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5 毫秒
1.
陕西省电化教育馆2006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委厅全年的中心工作,以远程教育工程抓应用为重点、以教育资源建设为中心、加大城镇学校信息化建设、教育网络建设工作的力度,努力实现高中信息化建设、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工程项目建设、“网上”支教工程项目等四项工作有所突破,不断提升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切实促进我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电化教育馆2008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全年的中心工作,以推动远程教育工程应用为核心,以教育资源建设和教师培训为辅助,在继续抓好电教机构标准化建设和基础教育网络建设的同时,积极完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运作机制,不断提升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切实促进我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9年,陕西省电化教育馆、陕西省基础教育网络和资源中心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围绕中央电教馆和省教育厅的中心工作,继续巩固和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成果,以推进教育资源建设和基础教育专网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电化教育馆2005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实施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为重点,以资源建设和服务为中心,  相似文献   

5.
2005年2月21日,省电化教育培、省教育信息中心召开年度科长会议。会议重点研究、讨论了2005年度工作计划:2005年工作以继续围绕省教育厅的中心工作,重点继续加快广东教科网和基础教育专网的建设、继续抓好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继续做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电教科研课题等工作。会议还结合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及内部情况,就下列六个专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电教》2006,(2):10-11
根据2005年12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2006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精神以及吉林省教育厅2006年重点工作安排,2006年,吉林省电化教育馆的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人才强馆战略,切实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全省电教系统的整体优势,以“面向农远、科研先导、应用为主、加强培训、整合资源”为工作指导方针。以提升全省信息技术教育的整体水平为目标。努力探索创新的、适应吉林省基础教育战线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工作方法,为加快吉林省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好服务。  相似文献   

7.
2010年,陕西省电化教育馆、陕西省基础教育网络和资源管理中心总体工作思路是: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围绕中央电化教育馆和省教育厅的中心工作,积极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继续抓好农村中小学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的巩固和提高,完善远程教育机构建设和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教育教学应用和技术服务工作。加快基础教育专网建设步伐,规划、整合优质教育资源,让城乡师生享受更多更好的优质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8.
2008年,湖南省电化教育馆、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努力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广大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服务.重点围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实验区建设发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与推广,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普及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为整体推进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5年12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2006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精神以及吉林省教育厅2006年重点工作安排,2006年,吉林省电化教育馆的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人才强馆战略,切实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全省电教系统的整体优势,以“面向农远、科研先导、应用为主、加强培训、整合资源”为工作指导方针,以提升全省信息技术教育的整体水平为目标,努力探索创新的、适应吉林省基础教育战线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工作方…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电教》2005,(5):12-13
吉林省电化教育馆2005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实施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建设项目工作为重点,以资源建设和服务为中心,加强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和吉林教育信息中心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升自身服务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信息化的能力的同时,  相似文献   

11.
由省教育厅主办,省电化教育馆承办的全省2010年度电化教育工作会议于2月9日在广州召开。此次会议重点是交流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的经验和做法,部署今年深化实施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的具体工作任务和要求。省教育厅副厅长朱超华出席会议并讲话(全文另发)。朱超华用十六字“立足全局、目标明确、亮点突出、富有成效”全面总结和肯定了我省“2009教育信息化应用年”在全省电化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中所取得的较大成就,  相似文献   

12.
5月11日,由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广东省电化教育馆承办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在广东省东莞市举行。中央电化教育馆王晓芜副馆长、丁新副馆长、广东省电化教育馆房雨林馆长、教育部专家王吉庆教授、中央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中心许林处长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全省各地市主管局长、电教馆(站)的主要负责人等60多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2月11日至12日,省电化教育馆馆长、教育信息中心主任邵子铀一行在韶关市教育局张红娟副局长等同志陪同下深入学校调研韶关教育信息化工作。重点了解山区学校在基础教育专网建设、教育信息化应用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匮乏及效用低下已成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如何加强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有效应用是当前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广东省电化教育馆承担的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应用的有效性研究,”采用信息生态的观点,从核心目标、研究内容框架、重点策略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广东省“以应用促建设,以科研促发展”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应用推进战略。  相似文献   

15.
中央电化教育馆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中心简介为适应电化教育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展的需要,国家教委人事司[1995]302号文批准设立“中央电化教育馆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中心”。1996年1月29日电教办发出“关于成立中央电化教育馆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中心的通...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电教》2007,(4):6-6
2007年3月16日,吉林省电化教育馆在长春市召开了馆台剥离后的首次"2007年吉林省电教馆馆长工作会议"。此次工作会议是吉林省电化教育事业新阶段新发展的里程标志,对今后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广东生物教学网站总结交流会于2005年4月28日在省电化教育馆召开。会上,网站站长、副站长、学科编辑就建站以来的工作分别作了总结、交流及探讨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并对新的学科编辑进行培训。省教育厅教研室付杰科长、广州市教育局“广州教研网站”吴伟东科长、省电化教育馆信息资源部利剑秋主任出席会议并讲话,他们高度赞扬生物网站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网站建设,使该网站越来越受到广大生物教师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日前,省教育厅、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联合发,决定加强市县两级电教机构建设,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件中强调:为适应我省教育信息化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面实施的形势要求,省教育厅决定,从今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实施市、县电化教育馆(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各市、县教育行政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全面规划、狠抓落实、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力争按规定标准尽早完成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19.
《教育传播与技术》2005,(4):F0002-F0002
上海市电化教育馆成立于1985年7月9目,从她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历史重任.为建设上海一流城市、一流基础教育这一宏伟战略目标服务,上海市电化教育馆始终把服务于一线教师和学生.推进教育技术和教学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湖南省电化教育馆、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努力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广大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服务,重点围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实验区建设发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与推广,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普及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为整体推进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