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理:已知△ABC中,必存在一个锐角三角形△A′B′C′,使满足2A′ A=π,2B′ B=π, 2C′ C=π.  相似文献   

2.
由正弦定理出发,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定理:△ABC中,以sinA、SinB、sinC为边可以构造△A′B′C′。且△ABC∽A′B′C′,△A′B′C′外接圆直径为1。证明:设△ABC外接圆半径为R, sinA+sinB=1/2R (a+b)>1/2R·C=sinC。同理可证 sinA+sinC>sinB,sinB+sinC>sinA。因此以sinA、sinB、sinC为边可以构造△A′B′C′。由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因此△ABC∽△A′B′C′,则A=A′,B=B′,C=C′。设△A′B′C′外接圆半径为R′,对△A′B′C′施行正弦定理,则sinA/sinA′=2R′=1。由这个定理出发,有下面的二个应用。一、关于三角形中一些恒等式和不等式的互证  相似文献   

3.
正众所周知,"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假命题(以下称命题"SSA").考虑两个三角形△ABC与△A′B′C′,设a=a′,b=b′,∠A=∠A′.由正弦定理可知asinA=bsinBa′sinAb'sinB,∴sinB=sinB′.因此,有两种可能:  相似文献   

4.
命题:△ABC的外接圆半径R与内切圆半径间成立不等式:R≥2r。证:(见原文图)过△ABC的顶点作对边的平行线,三直线围成△A′B′C′,则△ABC∽△A′B′C′,K=AB/A′B′=1/2。作外接圆的三条切线,分别平行于△A′B′C′的三边,围成△A″B″C″,(使△ABC的外接圆在为△A″B″C″的内切圆),△ABC∽△A″B″C″、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早已被初等数学研究工作看熟练掌握但尚有很多人不了解的关于三角不等式的一种代换技巧.设 A、B、C 是△ABC 的三个内角,则易知(π-A)/2、(π-B)/2、(π-C)/2也是某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所以,如果已知一个三角不等式f(A,B,C)≥0对任意的△ABC 成立,那么将这一个不等式中的 A、B、C 分别代之以(π-A)/2、(π-B)/2.(π-C)/2以后得出的不等式f((π-A)/2、(π-B)/2、(π-C)/2)≥0  相似文献   

6.
在全日制十年制高中课本数学第二册的第10、11页中,有一个定理与一个例题的证明过程似有不妥之处,现提出来与课本编者商榷,并请读者指正。为便于叙述,先将课本中的原文(包括原图)照抄如下: 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已知:如图5—14,∠BAC和∠B′A′C′的边AB∥A′B′,AC∥A′C′,并且方向相同。求证:∠BAC=∠B′A′C′。证明:在AB、A′B′、AC、A′C′上分别取AD=A′D′、AE=A′E′,连结AA′、DD′、  相似文献   

7.
由正弦定理可推出一个与线段比有关的定理——边比定理,这一定理在处理有关比例问题时应用比较广泛,今介绍如下,供参考。一、边比定理在△ABC和△A′B′C′中,∠A、∠B、∠C及∠A′、∠B′、∠C′三顶角所对边分別为a、b、c及a′、b′、c′,则有:  相似文献   

8.
定理(笛沙格Desargues)如果两个三点形对应顶点的连线交于一点,则对应边的交点在一直线上。 证明:设有三点形ABC与A′B′C′,对应顶点连线AA′,BB′,CC′交于一点O,对应边BC与B′C′的交点为X,CA与C′A′的交点为Y,AB与A′B′的交点为Z,要证X,Y,Z在一直线上。  相似文献   

9.
本刊86年第4期介绍下列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设△ABC的内切圆O分别切各边于A′,B′,C′,则s△A′B′C′≤1/4S△ABC. (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 (1) 这里介绍一个更一般的征法.  相似文献   

10.
1981年,高灵得到不等式(1):a′(-a+b+c)+b′(a-b+c)+c′(a+b-c)≥4(3ΔΔ)~(1/2).本文给出一个加强.定理 a,b,c,a′,b′,c′与Δ,Δ′分别表示两个三角形 ABC 和 A′B′C′的边和而积,则a′(-a+b+c)+b′(a-b+c)+c′(a+b-c)≥4(3ΔΔ)~(1/2)+2((ab′)~(1/2)-(a′b)~(1/2))~2等式当且仅当ΔABC 与ΔA′B′C′均为正三角形时成立.应用如下两条引理立得:引理1(2)符号如定理,则  相似文献   

11.
张景中教授在《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一书中,针对中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欧氏几何以质量公理体系和以面积理论为核心的解题方法,其中重要的定理是:共边比例定理:若直线PQ和直线AB相交于M点,则S△PAB∶S△QAB=PM∶QM;共角比例题定理:若在△ABC和△A′B′C′中,∠A=∠A′,若∠A ∠A′=180°,则S△ABC∶S△A′B′C′=AB·AC∶A′B′·A′C′,这两个定理在几何证题中是行之有效的.笔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两个定理:定理1等高不等底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对应底边的比.定理2等底不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  相似文献   

