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天是星期一,早读课是我领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我听着他们整齐的读书声,很是满意."哇噻!"不知谁带头叫了一声,接着全班都乱成一片,我气得眼睛瞪得跟灯泡似的.  相似文献   

2.
"文明"是绽放在人类道德之树上一朵绚丽的奇葩!每当提起"文明"这个字眼,我们的脑中总会闪过一连串的景象:公共汽车上,当你不小心踩到了旁边人的脚,一声"对不起"便化干戈为玉帛,化剑拔弩张为和谐轻松;当别人帮了你的忙,一声"谢谢"会让彼此心中顿生暖意;学校内外,见到老师,一声热情的"老师好"让师生情变得似乎伸手可触;吃苹果时,把最大最红的那个让给弟弟妹妹……透过这些看似简单的话语和被很多人忽略的行为,我们看到的是"文明"的重燃和"礼仪"的复苏。  相似文献   

3.
一天,上课铃响后,我走进教室,当师生相互问好后,我的"请坐"之声刚落,就听"轰隆"一声,金敬齐重重地摔在了地上.他撇了撇嘴巴,脸涨得通红.紧接着,几个原本就耐不住的"调皮蛋"早已跑到金敬齐旁边,伸长了脖子嘻嘻地看热闹.此时,我感觉自己正在变成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刚想将手中的课本摔向教桌,又听到一声尖利的叫声:"哎呦,真痛,摔死我了!""捣蛋鬼"梁号,在学金敬齐刚才的样子瘫倒在地上,手捂着屁股在叫呢."哎呀,板凳真倒霉,金敬齐真疼!"聪明而又惹人厌的董利伟嚷嚷道……  相似文献   

4.
今天是星期天.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要飞却飞呀飞不高……" 上午,刚刚学习了一阵子蹲在抽水马桶的"兔子",正惬意地听着三楼传来的歌声."乒!"一声极不协调的响声盖过了赵传沙哑的歌声,"兔子"不由一怔.  相似文献   

5.
开学不久的一天上午,当我信步走进四年级四班教室,打算组织一节社会课活动时,却发现班上有一大半学生正处在极度的伤心之中:有的撅着小嘴在嘟哝着什么,有的紧皱着眉头在使劲摔打着什么,有的趴在课桌上一动不动……我一时搞不清楚个中原由,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报告说:"听说教我们语文的A老师不再来了,同学们非常想念她,所以……"听他这么一说,原本没有进入"情境"的孩子也一下子变得情绪激动起来,跟着"呜呜"地哭出声来.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讲给我听的故事.古时候,一位年轻的母亲,准备给刚刚上私塾的儿子做一双虎头绣花鞋,儿子知道后高兴得手舞足蹈:"要穿新鞋喽,要穿新鞋喽……"隔了些日子,儿子问:"绣花鞋做好了吗?"母亲答道:"快好了.孩子,你到场上帮娘把那堆谷子摊晒摊晒."儿子应了一声便跑出去了.  相似文献   

7.
大人们常说我们小孩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可不想变成这样.今天,我就要来当一回"小厨师". 我先从冰箱里拿出了光滑可爱的蘑菇.瞧,它们一个个圆溜溜的!我轻轻地把蘑菇放进盆子里,—转水龙头,水便"扑哧"一声冲了下来.蘑菇们争先恐后地探出水面,姿态各异,有横着的、竖着的、斜着的……它们都贪婪地享受着水流的沐浴呢!看它们那么开心,我故意把它们转了几圈,弄得它们晕头转向,好玩极了!  相似文献   

8.
歌唱吐字要以日常吐字为基础,字头、字腹、字尾没有什么区别.歌唱时要把这些字放在"声"上,并融为一体,做到"字"与"声"的高度统一,体现出比日常口语更优美、幅度更大、更具有穿透力,即夸张."字"和"声"是不可割裂的."字"要靠"声"来表达,而"声"又不可能无"字",在设计"声"的同时,"字"也要予以同样的重视,二者要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9.
近日,到同事陶家小坐,其三岁的儿子很好玩,我刚换上拖鞋,他便跑到门口.穿上我的皮鞋,"踢里趿拉"地在房间里跑来跑去,显得很兴奋,很快活.偌大的房间,"踢里趿拉"声显得格外清晰.同事沏茶出来,大声呵斥--一是担心"踢里趿拉"声影响我们的交流,二是怕宝贝儿子摔倒.可是儿子不惧,继续他的嬉戏.同事只好笑着解释:"这孩子,就好穿大人的鞋."……  相似文献   

