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艺术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最终使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因此,情境、情趣和情感是音乐教学成功的三要素。  相似文献   

2.
沈兰 《现代教学》2007,(6):48-48
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是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创设要解决问题的矛盾冲突,使学生原有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强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本文着重谈谈自己在物理概念教学、规律教学、实验教学、习题教学等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实践。  相似文献   

3.
樊环 《宁夏教育》2006,(5):72-72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但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脱离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对于低、中午级的儿童,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情境是对学生学习新知识产生新能力的要素,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已有经验融入情境。这个教学情境是适应学生的发展,是有发展性的。据此,本文结合几个教学中的案例,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操作情境、游戏情境、问题情境、联想情境、故事情境等。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不仅是发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操作模式的要求,而且能使课堂洋溢着旺盛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教学是“去情境”化的,把知识作简单化处理,以便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抽象、概括的知识。去情境化的教学常常会脱离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的知识教条化、僵化而无法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迁移,更不能用它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具体问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强调把所学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挂起钩来,让学生解决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真实问题。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从中挖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辅以生产、生活、科学实验等实际问题,将其设计成有一定情境的生物问题,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最终获得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学习新知识。学生在这样的主动建构中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我们将这些理念渗透在历来被师生们认为枯燥乏味的运算教学中,将教学任务置于意义环境、要求学生给出自己的表征、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策略以及在教学中关注  相似文献   

7.
正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理解所学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注意情境的真实性、情境作用的全面性、情境作用的全程性、情境作用的发展性、情境的可接受性。那么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课堂情境呢?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一、从化学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从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迁移进入新的情境中去。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因此,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强调为学生的学习设置适当的情境,使知识的学习赋予生活的意义。因为有效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微格还原知识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使定性的知识传承呈现灵动的状态。本文试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0.
利用情境法教学语法好英语课本中的语法知识教学完全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例如,教学名词复数时,可利用学生桌画上的书和笔(作为教具)进行教学活动,也可以用图画,简笔画等创造情境,使学生直观、形象地学习新知识。这样做,不仅方便、生动,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1.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体现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的理念。因此,数学情境的创设既要体现知识与能力的价值,又要体现人文价值,关注学生精神世界,使数学成为学生与知识、情境、情感交流的载体。  相似文献   

12.
龚诤 《现代语文》2008,(8):90-91
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的教学环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一些枯燥的、抽象的教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创设有效情境呢?以下六个方面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学数学教学中时有与学生认知能力脱节的现象,帮助学生架起通往知识彼岸的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略到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通过课例的教学实录,展示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适时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倡导“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眼睛、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体现了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实践与锻炼,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正是素质教育的精神所在。为了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迁移,由知识内化到觉悟、行为外现的飞跃,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和谐统一。应该在课堂上对学生实施“六大解放”,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笔者在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中,运用情境教学,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思考、领悟、评价、体验和锻炼,更能提高课堂实效。在课堂教学上采用的方式主要有:  相似文献   

15.
“课程标准”中提到:生物教学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创设愉悦的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某种情境之中,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体验情境,融会贯通,掌握知识,在上课伊始就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在设计问题情景时,  相似文献   

16.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事实说明,教学情境与物理教学成功与否密切相关,有效的学习情境能使枯燥、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鲜活、形象,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物理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体现物理知识学习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左军 《青海教育》2006,(1):52-52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比较抽象,而且涉及内容往往是意识层面与思想层面的。但是,它关联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且服务于社会实践。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教学,在遵循小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强化他们的感性认知。所以,教学中应该借助有效的情境使抽象与具象之间进行过渡。情境教学法能够生动地呈现知识,让学生的认知方式得到优化,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化知识,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一、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立足于对传统学校的批判,认为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正是在活动中,在丰富的情境中不断被运用和发展着的。学习的知识、思考和情境是相互紧密联系的,诺曼D、A、由此认为,人类的知识和互动不能与这个世界分割开来。如果这样做,就是在研究离开躯壳的智力。基于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的教学强调将学生置于具有吸引力的真实事件中,使学生在主动的活动参与中建构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获得能力与态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教学情境 ,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探究知识、获取知识。在政治课教学中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愉快情境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