12.
第32届IMO第一题是: 已知△ABC,设I是它的内心,角A,B,C的内角平分线分别交其对边于A’,B’,C′。求证: 1/4∠AI·BI·CI/AA′·BB′·CC′≤8/27 本题可作如下推广命题1 已知I是△ABC内的任一点,直线AI,BI,CI分别交BC,CA,AB于 A′,B′,C′,则 (1) AI·BI·CI/AA′·BB′·CC′≤8/27,其中等号当且仅当△ABC为正三角形时成立 (2)当I位于以△ABC的中位线为边的△DEF内时,AI·BI·CI/AA′·BB′·CC′≥1/4,  相似文献   

13.
有关线段间倒数和的证明,通常是把倒数转化为线段比,再利用等线段或中间比对其进行代换.1与张角定理及推论有关的命题,可用张角定理证明,也可用其它方法例1如图1,已知P为∠XOY平分线上任一点,过P任作两直线交两边于A、B、A′、B′,求证:1OA+O1B=O1A′+1OB′.证明由张角定理知,O1A+O1B=O2P·cos∠BOA,O1A′+O1B′=O2P·cos∠B′OA′,又因为∠BOA=∠B′OA′,所以cos∠BOA=cos∠B′OA′,所以O1A+O1B=O1A′+O1B′.另证连结AB′交OP延长线于K,利用赛瓦定理:OB′O-B OB·BK′AK·OAO-A′OA′=1①,又OK为角平分线,…  相似文献   

14.
考点一命题的判定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命题.命题的基本特征就是判断.“判断”就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或指明它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完整的句子.辨别一句话是不是命题,关键就是看语句中是否含有判断的意思.例1下列语句:①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两个内角的和.②好香的花呀!③△ABC的三边a,b,c满足a2+b2=c2,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④作△A′B′C′,使它与△ABC相似.⑤在△ABC和△A′B′C′中,∠A=∠B′,∠B=∠A′,则△ABC∽△B′A′C′,你认为这个结论正确吗?其中是命题的有(填序号).解析命题既然表示判断,不能既肯定又否定,因此,…  相似文献   

15.
裴多(Pedoe)不等式是指:设△ABC,与△A′B′C′的边长分别为α,β,γ与α′β′,γ′,面积分别为S与S′,那么α′~2(β~2 γ~2-α~2) β′~2(γ~2 α~2-β~2) γ′~2(α~2 β~2-γ~2)≥16SS′①其中等号当且仅当△ABC~△A′B′C′时成立。这个不等式自1979年传入我国后,以其外形的有趣对称,证法的多种多样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讨论,出现了一些新的证法。本文用解析几何的方法给出它的证明。如图放置△ABC与△A′B′C′,则A与  相似文献   

16.
初中几何一册P155第24题“求证:两个锐角三角形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学生几乎都能正确地证明这个命题,即首先证明Rt△ABD≌Rt△A′B′D′,从而∠B=∠B′,便易证△ABC≌△A′B′C′。可是直到顺利地结束证明过程,  相似文献   

17.
数学     
第 卷 (选择题 ,共 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小题 ,每小题 5分 ,共 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 4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G=α | cosα| =12 ,α∈ ( -512 π,1712 π) .则集合 G的真子集的个数是 (   )个 .A.8 B.7 C.15  D.16 2 .已知函数 y=cos2 ( π2 x+ θ) -sin2 ( π2 x+ θ)在 x=2时有最小值 ,则θ的一个值是 (   ) .A.π4  B.π2  C.2π3   D.3π4 3 .函数 f ( x ) =x- 12 ,其反函数为 f- 1( x ) ,当 x∈ ( 0 ,1)时总能成立的关系式是 (   ) .A.f ( x) >f- 1( x)  B.f ( x)≥ f- 1( …  相似文献   

18.
涉及两个三角形的一个不等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命题 设△A′B′C′的三边长和面积分别为a′、b′、c′,△′,△ABC对应边上的旁切圆半径和面积分别为r_a、r_b、r_c,△。则  相似文献   

19.
定理 过一点的三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线截得的线段对应成比例。 已知如图,直线l_1∥l_2,过点O的三条直线分别交l_1,l_2于A、A′,B、B′C、C′。求证:AB/(A′B′)=BC/(B′C′)=AC/(A′C′)。  相似文献   

20.
1993年德国有一赛题: 设△ABC三边AB=c,BC=a,CA=b,延长AB到A″,使BA″=a,反向延长到B′,使AB′=b,类似得A′,C′,B″,C″,如图,证明:S_(A′B″B′C″C′A″)/S_(△ABC)≥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