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伟元、高鹗是《红楼梦》的整理修订者和第一个印行者。对如何收集整理《红楼梦》一事,他们曾有过具体述说(然而从未说过“续作”之类的话);但是,与高鹗续作后四十回说出现之同时,程、高二人所作的、其中有与“高续”说相枘凿的“序说”,以及主要修订人程伟元本人,均遭到了不洁的非议和否定,而且变成了高续说的“佐证”。今天,高续说的一些主要根据,已为多数《红楼梦》研究者所否定;但高续说尚推而未倒!究其所以,这同对高续说的产生,特别是程、高当时修订《红楼梦》的条件与可能,没  相似文献   

2.
<正>古人作文一向讲究炼字,一个字便可以让人物鲜活,使境界全出。炼字追求的原则,清人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有一语中的评说:“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文学巨著《红楼梦》,就是炼字艺术的典范。阅读《林黛玉进贾府》,可见《红楼梦》炼字艺术之“一斑”。  相似文献   

3.
周汝昌先生《骗人的高鹗》(见《北京晚报》1月13日22版《五色土·名家》)认为高鹗善于骗人。铁证之一是“高鹗在他给假‘全璧’《红楼梦》作序时公然伪称是他在‘鼓摊’上收得雪芹原著的残稿”,还特别解释了“鼓摊”的原意。事实上,给“全璧”《红楼梦》作序的有两人,一个即高鹗,另一人是程伟元。“鼓摊”原作“鼓担”,序言说从“鼓担”上收得雪芹原著残稿的是程伟元而不是高鹗。如果说这就是骗人的话,那在此骗人说谎话的也只能是程伟元而不是高鹗。恰恰相反,高鹗在序言中说他接受程伟元的邀请共同整理雪芹原稿付摆字印刷之前,他对雪芹原稿…  相似文献   

4.
新红学以来最大的公案,当数胡适提出的《红楼梦》后四十回“狗尾续貂”论。然而胡适所示证据漏洞百出。仔细辨析文本,则足可证明作为科场高手的高鹗,根本不可能完成后四十回那样伟大的悲剧性文学作品的全部写作。高鹗对于《红楼梦》的贡献,应该主要是做了必要的编辑工作,至于其“所补”入的少量文字,实在是《红楼梦》中令人难以忍受的“恶瘤”。  相似文献   

5.
后世把以曹雪芹、高鹗《红楼梦》及相关续作为主要题材创作的戏曲作品叫作“红楼戏曲”。“红楼”戏剧与曲艺作品,在《红楼梦》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但对于清代首部红楼戏剧和第一部曲艺作品的创作、流传及对后世影响等《红楼梦》改编与传播史上的一些关键问题,至今却未见详细地考证与定论。  相似文献   

6.
1998年4月12日“绵阳日报”载马经义“《红楼梦》的梦式结尾法”一文。提出“八十回丰曹氏《红楼梦》本就是一个完整的结构”云云。一名中学生能对《红楼梦》这部巨著作如此深入的思考,其求学精神是值得称许的。但作为一种学术观点,笔者却不敢苟同。特提出如下质疑: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作为政治领袖,一生钟爱《红楼梦》,并留下了大量关于《红楼梦》的评语。本文通过梳理其相关评论,认为毛泽东一直将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当作艺术整体来对待,并高度评价了高鹗及其续书。周汝昌先生所谓对他的“毛泽东好评说”只是欺人之谈。  相似文献   

