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丽萍 《辽宁教育》2013,(11):87-87
一、教师要把课备“活” 一堂课能否“活”起来,备好课是关键。教师要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围绕学生怎样能在课堂上“活”起来而设计每一课的教学思路。比如在学习《中彩那天》,我采用让学生辩论的方式;学习《七色花》和《神笔马良》时,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学习《参观人民大会堂》和《赵州桥》时,采用让学生当小导游的方式;学习《爱迪生》时,采用的是演讲的方式;学习《纸奶奶的生日》时,采用的是解说的方式;学习《和太阳比赛早起》时,主要采取朗读比赛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班固《汉书·艺文志》载“屈原赋二十五篇”,两千多年来,屈原作品篇数与具体名目问题一直歧说不断,迄无定论。文章基于《九歌》篇数探寻,认为“九”当为确数,故《九歌》篇数为九,参之司马迁的记载,从而厘定出班固所记二十五篇具体名目。此外,屈原作品的命名问题历来亦纠缠不休,笔者综合各说,采用“屈辞”一语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长沙县第九中学创建于抗战烽火中的1942年,其前身为私立达德中学和金井中学。“达德”校名源于《中庸》“知、仁、勇,天下之达德也”,1978年更名为长沙县第九中学。该校是长沙北部边陲的一所历史悠久、教学质量优秀的农村普通高级中学。上世纪80年代,高考成绩即闻名全省,曾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湖南日报》多次撰文报道;  相似文献   

4.
朱熹《楚辞集注》增贾谊《吊屈原》《服鸟》二赋与删《七谏》《九怀》《九叹》《九思》四篇汉人之作,大乱了《楚辞》之体,这是十分不当的。王夫之《楚辞通释》增江淹《爱远山》《山中楚辞》及删《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五篇汉人之作的做法及其断《招隐士》为“为淮南召致山谷潜伏之士”说,亦然。考朱、王两大学者之所以有是失,盖因其为“文”所蔽而忽于究刘向编撰《楚辞》一书之体例所致。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第九课《我国古代的车马》第12自然段:“《楚辞·九章·国殇》说:左骖殪兮右刃伤。”文章在讲到“驾车的马”的时候,引用了屈原名作  相似文献   

6.
埃德加·斯诺1937年出版的《西行漫记》是一部伟大的经典,而由斯诺编译的《活的中国》(Living China, 1936年10月出版)则是《西行漫记》的前奏曲。本文概述我国学术界40年来对《活的中国》的介绍和研究,着重论述了《活的中国》作为前奏曲的三个关键音符:一、宋庆龄;二、鲁迅;三、“活的”(Living),这些关键音符为斯诺后来写作《西行漫记》、深刻阐述中国革命的原动力提供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7.
胡适在《四十自述》第一章“九年的家乡教育”中提到,他小时在父亲的教育下,在进学堂之前就“已认得近一千字了”。这样良好的基础,胡适念的第一部书就不再是常规性质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神童诗》一类的“蒙书”。为此,胡适深隋地忆述道,我念的第一部书是我父亲自己编的一部四言韵文,叫作《学为人诗》。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8.
“九变”考     
在对《孙子兵法》篇章结构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孙子所设计的、用以暗示《军争篇》与《九变篇》为姐妹篇的、特殊而固定的引言格式:“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圮地无舍)。”由此诊断出两处传统句读的错误,与对“舍”字的注释错误,从而破解了“《九变篇》有哪‘九变'”的千年古谜。进而又在《九地篇》中诊断出一处传统句读的错误,解决了何为“绝地”的疑团,继而对“‘九变’与‘九地之变’有关联”的猜想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并厘正了两者之间不尽相同的概念。最后以逻辑推理的方法,对何为“五利”提出了新的证明。  相似文献   

