.全面落实课标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个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实验课”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感官和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在人为控制条件下的事物和现象的一种课型,如《热胀冷缩》、《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磁铁》、《电流》等。实验课是小学自然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它侧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引导他们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来认识自然,掌握科学认识的基本程序。其课堂教学过程一般分为“情境示题——自由探究——研讨整理——扩展运用”四个环节。情境示题是指教师利用学生想看、想做、想知道等心理来设计一个蕴含着要研究的问题的小实验、游戏、魔术等,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卷入问题中来,迅速成为整个认识活动的主体。因此,这一阶段又可称之为“主体化阶段”。自由探究是学生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根据材料的结构去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教师以及用于实验的材料都应给  相似文献   

7.
吕英明 《广西教育》2013,(20):42-43
听说课是初中英语教学常见的一种课型。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Go for it》(以下简称《英语新目标Go for it》)中,每个单元Section A和Section B的1a—2c通常都是听说课型。通过听说,学生可以学习词汇、理解语法结  相似文献   

8.
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电子技术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探究性实验,通过各种实验方法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使技校《电子技术基础》课变得生动有趣,事半功倍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学以致用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9.
王明祥 《江苏教育》2007,(14):110-110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释》一课,是属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一课,本课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处理这课关于“毛细现象”实验时,我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逻辑推理课是小学自然课八类课型之一。它的特点是先向学生提供一个或几个已判断出的事实,在这些事实和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采用推理的方法,推断出未知自然物和自然现象,从而得出结论。这类课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自然科学常识,而且还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课多见于天文地质内容方面的课,如:《昼夜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日食和月食》、《记载地球历史的万卷书》、《能源矿产》等,都属于这类课型。现以《能源矿产》(第五册第三十一课)为例,谈谈这类课的教学思路。这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运用推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静 《贵州教育》2012,(8):40-44
课例背景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小学六年制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初步理解周长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一课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观察,观察,观察!”对事物进行观察,这是获得知识的一个首要步骤。现行小学《自然》教材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探究研讨的基础上达到“一举三得”的编排原则。自然教材上共分为八种主要课型,其中观察课是采用最多的一种课型,大都是先让学生自己观察,然后通过思考做出结论。现就我们的研究,谈谈观察课的一些观察方式:  相似文献   

13.
凌晓青 《科学教育》2005,11(3):38-3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医学院校中,化学课是基础课。它的概念原理、方法和实验技能可应用于医学教育、科研、预防和论断,是学习后续课的基础。它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医用化学等。实验在这些课中占有一定数量的比例,例如《医用化学》授课120课时中,实验40课时、占总课时的1/3。实验是帮助学生验证、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基本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的过程。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有效实验信息后,  相似文献   

14.
一、"假说——演绎法"课型操作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为例,介绍"假说——演绎法"课型操作: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起学生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兴趣→学生身临孟德尔一对相对  相似文献   

15.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型为英语对话课,主要内容是关于个人的爱好和特长。经过小学三年的学习,六年级的学生已对英语有了较浓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一级水平左右,具备了初步  相似文献   

16.
高师《中学物理实验课》属于《中学物理教材教法》课的一部分。我们传统的作法是按《教学法》大纲—一开出全部规定的实验,可是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中学物理实验技能提高的幅度总是不大。以前我校对毕业生作过多次跟踪调查,中学领导和大多数毕业生本人都集中反映,中学物理实验技能亟待提高。为何出现这种现象呢?经认真分析,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在上该课程时思想上不重视,二是在训练方法上必须大力改进。互《中学物理实验》课的心理障碍对仲学物理实验》课,一开始学生兴趣不大,这是多年来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四点;1‘且把它简…  相似文献   

17.
《生物学教学》2006,31(3):57-58
依托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主编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中《生命科学》的权威经验,本中心为广大中学《生命科学》(《生物学》、《科学》、《新综合科学》等)课程实验教学提供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课外课研究课题所需的各种活体材料、试剂盒、材料包等,致力于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学习的内容上,《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提出:“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在数学学习的方式上,《课标》明确要求把“动手实践”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三种重要方式之一;在教学目标上,《课标》不仅规定了知识性目标,而且明确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以及伴随过程性目标的情感目标.基于《课标》的上述要求,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的内容、学生的认知特点等方面的要求合理设计数学实验,为学生提供充分进行数学活动的途径,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概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数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本文结合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对数学实验的实践与思考,试对课堂教学中“数学实验”的基本类型作一些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实验教学是通过讲授、辅导、设问、释疑及辅导等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的复杂过程,如何轻巧熟练地驾驭实验课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需要较高的教学艺术。下面以《实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为例,结合本人的实验教学经验,谈点体会。   一、讲究实验教学艺术,注重素质教育   《实用数字电子技术》是我校机电、雷达、导航类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在数字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今天,实验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在实验层次安排上,我们注重单个、验证型的基本实验,如 TTL/CMOS门电路参数的测试, OC门和三态门的应用等,又在广…  相似文献   

20.
《凸透镜》(《自然》第五章第十一课)属实验课课型。这一课是在学生已有“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会聚光线、使物体成像的作用,发现凸透镜成像规律。拓宽学生的光学知识。同时通过指导学生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训练实验技能,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其中引导学生认识凸透镜的作用、发现成像规律是教学的重点。本课通过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再研讨概括,最后实验验证的方法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