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冯立 《华夏文化》2002,(2):55-57
我国民主革命的先驱,爱国诗人,烁今震古的书法艺术大师于右任先生,一生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从封建帝制的被推翻,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他都勇敢地站在民族斗争、阶级斗争的大风浪之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祖国的社会进步,付出了毕生精力。特别是自从同盟会完成辛亥革命后,在国共合作期间,他呼吁:“在此革命期间,应断然合为一家”,“合则两益,离则两损”。这种思想直到抗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他都明确予以支持.实在令人钦佩。在书法的革  相似文献   

2.
2001年2月18日,即将年满93岁的巴尔蒂斯在他瑞士的大木屋中去世了。噩耗传来.我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巴尔蒂斯那熟悉的音容笑貌.又一次浮现在我眼前。回想我与这位绘画大师的变往,竟始终离不开他对中国热爱的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3.
李苦禅(1899-1983)是中国山东省一个贫苦农家的儿子。他靠着乡亲们的帮助,勤工俭学和租拉人力车的微薄收入,以刻苦的学习和优异的成绩,成为了中国第一座现代美术最高学府的优秀生,他是中国最早接受西方绘画教育的学生之一。他又是中国近代最具有影响的绘画大师徐悲鸿和齐白石最早的学生,他率先响应徐大师“中国画要中西结合”的号召,在20年代中期发起了“中西画会吼虹社”,走在了中国画革新的前列。李苦禅的“中西绘画结合”绝不是两种技巧表面的撮合堆砌,而是把西画重视客观写生与人物花鸟解剖结构的美,以及自然光色…  相似文献   

4.
中国阿拉伯文化泰斗纳忠,可是“通海的儿子”。尽力而为,奋斗不止,甚于殉道者鲜血的学者墨汁.终于让他以对阿拉伯语言与文化非同寻常的广博知识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首屈沙迦阿拉伯文化大奖,肯定了他研究阿拉伯文化的大量著述.特别是有关阿拉伯历史著作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利哈乔夫的名字,在俄罗斯学界并不陌生.但关于他的研究还十分不足,而以其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和奖项更少有人关注。鲜有人知晓的俄罗斯“利哈乔夫奖”今日备受中国学者关注,主要因为2012年全球共有5人荣获此奖,其中包括一位中国人。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刘文飞研究员,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 潮流涌动——清末经济民族主义评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近代经济民族主义,国外某些学者已经有所关注,例如美国学者郝延平在他的《中国近代商业革命》(加州大学1986年版)一书中讲到“贸易交往中产生的中国民族主义”和“中国经济民族主义”。对此国内学者却忽视了在这一领域中的研究。经济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社会生...  相似文献   

7.
李永翘 《寻根》2001,(2):46-50
我国的古人早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名的国画大师张大干,就是这样的一个“盛名之下,谤亦随之”的人物。尽管他一生中“视事业犹如性命”(大千自语),奋勇攀登上了令人瞩目的艺术高峰,取得了辉煌巨大的骄人成就,但他也曾屡受世人“争议”,就是在其逝后,也未能摆脱掉对他的“杯葛”(boycott)。  相似文献   

8.
《寻根》2004,(4)
一、居士学者欧阳竟无(1871~1943年),名渐,江西宜黄人,学者多称之为宜黄大师,对中国近现代佛学的复兴和佛教的教育事业多有作为。欧阳竟无在家乡启蒙,接受的是传统儒家式的教育,20岁时还捐了一个秀才的名分。若按一般常理,欧阳竟无将循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轨迹生活  相似文献   

9.
李约瑟与四川石室中学查有梁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去年逝世,享年95岁(1900·12·9-1995·3·24)。他是为东西方科学交流搭桥的一位传奇式的学者。他是使全世界真实认识中国科学技术成就的一位大师。他是为中国人民"雪中送炭"的真正...  相似文献   

10.
一、大学与综合素质教育 中外关于“大学”的定义可以举出很多,例如:“大学有大师之渭也”;“大学是探索高深学问的场所”;“大学是学者们(教师和学生)合作研讨学术的场所”等等。这些关于“大学”内涵的揭示都有其合理性。当我们进行深层思考,从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来认识,就会发现以上的定义都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他,世界顶级服装设计大师,荣膺法兰西学院艺术学院院士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大使”殊荣;他,在全球拥有850多个商标代理合同,在130多个国家生产和销售品牌产品,麾下直接从业人员达20万;他,曾20多次访问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大大改变今日中国现代服装审美理念。他,自豪地宣称——  相似文献   

