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身工》和《短歌行》分别是新人教版必修一和必修二的课文,这里略述导学案。  相似文献   

2.
《短歌行》是高中语文必修课程的教学篇目,选择其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的相关规定。梳理“文学阅读与写作”提出的学习内容与目标,可以形成下面的思维导图。参照思维导图列出的学习内容要点,阅读《短歌行》需要关注诗歌本身的结构特征、呈现的形象特点、诗歌的情感基调与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3.
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语文诗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其突出的作用和优势。笔者在高中语文课文《短歌行》的教学中,尝试运用了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并总结出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一些有效的做法和思考。一、新媒体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短歌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处运用PPT课件的演示功能,收到不同的效果。上课一开始,首先展示出曹操的两张对比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课本第七课《诗三首》,选了《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曹操的《短歌行》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三首诗歌。从情感的角度看,三首诗都写了忧。但是,忧的原因却很不相同。释迦牟尼35岁的时候在菩提树下沉思默想七天七夜,总结出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蕴盛。除都受到生老病死的压迫之外,三首诗歌忧的原因分别为:《涉江采芙蓉》是爱别离,即"同心而离居。"《短歌行》是求不得,即"明明如  相似文献   

5.
今人对前代诗文所用典故的理解与作者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差异,也可能对诗文用典不察,这都会影响对诗句甚至是诗歌旨意的理解。通过对曹操《短歌行》中《诗》典的考释"还原",文章对《短歌行》诗旨进行了重新解说:用《鹿鸣》成句,乃曹操以周文王自喻,表达礼贤修德而欲孙、刘输心来归之意;化用《正月》诗句,乃曹操以周武王自喻,暗示以力征实现统一;末以周公忧勤为比,昭示辅治天下情怀。《短歌行》乃曹操抒发其欲集文武周公三圣之业于一身之志意,是赤壁决战前酒宴中的狂热抒情。  相似文献   

6.
曹操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但不可否认,他又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的《短歌行》是一首充满对人生的追寻和探索的诗歌,是一首充满英雄主义、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经典诗歌。  相似文献   

7.
<正>《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学中应聚焦任务群和单元学习任务,在情境中借助学习支架,运用朗诵、对比、赏析、写作等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把握诗人价值选择,获得人生启示。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对应“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在“生命的诗意”人文主题下,汇集了魏晋、唐、宋三个时期不同体式、不同作者的诗词名作。其中第7课为两首魏晋时期的诗歌,分别是曹操的《短歌行》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  相似文献   

8.
古典诗歌运用叠字的很多,《诗经》的首篇第一句"关关雎鸠"就用了叠字。历代文人诗歌也有很多用叠字的,如曹操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短歌行》),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等。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是诗的国度,曹操的四言诗开创了一代新风,其创作的《短歌行》在文学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抒情形式继承了《诗经》写实的特点,并且同《诗经》一样大量采用了“比”“兴”的写法,抒发了作者对人生苦短的感伤和自己的价值取向,对当代学生具有教育意义。一、以文会意,领悟诗歌之旨意(一)人称变化折射爱憎情感在《短歌行》中有很多人称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仅是为了体现主客体之间的内在关联,也折射出了诗人的爱憎情感态度。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相似文献   

10.
曹操在诗歌《短歌行》《善哉行(其三)》《苦寒行》和散文《让县自明本志令》中多次自比周公,除了"礼贤"之外,还暗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终日为国操劳,鞠躬尽瘁,更是借此来向世人表白自己忠于汉室的心迹。  相似文献   

11.
课文注释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当的注释有助于师生更为准确地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情感。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短歌行》中的“慨当以慷”是“指宴会上的歌声激越不平”这一注释有待商榷。通过探讨《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分析上下文语境,研究相关例句,借鉴其他学者的观点,总结出“慨当以慷”的主语为“诗人”,其释义为“内心情绪激昂”较为恰当。  相似文献   

12.
[单元概说]本单元所选的都是古代诗歌。这些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瑰丽的宝石,开创了我国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指导学生学习这些诗歌,在诵读的基础上,着重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节奏的缓急,语调的变换之中,深刻体会诗人的情感、抱负等等。这一单元所选的古代诗歌,从《诗经》到《短歌行》,跨越了从西周到汉魏晋时期共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时空之大,形式之异,内容之广,构成了本单元的特点。这些古代诗歌,有“饥者歌其  相似文献   

13.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它充分表现了曹操求贤若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三国演义》是尊刘贬曹的,但拨开作者偏见和小说家言的重重迷雾,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形象。《三国演义》将《短歌行》一诗完整地引入书中,足以看出罗贯中对此诗的重视。在当前课改的大背景下,将对《短歌行》的解读与《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结合起来,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何晶 《语文天地》2019,(1):39-40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第二单元诗歌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诗歌美的意境;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  相似文献   

15.
单猛 《现代语文》2011,(9):97-98
【教学创意】 本篇是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内容,学习目标是要熟练背诵诗歌及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因此,本课拟从课文出发,通过听、读、品,把朗读、美品、探究合为一体,让学生真正领悟课文的景美、情美、哲理美,从而最终学会鉴赏诗歌。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组共有四篇课文和一篇读写例话:讲读课文《太阳》、《火烧赤壁》,阅读课文《鲸》,独立阅读课文《晏子使楚》,读写例话《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此外,还有一个基础训练。这组课文的备课,可以采取如下步骤和方法:第一.通览全册教材,了解这一组课文在全册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本组课文总的教学要求。一组课文是一册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一册教材的教学任务,体现在每组课文中。因此,每组课文  相似文献   

17.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诗歌的创作背景。准确流畅地背诵这首诗歌。2、通过朗读、质疑和短剧表演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3、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预习指导:(小组自选展示内容)1、归纳整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2、搜集资料,了解杜甫及《石壕吏》的背景。3、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语气,节奏。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4、再读课文,小组质疑。(先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科不仅蕴涵着丰富的生命因素.而且蕴涵着人类的生命价值观。诗歌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诗歌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生命内涵的认知,而且会使学生提高文学修养,提升和丰富精神境界与生命体验。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短歌行》教学为例,就在诗歌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理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教学案例】《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形式的课文。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诗与文浑然一体,旨在使学生通过课文更易于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领  相似文献   

20.
师:之前给大家布置的预习作业:假如你要参加《朗读者》节目,朗读的篇目是《短歌行》,现在节目的编导要给你配背景音乐,希望你呈现这首诗歌的节奏曲线图。同学们都已经做了,我们来看看大家的作业。同学们画的诗歌情感脉络曲线图各有不同,尤其是对开头情感起伏的节奏,差别很大,有的同学画得很高,有的同学画得很低。诗歌起调的情感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