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小学生这个特定的教育群体,该如何进行计算机教学呢?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得出一些体会。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入门首先利用小学生对新事物好奇心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由“不知道”到“想知道”再到“还想知道”。例如我在进行三年级教学时,面对着从未接触过  相似文献   

2.
王海霞 《甘肃教育》2002,(11):15-15
小学中年级学生初学写作都有一种心理:怕。怕什么?怕写不好让老师笑话,怕老师批评,怕老师说自己笨,也怕同学嘲笑。这一怕,本来想写的东西也不敢写了,反来复去的掂量、犹豫,文章自然就“难产”了。要解除这种心理障碍,教师必须做到三要:一要鼓励学生大胆写,把思想放开,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二要启发学生写真情实感,不抄袭、不胡编、  相似文献   

3.
江海  陈虹 《教书育人》2002,(7):16-17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早已不是由教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学生毕恭毕敬地坐在台下,大气不敢出。现代的课堂教学始终处在一种双向交流的动态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缩小了,学生显示出从未有过的大胆、主动。他们那种“青出于蓝必胜于蓝”的冲劲是可喜的,但往往也有一种目中无人、惟我独尊的骄纵。而教材的改革,现代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彩化,教育的面向社会化,使得越来越多的新事物、新思潮涌进课堂。面对着聪明学生的钻研发问,  相似文献   

4.
“创造力,简而言之,即产生新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富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善于及时抓住学生在一瞬间进发出的思维的星星之火,为其“助燃”,让其形成“燎原”之势。一、克服畏惧心理,播下“燃烧”的火种只要我们稍微留心就不难发现,几乎每堂课都有部分学生畏畏缩缩,对老师的提问不敢回答,或者吞吞吐吐、前言不答后语,有的甚至连举手的勇气也没有。这都是一种畏惧心理在作怪。从课堂  相似文献   

5.
成香  魏军 《吉林教育》2004,(12):24-24
首先要亲近学生,有的教师还迷恋于古代“师即父”的尊卑思想.或是片面追求所谓“师”的形象.摆出一副严厉的面孔.学生则感到与教师接触.大受拘束.不敢说话,这就形成“怕”教师的心理.严重影响课堂听课的效果。要想取得好的听课教果.教师一定要积极地、主动地去接近学生.和学生一起活动.经常与学生说心里话.把自己和学生连在一起.取得情感的沟通,使学生从心里感到教师不可怕而可亲。  相似文献   

6.
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人人都有学习的天赋”,“学生在威胁较少的情景中才能产生学习”,“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良好学习效果。”很多学生在英语口语课堂中不敢说英语.是因为害怕讲英语时出错或者说得不好被老师、同学笑话。学习英语口语成为学生的一种担心,而不是一种乐趣,导致英语口语课上部分学生始终“金口难开”,最终成为“哑巴英语”。  相似文献   

7.
一、真心承认“感受是无罪的”。“感受是无罪的”,这是心理学专家告诫我们的一句话。因为,感受只是一种内心体验,它并不影响别人,而有的教师对此并没有深刻理解,如某班换了思品老师,一名学生对班主任说:“一见新老师严肃的样子,我心里就害怕,不敢提问。”班主任马上批评道:“乱说,老师有什么可怕的!你怕老师,今后他怎么教你,一定要喜欢他。”在这里,班主任不但没有帮助学生消除畏惧的心理,还责备学生的感受,也许从此后,这位学生再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感受了。这种心理如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久而久之,  相似文献   

8.
李勇 《中国德育》2007,2(9):67-68
“教育冷暴力”是指在学校教育中以非暴力手段对学生进行惩罚的作为或不作为。教师通过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嘲讽、漠不关心等非暴力手段,不公正对待学生,致使学生的精神和心理受到侵犯和伤害。体罚学生已经被明令禁止,一般教师也不敢碰这根高压线,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冷暴力”的现象却时有所见,并不为人们所重视。少数教师甚至把实施“冷暴力”作为治理班级、管教和震慑学生的法宝,  相似文献   

9.
以练促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多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当前,有些教师不敢或不愿让学生多练:不敢是因为怕“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愿却是因为他们在减轻了学生的负担的同时,也减轻了自己的负担。因此教学质量出现了负增长。我以为应以“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以“练”促教学,在练习中注意  相似文献   