12.
卡夫卡问题     
卡夫卡的问题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当然,这里的问题是“problem”,而不是“question”。这一点西方学者早有洞察,早在1946年,美国学者安吉尔·弗洛里斯就编辑了一部专门研究卡夫卡的论文集,书名就叫《卡夫卡问题》(The Kafka problem)。在法国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无限崇拜和感激的人”当中,  相似文献   

13.
“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人物?谁的思想引领着人类精神的方向?”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许一时难以找到答案。在半个世纪之前,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也在追问同样的问题,他因此与世界历史上的思想大师展开了跨越时空的对话,通过自身独特的哲学视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大哲学家”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学术交流和学者之间的相互交往中,我们有幸结识了台湾著名学者林庆彰教授。林先生现为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所研究员并兼任东吴大学教授。他致力于中国经学史、思想史及文献学研究已长达二十余年,尤以对中国经济学史特别是清代的经学研究引人注目,享誉海内外学界。笔者亦侧身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研究之列,与他的研究方向相近,作为学术研究上的同行与同道,曾拜读过他  相似文献   

15.
季羡林先生在谈到陈寅恪先生的洽学方法时说:“寅恪先生曾在几个欧美国家留学,在德国时间更长,受业于Heinrich Lüders(亨利希·吕德斯)诸大师,学习梵语及其它古代语言文字,深通德国学者的治学方法。结果他把中国考据学和德国考据学严密地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再济之以德国的彻底性,写为文章。  相似文献   

1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陈方正研究员和副研究员沈建华女士,于1999年8月19日访问了《寻根》编辑部。饶宗颐先生精神矍铄。身体爽健,看不出已是82岁高龄的老人:敏捷的思维、幽默的话语显出学者的智。饶公一直关注《寻根》。很欣赏《寻根》努力追求文图互动、文章平实易懂的风格。说:“这是人文普及的很好尝试。《寻根》是沟通学术的桥梁。”当饶公看到《寻根》刊的“潮汕文化研究小辑”时,祖籍潮州的公他会心地笑了,兴致勃勃地询问了有关情况,说:“这组文章很有意义,也很有意思…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元朝时期(公元1279──1368),维吾尔族景教[注]徒拉班·扫马奉命出使欧洲,寻求交往。他曾谒见过罗马教皇,拜见英、法国王,顺利地完成了出使欧洲的使命。扫马此行尽管在国内鲜为人知,但实际上繁荣了元代中西交通,其直接效果当如法显和玄奖一样,辉映于世界宗教史和中西交通史中。扫马是维吾尔族人。“拉班”为叙利亚语,是“大师”或“长老”的意思,拉班·扫马即扫马大师。他于1225年生在汗八里,就是当时元朝大都,今天的北京。他的父亲昔班是一位巡察使,曾在北京景教教会中任职。扫马生在这样一个景教徒家庭中,从小就被家…  相似文献   

18.
八大山人     
郑晓江 《寻根》2002,(6):20-25
在南昌市,千里赣江如一条澄澈的玉带透城而过,长期以来,民间流传有一句古话:“七门九洲十八坡,四湖原本通江河”。就在这古老的大街小巷城里城郊,500多年前的明末清初,横空出世了一个天才,他就是中国写意画大师八大山人。  相似文献   

19.
《寻根》2016,(6)
正在河南禹州市城北隅,距钧官窑古遗址不到1公里处,有一座钧丁钧窑。这座窑属于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丁建中创建的钧丁钧艺工作室。在禹州市钧瓷界,不论是钧瓷大师、收藏家、学者,还是一般钧瓷爱好者,只要提起丁建中,大家交口称赞,称他是理论实践合一的秀才大师。丁建中,艺名钧丁,1964年3月出生于中国钧瓷之都神镇。1979年10月入禹县钧瓷一厂工作,不久考入禹县钧  相似文献   

20.
杨武能:举世公认的中国最杰出的翻译家和日尔曼学者之一;多次荣获国内外重要奖项,备受瞩目的是其在歌德文学翻译和研究中的卓越成就。2000年,联邦德国总统约翰尼斯·劳授予他“国家功勋奖章”;2002年,他又荣获德国“洪堡学术奖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