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管理中的心理效应,从大处来说,可以适用于社会,从小处来说,也可以浓缩于校园。校园是社会的一部分,那么对于校园的主体——学生来说,这样一种在全社会产生微妙效应的潜规则同样有其妙用。本文拟在阐述“人际互动效应”“鲶鱼效应”“共生效应”这三种效应的同时,试图通过营造班级的三个“圈”——“互动圈”“竞争圈”“共生圈”来优化班级环境,提高班级管理实效。  相似文献   

2.
论教师专业发展中“共生效应”的营造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国内外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探讨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另一种新理念——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共生效应”。要产生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共生效应”,需要激活教师的共生意识,构建有利于形成教师专业发展中“共生效应”的机制,创造有利于形成教师专业发展中“共生效应”的良机。  相似文献   

3.
自然界中有一种共生现象,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共生效应”.这种效应在我们人类当中也存在.由此我觉得我们各个班集体就是这样一个可以产生“共生效应”的团队。那我们如何才能达到良好的“共生效应”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学习要刻苦,要舍得花时间;第二,学习要开好头;第三,学习要咬牙坚持;第四,学习要有好环境。另外,学会换位思考.  相似文献   

4.
教师对“半空巢”中学生管理,可以采取心理暗示方法,借暗示语言与学生建立沟通渠道,运用暗示体态语传递信息,利用书面语的暗示缩短相互交流距离,此外还可运用“共生效应”、“沙丁鱼效应”等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5.
“共生效应”是生物学中的一个术语,系指生物群体生长生活在一起、相依共生的一种现象。也就是说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事实上,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也存在着“共生效应”。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几乎所有教师都在实践中提倡学生要互利共生,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却提及很少。目前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间基本上都是“单兵作战”。  相似文献   

6.
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提出并实施了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共生效应”,组建互帮互助学习“共生圈”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结果分析表明:“共生圈”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习兴趣、追求进步等方面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会失去生机、枯萎,而众多植物一齐生长时,它们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这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生物学上通常称之为“共生效应”。“共生效应”显示了生物群体的巨大作用,把它迁移运用于班级管理特别是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很有必要。在处理后进生的问题上,我曾经采取了一种孤立差生的做法。学生王某贪玩、任性,自习课上喜欢跟同学随便讲话,课后经常与同学打闹,作业不做,影响极坏。找他谈过几次,但收效甚微。无奈之下,我将该生的座位调到班级的西北角,前面又安排了两位女生,并示意其他学生不要…  相似文献   

8.
一、集思广益,发挥“共生效应” 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甚至会枯萎、死亡;而当它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为“共生效应”。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独立识记生字时,对于一些笔画较多或是结构复杂的字往往束手无策,显得力不从心。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营造和谐的对话场,形成“思维风暴”,进而凝聚集体智慧,破解个人难题。  相似文献   

9.
自然界有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凋。甚至会枯萎、死亡;而当它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自然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为“共生效应”。回顾20多年的工作历程,真切地感受到我的成长也主要得益于这种“共生效应”,得益于三个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共生教学”模型是基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型。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共生教学”模型展开“目标导学、自主研学、合作解惑、反馈提升”四个环节,加上教师精心备课、授课,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共生教学”模型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共同成长,最终为动态课堂研究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新教育实验旨在通过构建在线阅读共同体来丰富师范生跨界阅读的路径,加深师范生深度阅读的体验,激发师范生经典阅读的兴趣。新教育在线阅读共同体以强调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的“三专”理论为基础,以“自主协商、异质群体、在线社群”为组织管理方式,以“经典著作、以写促读、多元评价”为课程体系,形成了以“专家导读、个体自读、集体共读”为主要形式的共同阅读模式。新教育在线阅读共同体的已有实践表明,这一模式产生了教师教育的集聚效应、互惠效应和共生效应,在师范生的经典阅读、专业写作、职业认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推动产业共生发展是打造“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在4种典型的中国与沿线国家产业共生模式中,对称互惠共生模式是最稳定、最有效率的共生模式,共生模式的稳定状态及演化方向主要取决于合作双方共生作用系数;观察期内100个与我国产业合作的沿线国家中,4个处在偏利共生阶段,其余96个均处在非对称互惠共生阶段,且绝大部分沿线国家的合作受益程度远大于中国。根据影响双边共生作用系数的前三种关键因素偏效应特征可知,产业依存关系、经济规模、GVC嵌入程度以及双边友好关系对共生作用系数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当双边产业依存关系达到一定程度或者双边友好关系不断提升时,能够有效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合作向对称互惠共生模式演化。  相似文献   

