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性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此同时,审美能力对于个人修养、创造力的发展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发现美、探索美、创造美。现阶段,小学美术审美教育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部分教师不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等,这不利于引导学生快速走进美术课堂,也不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美术鉴赏,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以审美能力为导向,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2.
美术教学是学校美育的主课堂,它既要给学生传授美术基础技能,又要培养审美能力,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并在美的熏陶中萌发创造美的欲望和灵感.笔者就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问题,谈谈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3.
审美教育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健康的审美意识、良好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标准和敏锐的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学生不断的启发、训练和熏陶来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1情境激趣,感受美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较强,对具体实物较感兴趣。教师可充分利用直观性强的录像,幻灯、故事、游戏、音乐等手法活跃气氛,使课堂充满情趣。审美教育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健康的审美意识“良好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标准和敏锐的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学生不断的启发、训练和熏陶来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1情境激趣,感受美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较强,对具体实物较感兴趣。教师可充分利用直观性强的录像,幻灯、故事、游戏、音乐等手法活跃气氛,使课堂充满情趣。审美教育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健康的审美意识“良好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标准和敏锐的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学生不断的启发、训练和熏陶来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如何在美术课...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在美术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真正达到美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杜颖珍 《宁夏教育》2002,(10):41-41,46
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踺康的审美情趣,还可以培养他们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是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各类课业中的。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初中美术教学中,美术课程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重要渠道。良好的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能为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学习美术,能够在学习与生活中敢于追求美、创造美。本文主要总结了初中生的审美心理发展,分析了初中的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实现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传播美的能力。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美术的初级阶段,也是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张李娜 《小学生》2023,(8):139-141
小学美术教育活动承担着多元育人任务,除了帮助小学生掌握基础的美术知识之外,还要积极开发学生的审美技能,从画工之美、建筑之美、形态之美、色彩之美当中进行审美感知活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美术技能。为优化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现对相关文献资源进行研究,结合立体纸工探索优化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思考借助立体纸工提升小学生美术学习能力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9.
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大纲要求:教师要“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落实好美育,是贯彻大纲精神,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基本要求。下面以省编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本第一册《会飞的花朵》一课为例,谈谈在美术教学中落实美育要抓好的三个环节。一、启发学生感受美感受美是指人们凭借感觉器官对美的事物的感知。感受美是人们进行审美活动的出发点,是欣赏美、创造美的前提。在美术教学中启发学生感…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意识,更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人格,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因此,初中美术教学加强了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艺术之美,拓宽美育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小学美术是"美"的艺术,教师要关注"美",渗透"美",引导学生感知"美",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结合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实例,分析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美术课中审美能力的培养赵淑英美术属艺术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课程。做为美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法,还要通过对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的实践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一、创造气氛,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的感受力是审美能力之一。面对一幅精...  相似文献   

13.
职专美术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体验,陶冶高尚的情操。旨在让学生明辨是非,分清美丑,学会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在此基础上,完成职专美术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4.
邵红梅 《黑河教育》2011,(10):35-35
美术教学能把美学理论渗入到学生的审美心理、审美意识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并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除了能培养学生对社会、自然和艺术的正确审美观点,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之外,还对促进各学科的学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美术课对提高学生素质、端正学生的审美思想、培养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罗秀菊 《教师》2023,(34):63-65
美术鉴赏可以让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提升审美能力。为高效开展课内外初中美术鉴赏教学,文章作者以经验总结为主要研究方法,指出教师在基于美术鉴赏活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既要结合课本明确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标,又要挣脱课本的束缚,提供让学生发现美和欣赏美的平台,并对照教学案例提出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中的美术作品传授美术鉴赏方法,结合课外作品丰富学生美术鉴赏经验,通过关联美术作品与生活增强学生挖掘生活中审美元素的意识,借助跨学科活动开阔学生审美视野,通过引导学生构建美术鉴赏共同体提升其课外美术作品鉴赏深度等策略,从而增强美育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16.
管磊 《考试周刊》2012,(52):183-183
审美教育就是运用艺术美和生活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美术课堂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场所,作者提出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通过美术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美术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  相似文献   

18.
在美术课堂上引导学生欣赏反映自然美、形象美、社会美和思想美的艺术作品,通过诠释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得学生形成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在心灵上达到共鸣,真正领悟美的东西,使得学生审美鉴别和审美评价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美无处不在,审美教育具有广阔的途径和灵活的方法,可以在中学教学活动中开展,也能在社会活动、自然环境中获得。中学美术教学包括艺术教学和审美教育两种内容。审美教育要求中学美术教师结合时代特点,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通过恰当的载体,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逐步提高其审美素质。中学美术教学的根本是与审美密切相关的教育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优势。学生借助美术教学的艺术鉴赏活动,提高审美经验、接受艺术熏陶,进而增强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0.
白文俊 《家长》2022,(2):134-136
美术和音乐能通过情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起到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在大美育观背景下,应融合音乐和美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和高尚思想,让学生可以用耳朵感受音乐的美,用眼睛感受美术的美.在美术课堂上引入音乐,能让学生意识到音乐和美术审美的差异,将音乐之美与美术之美相结合,所形成的课程内容更为充实,让学生身处艺术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