8.
五我们从后四十回的内容来看,高鹗“修辑”后半部书是否有根据? 《红楼梦》第十八回写贾元春省亲时点了四出戏:“第一出,《豪宴》;第二出,《乞巧》;第三出,《仙缘》;第四出,《离魂》”。脂批云:“《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常以制灯谜、写诗词、行酒令、点戏等等方法来描写人物、暗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第四回护官符道:“贾不假”,并谓系“俗谚口碑”.既如此说,贾家应是有来历的.七十年前,胡适先生考证道:“书中的贾府和甄府都只是曹雪芹家的影子”,“贾宝玉即是曹雪芹”“贾政即是曹(兆页)”,“贾母就是曹母”,这些论断,为搞清贾家的来历作出了贡献.奈其不知曹雪芹是“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在愚公之谷的葫芦庙“试遣愚衷”(引文着重号为引者加.后同)及巧借佛家三谛“从空入假观”,为己之笔法,即从空入贾:“未出宁荣繁华盛处、却先写一荒凉小境;未写通部入世迷人,却先写一出世醒人”,故抓住的事实极其有限,说服力亦不够大.以后六十年,虽然不断有新材料发现,但“贾不假”的研究却无重大进展.俞平伯先生把《红楼梦》比作“梦魔”,说是“越研究便越觉胡涂”,临终时竟遗言:“胡适、俞平伯是腰斩红楼梦的,有罪.程伟元、高鹗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致使许多人对《石》评(“统以脂批称之”是错误的)产生怀疑,则认程甲本为《红楼梦》真本.悲哉!红学.“世上原宜假,不宜真也.”看来竟成真理了.老实说,吾并不赞成“自叙传”说.但搞清“贾不假”这个“俗谚口碑”的虚实,却很有必要:这与迷信“自叙传”说是两码事,不可混为一谈.为此,下面将着重对贾家三代主要人物进行一些历史的(原型)探索,以  相似文献   

10.
人们称《红楼梦》为我国古代小说艺术成就的最高峰,给予了它最高的评价,是针对曹雪芹的前八十回内容而说的。如果把这样的评价用在高鹗续的后四十回上,就很不适当了。高鹗最大的贡献在于他推动了曹雪芹原著的流传,如果不是高鹗给全书故事安排一个完整的结局,半部《红楼梦》未必会产生这样广泛的影响。但我们读书时,还是感到高鹗续书的黯然失色,续书实在是配不上原著的。首先,个别情节衔接不上。原书第七十七回,王夫人抄检大观园、逐出晴雯、呵斥芳官时明明说道:“前年我们往皇陵去,是谁调唆宝玉要柳家的五儿了?幸亏那丫头短命死了,不然进来…  相似文献   

11.
纪念高鹗,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更好地认识他和程伟元整理的120本《红楼梦》;正确地向国内外和我们的子孙宣传、传承“国宝”程高本《红楼梦》.俞平伯晚年两次对自己研究《红楼梦》的反思,对学界正确认识程高本《红楼梦》极端重要.程伟元、高鹗整理《红楼梦》从目的到方法都是正确地,无可指责.程本前八十回和庚辰本的优劣与正确传承、保全《红楼梦》是两个完全不同层面的问题.用庚辰本替代和肢解程本《红楼梦》是不妥当的.应该重新组织专家力量注释、校对一部优秀的程本《红楼梦》以作普及、传世本《红楼梦》.  相似文献   

12.
脂批本《红楼梦》里有几条关于“《狱神庙》”的批语,对推测曹雪芹原著后四十回的情节,对研究贾宝玉、王熙凤等人物的结局。对讨论程伟元,高鹗补书的问题,对评价这部巨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都特别重要。因此,近年来专家学者们对它很重视,进行了具体研究,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批语中所提到的狱神庙究竟是个什么场所,大家的看法尚不一致,还在探讨。这里谈些浅见,向大家请教。  相似文献   

13.
凡感人之文,必有作者渗透之深情。前人评《水浒》创作时说:“水浒者,发愤之所作也。”《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说:“看来字字都是血,十年辛苦非寻常”,“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说自己写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红楼梦》有一个八十回之后的曹雪芹佚稿问题,探佚研究是红学的重大课题之一.所谓“复佚”,乃是近几年出现的、有人在探佚基础上重新续补《红楼梦》的文学创作现象.1984年有张之的《红楼梦新补》三十回出版,1987年又有一改高鹗后四十回内容的电视连续剧问世.这种旨在“恢复红楼原貌”之举,若不是同时也为了彻底打倒高鹗.取而代之,则无实在的必要性,因此它不是一般孤立的创作现象,乃是“红楼梦探佚”的变态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说,《红楼梦》是我国人民引为骄傲的一部世界性文学巨著。它产生于十八世纪中叶,却已具备了近代现实主义的规模与性质。其实,同样值得我国人民引以自豪的,还在《红楼梦》诞生之前一个半世纪,我国即已出现了《金瓶梅》这样一部现实主义的文学巨著。这部巨著不仅给予了《红楼梦》以直接的深刻的影响,并且同样已具备了近代现实主义的特点。而它的出现,却要比近代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作品早两个多世纪,比另一个现实主义大师托尔斯泰的作品更要早近三个世纪!在我国以至世界小说发展史上,《金瓶梅》的出现称得上是一个奇迹,而小说本身堪称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奇书”。当这部“奇书”刚一问世,便立即震动了当时的文坛和社会。人们争竞阅读它、谈论它,爱之者“极口赞之”,奉为“外典”,恨之者诋毁咒骂,斥为“诲淫”;闯过者称“奇”称“快”,既“惊”且“喜”,未阅者“恨未得见”,以为憾事。同时,由于它的内容的丰富,  相似文献   