10.
建构成一个完美的民族声乐表演体系,以情带声,以声表情,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有机地结合,"情"终需"声"来体现,任何只重"声"而轻"情",只追求"情"而忽视"声"的倾向都有失偏颇。唯有"声"与"情"的结合和统一,相辅相成,才可能实现相得益彰的意义上的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11.
我们小区外面的菜市场,城管部门和居委会曾多次强行将它取缔,可是每一次取缔后,都会死灰复燃,爸爸笑称它生命力顽强, 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个菜市场是占道形成的,菜摊分布在街道两旁,占据了将近一半的路面。每天傍晚是最热闹的时候,小贩的吆喝声、自行车的铃铛声、摩托车和汽车的喇叭声……汇聚  相似文献   

12.
神秘的大洋、无尽的深渊、无边的黑暗、令人心惊肉跳的巨型凝胶状生物体……这便是困扰了人们上百年的"深海巨怪"之谜.这个庞然大物的出现,引起了无数人种种的猜想和臆测.从那一刻起,科学家们的探索之旅和争辩之声就始终没有停止过.终于,美国<纽约时报>向人们亮出了谜底.  相似文献   

13.
"小康梦,中国梦",说到小康,许多同学会疑惑,何为小康?我曾经也一样困惑,但是后来,我的太婆帮我解开了这个谜团.我的太婆是一位爱唠叨的老太太,别看她已经90岁了,唠叨起来是格外精神."我跟侬(上海、绍兴、宁波等地方言,表示"你".)讲啊,我跟侬讲……"她的唠叨声中似乎藏着许许多多的故事.不信?你听听. 看我总是穿漂亮的...  相似文献   

14.
宋微 《现代语文》2008,(4):104-105
<说文解字>中.省声"观点的是与非众说纷纭,本文从古文字的角度入手,考察"省声"的规律,揭示其原因,证明"省声"是古今汉字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字现象.  相似文献   

15.
[文题设计] 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被人尊重是一种幸福。同学们正处在独立人格形成的时期,都希望受人尊重,也正学着尊重别人。尊重很容易做到:得到帮助时道声谢,妨碍别人时道句歉;为演出的成功鼓掌,为同学的进步喝彩;一句问候,一声再见……尊重也容易被人忽视:恶语触怒他人,讥讽同学弱点;遭人冷落,被人揭短……请以"尊重"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相似文献   

16.
助学课堂,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课堂模式.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二上"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一课时,采用以"预学单"为载体的助学课堂,课堂上见到了久违的汇报声、辩论声、掌声,学生不仅明白了怎么做,还通过举例理解了为什么要这样做.  相似文献   

17.
听课一:一堂初一的公开课上,教师用Powerpoint制作了课件,每切换一次内容,音响中要么发出打字机的"啪啪"声,要么发出照相机的"咔嚓"声,引得学生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18.
互助是一门学问,你得去学它;互助是一杯美酒,你要去尝它;互助是一个工程,你得去实践它;互助更是一生的财富,你要去守护它!镜头一:"零……"一声长鸣过后,同学们欢呼起来!A同学说:"我们终于解放了!"刚说完就一溜烟窜到宿舍里,整理好东西,准备回  相似文献   

19.
买"珠"还"椟"     
话说那个郑国人"买椟还珠"之后,受到了老母亲的一顿责骂,他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过上了流浪的生活。途中,郑国人遇见了一个怪老头,老头把他带到了一个神秘的机器里,"嗖"的一声,郑国人  相似文献   

20.
下午的手工课是利用即时贴、蜡光纸、皱纹纸等进行自由创作,孩子们投入地"工作"着。突然,正正大喊了一声:"崔老师,你长尾巴了!"紧接着,几个孩子也跟着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