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鹤 《华章》2010,(29)
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已经初见规模.但在"十一五"时期,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过度的关注城市利益的扩大,忽视了农村利益的保护而造成了城乡矛盾日益加剧.形成了包括了失地农民返贫,农民工、农二代、留守儿童,价值观的迷失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分析了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可以统筹发展的原因及二者良性互动的方式,提出了在城市化建设中进行新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方面建设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如何正确处理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城市化包括有形城市化(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和无形城市化(城市文明对农村的扩散和辐射)。只有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协调起来,城市化才能健康发展。也就是说,城市化应当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城市化,新农村应当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只有动态地把握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把城市与乡村一起纳入城市化轨道,才符合本源意义上的城市化含义,才能推进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两者密切相关.构建和谐社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而新农村建设则是和谐社会建构的具体行动.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本文联系农村实际、结合中央政策提出了建设和谐新农村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转轨以及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社会出现了阶层分化。新兴的农民阶层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带带来了新的不稳定性因素,影响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区与和谐社会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社区做起,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建设和谐社区,实现和谐社会是适应我国社会转型的战略举措,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建设和谐社区必须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为支点,以居民自治为核心的一体化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些年来,经济发展迅猛,义务教育也取得显著的成绩,然而,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依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文章在论述新农村和谐义务教育基本构想的基础上,提出新农村和谐义务教育的具体发展策略:提高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认识、加大农村教育投资力度,做好新《义务教育法》的具体实施工作、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资源的结构优化工作、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地位、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机制、建立农村学校发展的支援合作制度、保障外来农民工子女和三类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广西五保村建设是广西各级党委和政府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切入点。是执政为民的具体行动,是一项引起社会反响、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民心工程。它是公平正义社会价值观的具体落实:它增强了人们的集体归宿感;它深化了人们对人生价值的理解,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型道德体系的建设其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适应时代要求而做出的新决策,它必将成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原则和终极目标.而档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活动中的真实记录,它具有文化存贮作用、资政决策作用、文化传播作用、社会调节作用、凭证作用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包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档案工作在内的各项内容.因此,档案工作应主动发挥自身特有的优势,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整合资源,协调关系,积极参与,加强宣传,真正发挥档案工作"四位一体"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9.
“差序格局”的消解与和谐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际关系的差序性为本质特征的“差序格局”,在当代中国农村依然广泛存在,并发挥着不可轻忽的消极社会作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重要障碍。要尽快完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就必须努力促进“差序格局”的消解。消解“差序格局”的关键,在于用市场经济全面、彻底地取代小农经济。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进程是贯穿现代化始终的长期的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为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这个特殊阶段的特殊历史任务,它与城市化并不矛盾,是嵌入城市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发挥新农村建设对城市化进程的促进作用和实现城市化对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新形势下的宏伟目标,而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要一环.分析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对于探索农村文化建设的新路径,开创农村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城市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起点,是社会转型和社区转型的必然结果。只有构建和谐社区,社区建设才能服务于、服从于和谐社会的大局需要。为此,必须转变政府角色,实现从全能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壮大社会力量,实现从政府"一枝独秀"到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合作"的转变;加强社区服务,实现从单纯的行政区划到城市社会生活共同体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市民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市民化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城市化建设的趋势。但是由于原有制度的障碍以及城市、农民工自身的因素等,使得农民工市民化困难重重。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纳入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国的政府部门应当尽快将旧的不符合城市化建设要求的体制转变成为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新体制并用法律法规加以保障。此外,农民工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和城市居民之间的互动,以便顺利实现市民化。  相似文献   

14.
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必然趋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了解和把握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探索一条切实有效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也存在着城乡、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等诸多不协调因素,其突出表现就是国家对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优于农村,同时由于各地区的差异及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东中西部农村的公共物品供给也存在差异。加大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实现城乡、地区供给的均等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和本质要求。为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明确政府责任,改革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决策机制并加大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法律保障力度,同时调动各种社会力量,满足农村公共物品多样化需求,加快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均等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和谐教育是以和谐精神为宗旨的教育,它是和谐精神的生动实践和具体表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战略系统工程中,和谐教育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功用.县域农村教育要以培养创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文明守纪能力、环境建设能力、民主参与能力为重点,加强和谐教育能力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衡水这样的“三农”大市来说尤为重要。衡水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有有利条件又有不利因素,怎样才能加快它的建设,需要解决三大矛盾、实行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城市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城市化滞后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体制的束缚和现有政策的限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对实现农村城市化具有指导作用,实现农村经济、人口、社会城市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根本币目标。推进农村城市化,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农村城市化适度发展、以市场化为取向、以产业的发展和集聚为依托.在制度创新过程中推进农村城市化。  相似文献   

19.
论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学校布局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趋势,建设新农村是农村发展的终极目标。但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程度高的地区与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程度低的地区的农村学校布局,就地城镇化的农村与迁移城镇化的农村的学校布局应该有不同的方式和路径。新农村建设的学校布局必须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程度相协调,使高效益和高质量与教育公平相结合,通过提高乡村教师质量、收入和教学水平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