16.
<正> 自从一九八○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红楼梦》学术讨论会上有人用电脑测验《红楼梦》得出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同为一人所作的结论后,国内推定程、高续书所根据的确系曹雪芹原稿的论者渐渐多起来。他们都认为程伟元、高鹗是根据“搜求”到的曹雪芹的佚散稿件或接近原作的传抄散稿“修辑”起来的。确系如此的话,那么《红楼梦》未成“全璧”的千古遗憾,也就可得补偿了,那将是件大快人心的好事。然而,我们也不能将愿望当事实。——关于电脑是否已发达到可以研究《红楼梦》中的问题,笔者浅学少知,不敢妄断。不过,无论电脑如何推断,或有若干资料可作佐证,均必须解释这样一个事实:即程、高续书和脂评中提及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里,“出月”一词两次出现,查原著不得其解,杳词典不可得见,《红楼梦词典》号称完备,也弃而不收。后读《金瓶梅》,才知“出月”所指就是当月的下月,故引述如下以补一阙。《红楼梦》第三回,林如海请贾雨村护送黛玉进京,说“已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此后写黛玉洒泪别父,写贾雨村到京以后得贾政之助谋了个复职,均无具体月份可考,不知“出月”所指何月。  相似文献   

18.
试谈《红楼梦》的后四十回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雪芹曾经写没写《红楼梦》的后半部书?写了,为什么没有像前八十回一样传抄出来和流传开?原稿有没有可能散失出来? 程本《红楼梦》的后四十回究竟是不是高鹗自出心裁、重行构思完全另续作的?不是,是否是根据曹雪芹的佚稿或接近原作的传抄散稿“修辑”的?是,“修辑”得怎么样? 这些问题大家都在探讨,至今尚无定论,所以我在这里也谈谈。  相似文献   

19.
<正> 对高鹗续作的后四十回《红楼梦》,责之者也广,赞之者也众;攻之者也激,颂之者也烈。各挟其据、各张其说的痛诋和盛誉,在红学论坛上形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顽强争讼。对此,也许可以用法国大作家雨果在《莎士比亚论》中的一个观点来作解释。雨果认为,从正反两方面去观察一切事物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才能”,正是这样一  相似文献   

20.
对于《红楼梦》这样一部意蕴深邃、内容丰富、结构复杂的文学巨著的主题,历来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在众多之说中,我们赞成这样的观点:即“《红楼梦》不是用某一两种主题所能概括得了的.如果非用一种主题来概括不可的话,“那也只能说是它表现了作者对人、人的价值、人生及其意义的一种独到的感受和理解.”所以,本文在这里并不想对《红楼梦》的主题进行全面的概括(这也不是本文所能胜任的),而只是想从某一角度谈谈笔者的一管之见,不当之处还请学界前辈及同仁指正.《红楼梦》的作者在第一回中就曾开宗明义地指出该书是“大旨谈情”的,并且我们从全书所写内容来看也是如此,作者并没有蒙蔽我们.鲁迅先生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中就将《红楼梦》划归“人情小说”,是十分有见地的.可以说,《红楼梦》就是一部“情”书,它不仅抒发了情,描写了情、表现了情,而且以情为旨归,以情为衡量事物、判断是非的标准.情在《红楼梦》中是无处不有、无处不在的,整部《红楼梦》就是用情谱写而成的.《红楼梦》的知情者脂砚斋曾说“雪芹哭成此书”.这里不说写成此书而说“哭成”,可见曹雪芹写此书时用情之真、之深了!那么,《红楼梦》中所抒发的、描写的、表现的又是什么样的情呢?首先,《红楼梦》抒发了儿女之真情.这里所谓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