10.
相文菊 《现代教育》2003,(12):51-51
一、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兴趣。计算机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想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学习下去,首先得培养他们对计算机这门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名言是许多科学家和教育家都早已指出的。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刚开始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抱着好奇与好玩的心理来学的,而计算机知识本身既枯燥又抽象,要想让学生自觉学好这门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如何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交异性朋友”和“早恋”问题,是多年的老话题,班主任都想医治“早恋”,调解“交友”,然而,疗效不佳,而且愈治愈烈,有的老师就不敢在学生面前提及“交友”和“早恋”这类敏感词汇。多年来,我一直研究这个问题,试着寻求解决难题的答案。经过努力,发现了八种“中学生异性心理效应”,并对其进行创造性地开发利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中哲闷闷不乐地骑着车进了离家不远的一条僻静胡同.忽然想起同学们说过的“西单纵队”的事儿。“西单纵队”是一群十六七岁的社会小青年自封的。他们不读书,没有工作,主要“职业”就是盗窃,兼拦截、恐吓、殴打学生等。中哲他们学校已有好几个女生被拦截收取保护费或被翻书包.但她们不敢告诉家长。也不敢让老师知道。中哲想千万别碰到他们,因为这一带正是“西单纵队”的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13.
什么都要碰     
罗华明 《父母必读》2014,(3):115-115
宝宝怎么什么都想碰,什么都敢碰。紧张得妈妈一步都不敢离开。  相似文献   

14.
刘凤玲 《课外阅读》2010,(10):167-167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在这一领域所花的时间少之又少。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阅读量小,知识储备不丰足,作文几乎成了学生不敢碰教师不愿碰的“雷区”。近几年,为了应对中考,很多学校采取“打快拳”的方式来提高作文分数。即:选择不同题材的类型作文,教给学生针对不同题目灵活套用的方法,让学生将作文背熟。要承认,这样的作文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拿到高分。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变“要我说”为“我要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害羞的心理和紧张的情绪,培养学生“敢说”的胆量,使学生从“不敢开口”到“主动开口”;遵循字、词、句、篇、章的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提高学生“能说”的能力;教师要从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着手,让学生达到“善说”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10年前我刚走上讲台时,每次上课前,我都非常认真地写好教案,上课时严格地执行,不敢有一点偏差,课堂总是要按预先设计的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真有点“拉学生入圈套”的感觉。后来,由于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课堂上不敢引导,即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大部分达不到课程要求,我仍按照学生的思路完成课堂教学,强调所谓的“生成”。现在想,这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校学习容易产生两种“心理距离”:一是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这种距离大多产生于教材内容抽象程度较高之时,或教师纯客观地抽象地“分析”、灌输。使学生难以形成真切感受之时。二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与学生虽然经常同处一个空间,但他们之间由于多种原因会有心理距离。从而使学生不敢或不想接近老师。  相似文献   

18.
易中山 《教师》2008,(2):8-9
作为班主任,要教育好学生,首先必须读懂学生,要想将班级的管理举措落实到位,并深入人心、收到效果,就要克服学生心理上的一种“无言的抵抗”——心理抵触。  相似文献   

19.
一、概念的提出何谓“写作期待”?写作期待是一种心理状态,就是教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起学生对写作的冲动,激活学生潜在的写作能量,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将学生置于想说、想表达、想写的那种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是学生对写作充满欲望而不厌烦,充满向往而不惧怕,充满热情而不冷淡,充满期待而不冷漠的良好心理态势。它是教师把握作文教学的科学方法,遵循写作心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和调动学生的动机、兴趣、自信、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综合形成的理想的心理品质;是让学生从“要我动笔”转变为“我要动笔”的心理桥梁。学生的“写作…  相似文献   

20.
学生作文要做到有真情为感,有事可写,就必须以实际生活为素材,有相当多的学生感到作文没啥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是因为平时生活素材积累太少,一到写作文就是“编”和“抄”。为了让学生作文时“有米下锅”,写自己想写的真人真事,说自己想说的真心话,抒自己想抒的真情实感,在作文课上,我改变了当堂命题的习惯做法,作文的题目、体裁、内容、中心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