13.
共生的教育环境--信息社会中学校教育技术的运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学校中的教育技术以“优化”思想为核心,体现的是一种“精炼”范式,信息社会中的学校教育技术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将由“精炼”范式转变为“共生”范式。“共生”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1.技术性共生:虚拟与现实的共生;2.社会性共生:人与媒体的共生;3.文化性共生:多元信息的共生。实现共生的策略是“和而不同”,在具体操作的层面则必须依赖两种措施,其一在观念上必须培养社会成员的一种“尊重”意识,其二在技术层面上必须以“维护”取代“开发”成为首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缓慢已成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最大掣肘,农村职业教育则是打破困境的关键一环。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社会具有内在耦合性,二者在同一治理场域中共生发展,并呈现进阶性的发展状态。首先,在跨界适应段,表现出“竞争”与“协同”关系;其次,在融合调试段,表现出“博弈”与“耦合”关系;最后,在共生发展段,表现出“外推”与“内生”关系。基于此,建立农村职业教育融合治理与共生发展的“超系统”,能够提升共生发展体系的共生力:一方面,实现农村职业教育“自系统”内生力的效率最大化,充分发挥政治服务、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社会和谐、人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教育功能;另一方面,实现农村社会“他系统”融合力的效率最大化,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建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5.
校园文化,是发生在校园范围内的一切文化现象的总和。作为精神文化的一部分,校园中凸现出来的师生榜样,是这个特定的文化区间内涌现出来的正面典型,集中地反映出师生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素质和生活行为方式。他们既是校园精神的生动体现,又是校园文化的形象教材,其所产生的“共生效应”和“魅力效应”,是推动校园文化全面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建设好校园榜样文化,对于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弘扬正气,优化校风,培育校园文化精神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探讨发展中药材产业新的思路和机制.在扼要分析中药材产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共生”的普适思想和概念来解释中药材产业共生的涵义和特质,并提出共生形式和实施措施.中药材与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经营系统的异构,是中药材产业现代化进程的桎梏.正确认识中药材产业的“共生关系”,构建产业共生支撑体系,能有效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实施共生管理,有利于中药材经济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物选修课本中对共生固氮菌的叙述是这样的:“共生固氮菌是指与一些绿色植物互利共生的固氮微生物,如根瘤菌。”对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的叙述是这样的:“豆科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一部分供给根瘤菌;根瘤菌通过生物固氮制造的氨,则供给豆科植物。”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生态视域下探讨职教园区建设问题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武汉城市圈(鄂州)职教园区已在实践中呈现有效拓适、持续发展、种类多样等生态特点。但是园区主体生态位下移、院校共生效应不突出、政治因子限制性明显等生态失衡现象也已较为明显,这亟需将教育生态学理论与实际成功经验相结合,探索“人才为本”发展模式,建立“互通互补”共享机制,加强“权责分明”统筹管理,以构建职教园区生态文明系统。  相似文献   

19.
“共生”视界中的课堂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逐步认识到自身“共生性存在”的特性。以“共生”的理想关照教育教学改革,将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共生”从教学之存在形态,教学之终极关怀,教学之基本策略等不同维度都可以得到具体的阐释。“共生”理念统摄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可从平等互助的教学情境,协商确定的教学内容,合作互动的教学过程,多向自主的教学评价四个要素切入。  相似文献   

20.
产业学院作为高职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组合体,不仅具有鲜明的“跨界”属性,而且具有鲜明的“共生”特征。用“共生理论”分析产业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存在“共生单元”能量不足,“共生模式”不够完善,“共生环境”不够优化等问题。直面问题,需要构建利益共同体,促进共生单元融合;需要构建治理共同体,形成共生一体模式;需要构建环境共同体,营造正向共生环境,以推动高职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