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文静 《广西教育》2020,(5):85-86+93
本文以《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为例,论述在具体教学语境中学习生字,加深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通过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再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总结全文,突破课文教学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2.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雷雨》这一课。作为老师,这篇课文我讲过很多次了,可每次我都会想到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人们常说,血浓于水,血缘亲情本应是至纯至善的,可为什么建立在亲缘关系上的天理人伦常常被无情地蹂躏和践踏呢?  相似文献   

3.
4.
《雷雨》发表至今已六十余年,但它却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80年代曾被改编为同名故事影片,近几年又被改编为同名电视连续剧。去年 9月 24日曹禺诞辰 90周年时,首都舞台上又一次上演了该剧。   对那些小城镇的学生来说,既无缘观看该剧的舞台演出,又不曾看过同名故事影片,也没有完整阅读过该剧的剧本,只有少数同学看过若干集由改编者作过很大改动的同名连续剧。如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我国话剧史上的这一经典之作呢 ?经过反复设计,在教学中我是按照以下四个环节进行的。   一、通过课外预习熟悉情节   能否在自学的基础上充分预…  相似文献   

5.
李燕 《教学月刊》2000,(7):71-72
教学目标:1.通过课外自读《雷雨》全篇,学生对剧本这一学样式有较明确的了解。2.阅读分析节选部分的人物语言,品评话剧语言的舞台特征。3.引导学生运用局部挖掘、整体把握的方式,鉴赏剧本中性格复杂丰富的“圆形”人物。  相似文献   

6.
【教学设计思路】 运用板块式教学结构教学《雷雨》。整个教学分为三个大的板块(三课时完成),以演读课文,整体感知戏剧内容为切人点,帮助学生了解戏剧梗概和人物关系;以品析戏剧中富有个性化和动作性的人物语言为重点,引导学生把握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认识人物性格特点;再围绕“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真情还是假意”这一主问题,展开课堂辩论,探究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把握人物形象.揭示戏剧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课采用“非指示性”教学方法中的“讨论切人法”进行教学。本着开放、自主的“非指示性”原则,着重讨论两个问题:本文最精彩的是哪些地方?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怎样的?前一个问题着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语言性,后一个问题引导欣赏课文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8.
一、课题导言 《雷雨》一文可讲的内容很多,这里仅从作品的地位及评价争议人手,以十七岁的周冲为接近学生情感的契合点引入作品的阅读。  相似文献   

9.
《大雷雨》是俄罗斯著名剧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雷雨》是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的成名之作.两部剧作发生的时代背景、内容、人物性格各不相同,但在雷雨的基本主题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相似点在两部剧各自女主人公卡捷琳娜与蘩漪身上表现得尤为显著.文章运用平行研究的方法,以卡捷琳娜和蘩漪的悲剧命运为线索,对这两部戏剧...  相似文献   

10.
《雷雨》这篇课文按一般讲读课的要求上完之后,我总觉得意有未尽,如对周朴园的性格的分析是否会过于简单,再如电视连续剧《雷雨》的播放,对原著是否产生了负面影响,都还值得思量。我在征求全体同学的意见之后,决定加一堂评价课。下面是这堂课的节录。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感受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激发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隋。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观察天气的习惯,能写观察日记。  相似文献   

12.
《雷雨》这一课的教学目标 :一是训练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 ;二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教学中如何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呢 ?建议教师可充分利用插图 ,让插图动起来 ,把生动的语言文字融入动的图画中。1.移图 ,解决难点。对课文中有一定难度的词句 ,有时借助画面 ,稍加点拨学生即可明了。如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 ,逃走了。”句中的“垂”的妙处是学生不易理解和体会的。教师可将课前画好的活动“蜘蛛”,由网上垂直往下移动 ,同时画上一条直线 ,表示蜘蛛的丝。通过这一移动 ,不需多加分析 ,学生对…  相似文献   

13.
《雷雨》一课的课后有一道训练题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师教学时怎样落实这一教学要求呢?  相似文献   

14.
杨霖霞 《现代语文》2009,(8):111-112
教学理念: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不以自己的经验代替学生的阅读,把阅读真正还给学生;力求课堂氛围的和谐、融洽,师生交流的平等、自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是快乐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品味作品语言,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课本中的《离骚》节选,我已执教三遍了,集教后之心得,对于《离骚》一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看法,提出来,求教于语文界之同仁及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6.
《大雷雨》是俄罗斯著名戏剧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农奴制改革前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而《雷雨》则是我国著名戏剧家曹禺的成名作,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大雷雨》和《雷雨》都属于悲剧范畴,但二者除了在悲剧结构方面有异有同外,在悲剧冲突和悲剧高潮方面存在较大不同,鲜明地体现出西方古典悲剧与中国古典悲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名作,选入高中课本的是其中的第二幕。本节课是《雷雨》的第一课时,分析第二幕的第一场,冲突在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展开,矛盾集中而尖锐,便于学生学习鉴赏。  相似文献   

18.
曹禺的《雷雨》可谓是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学课本的必选教材。人们阅读、欣赏、赞叹它,但长久以来许多人其实又在时代主流思潮的影响下,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曲解、误解、甚至肢解它……  相似文献   

19.
《太阳》是九年义务教材小语第八册的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和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它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扣人心弦的悬念,学生学习热情不易调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一些创意举措。  相似文献   

20.
石淑芳 《考试周刊》2012,(42):40-41
【教学目标】(1)明确戏剧常识,了解曹禺及《雷雨》全剧故事梗概。(2)概括情节,把握戏剧矛盾冲突,理解戏剧所反映的深广的社会内容。(3)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体悟人性的复杂性。(4)鉴赏戏剧人物语言。【教学重难点】揣摩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与性格特点。【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印发材料,课前预习,课堂点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