9.
明代嘉隆年间产生了四部长城图籍。其中郑晓《九边图志》是明代第一部长城图籍,完成于嘉靖四年,以文字为主,并分镇绘制地图。许论《九边图论》地图与文字并重,重在议论,从整体上系统探讨了九边形势。该书地图部分《九边图说》首次用整幅地图的形式,展示了九边长城防御体系的全貌。三门峡市博物馆藏《九边图说》残卷是第一幅长城地图。《九边图论》未继承《九边图志》的内容与体例,而是别创体例。魏焕《皇明九边考》以文字为主。重在史事记载,第一次全面梳理了九边制度源流。这三种图籍都是中央负责地图创制机构的官员的私撰图籍。兵部《九边图说》为官撰图籍,以地图为主。四部图籍基本开创了明后期长城图籍的创作模式,引领与规约了长城图籍的创作风气与体例。后三部图籍提出与发展的两种九边说法也成为明代以来影响最大的两种九边说法。后三部图籍皆未使用“计里画方”与图例绘法,这也是明代地图,尤其官方所绘地图的主流绘法,显示出明代仍然继承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中的人文传统,“科学”、“定量”对明代地图绘制的影响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0.
电视连续剧《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播出以后,许多人都产生了这样一种错觉:《孙子兵法》为孙膑所著,而“三十六计”则是孙膑总结出的三十六条计策。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先说《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为春秋末年的孙武所著,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和《孙武兵法》,共八十三篇,图九卷,今存本十三篇。有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等。它总结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作战经验,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法,历来被称为“兵经”,受到国内外的推崇,有英、日、俄、法、捷等文译本。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把《孙子兵法》作为学员的必修课程。据说,海湾战争时,美国士兵人手一本《孙子兵法》,一位美国士兵忘了带,便赶紧打电话让家人寄来,可见《孙子兵法》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继《风声》之后,《人民文学》二度刊出了长篇小说——严歌苓的《小姨多鹤》。小说延续了《扶桑》、《第九个寡妇》等严歌苓创作中着力塑造隐却自我、性格执著、长于以不变应万变的“东方女性”一脉,向读者奉献出“地道”的日本女子多鹤和地道的中国女子小环这个形象。  相似文献   

12.
《楚辞》中屈原《九章》中的《抽思》篇的原本题目究竟是否应为“抽思”。结合洪兴祖、朱熹等人对《抽思》篇的注释,将《抽恩》篇与《九章》中的其它八篇相比较,又从语义逻辑和语音两方面进行分析,证明《抽思》篇的篇名应出自此篇首句的“忧思”二字。  相似文献   

13.
本期由主流期刊推出的重要长篇有两个:余华的《兄弟》(下半部的上半篇,《收获》)和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当代》。《兄弟》上半部推出后,批评界曾一片尴尬,到下半部现身,已是嘘声四起。人们需要讨论的不仅是《兄弟》为什么这样差?更是余华为什么这样令人失望?作为“中国当代最优秀的纯丈学作家”,其“十年磨一剑”的作品竟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畅销书,“先锋余华”如何丧失了其独特的艺术品质而顺流而下?这样的退化不仅出现在余华一人身上,而是暴露了相当一批“名作家”的写作姿态、写作状态和写作能力,由此构成的“余华现象”值得更深更广的反思。[编按]  相似文献   

14.
“终于”一词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语第二单元《爬天都峰》、《一定要争气》、《茅以升立志造桥》这三篇课文的重点词,该词在课文中频频出现:  相似文献   

15.
又到重阳节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遍地黄花盛开。农历九月初九,又到重阳节。 九九重阳,最早见于《易经》。《易经》认为天地万物虽繁杂无序,但莫不有阴阳之理,都有类可取。数字也不例外,《易经》曰:“以阳爻为九。”也就是说九为阳数,两九相重、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故称“重阳”。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九九重阳”还暗含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深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重阳节     
《课外阅读》2009,(20):M0002-M0002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相似文献   

17.
2012年《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第九期刊登了刘明辉先生的一篇文章《“指其一端”课文注解指瑕》。刘先生认为课文把“指其一端”中“一”解释为数字“一”是不确切的,应该理解为“全部、整个、所有”,这样才符合文章意、作者意。刘先生的主要理由:  相似文献   

18.
读秋     
有人说:秋是悲凉。宋玉在其名篇《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欧阳修在《秋声赋》中也发出了“噫嘻悲哉,此秋声也”的喟叹。  相似文献   

19.
考察《新书·容经》文本结构可知,以制度、轶事、古语立说的后半篇为阐释礼容的“传记”,历叙礼容大纲、细目及禁忌事项的前半篇,才是记录礼容纲目的“容经”。追溯贾谊的礼学师承,此“容经”源于战国晚期的荀子。在荀子之前的七十子后学礼论中,以情境为据而象征国家礼法的《周礼》“六仪”,与以身体为本而蕴含君子德行的《礼记》“九容”,是最具代表性的两类礼容纲目。归纳由“六仪”“九容”到“容经”的纲目演变,能够还原“容经”文本的生成过程。《新书·容经》的编纂进而促成了“容经”的经典化。  相似文献   

20.
一部《水浒传》,有“许多文法,非他书所曾有”,读过以后“令子弟平空在胸中添了不少文法”。这是金圣叹对《水浒传》高超艺术表现手法的评价。在《水浒传》众多“文法”中,对比法无疑是施耐庵运用得相当出色的一种,这在第九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体现得尤其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