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覃章俊 《河北教育》2000,(10):17-19
创新教育之“新”,关键在于其价值取向是对生命质量的追求,即坚持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按照人的发展的需要,顺其人的天性,开发人的大脑,拨亮人的心灵,挖掘人的潜能,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这也是母语教育的根本追求。因此,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付诸于对生命质量的执着追求。   一、蹲下来看儿童世界   题记:当老师忘记自己是老师的时候,儿童才把老师当成最安全的“伙伴”。   例 1:教学《乌鸦喝水》,在讨论“乌鸦为什么喝不着瓶子里的水”这个问题时,大多数儿童认同课文中的“瓶子里的水少,瓶口小”这一定论。但…  相似文献   

2.
覃章俊 《内蒙古教育》2000,(6):39-40,47
创新教育之“新”,关键在价值取向与对生命质量的追求,即坚持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按照人的发展需要,顺应人的天性,开发人的大脑,拨亮人的心灵,挖掘人的潜能,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这也是母语教育的根本追求。我们的教育只有付诸于对生命质量的执着追求,才有希望把一个充满活动力、对母语起保证作用的小学语文教育带入新世纪。一、蹲下来看儿童世界题记:当老师忘记自己是老师的时候,儿童才把老师当成最安全的“伙伴”。例1、教学《乌鸦喝水》,在讨论“乌鸦为什么喝不着瓶子里的水”这个问题时,大多数儿童认同课文中的“瓶子里的水…  相似文献   

3.
案例“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我一边和孩子们读着,一边习惯性地扫视着。咦,似乎有一张小脸皱着眉且没有参与朗读定睛一看,是万泽霖。他怎么了?他可是爱朗读、爱思考的孩子啊我走过去轻声问:“怎么了?”他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乌鸦找了好多地方才找到水,它一定很想喝了,可是这句话说乌鸦一个一个地放石子,让人觉得慢吞吞的,乌鸦好像很舍不得把石子放进去,一点也看不出它很想喝。我觉得这样写不好。老师,你说呢?”“哦,你觉得怎样好?”“我想这样写‘乌鸦赶紧把小石子一个个地放进瓶…  相似文献   

4.
案例: 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乌鸦喝水》的教学正在进行,学生六人合作小组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乌鸦喝水的实验。实验要求学生研究乌鸦是怎么喝上水的?学生个个喜形于色边做实验边注意观察,从“瓶子里渐渐升高的水”的现象中理解课文“乌鸦把石子一粒一粒衔起来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乌鸦喝水》第1自然段写道“: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其中强调了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是瓶口小、瓶子里水少。瓶子里的水究竟少到什么程度才能保证乌鸦把石子放到瓶子里后,水会上升到让乌鸦能够喝到水?为此,我和学生进行了多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水位低于瓶高的一半(书上图一显示的水位就低于瓶高的一半),把石子放到瓶子里,水位升高得并不明显,甚至石子会把水淹没,乌鸦要喝到水是比较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只有当瓶子里的水位高于瓶高的一半(乃至快接近瓶口时),放入石子…  相似文献   

6.
一位青年教师正给学生讲《乌鸦喝水》的故事。当讲到“乌鸦把石子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时,一学生迫不及待地说道:“可以用吸管喝水,我们平时喝饮料都用吸管的。”“那时有吸管吗?”那位老师没好气地说。只见学生垂头丧气地低下了头,其他学生则发出了哄笑声。一位青年教师教学《美丽的丹顶鹤》,当读到“黄海之滨是丹顶鹤的第二故乡”时,一名小男孩插嘴道:“老师,丹顶鹤的第一故乡在哪里呢?”老师一时语塞,碍于有人听课便虚晃一枪:“这个问题下课再讨论吧。”小男孩只好怏怏地坐下,一节课也没再举手发言。课堂上,遭…  相似文献   

7.
最近听一位教师教学《乌鸦喝水》一课,先作一番演示,然后提问学生:“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一位学生回答“:因为乌鸦头太大。”老师微微一愣,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马上又请另一位同学回答,学生说“:因为瓶口太小。”“对!”老师随即作了肯定。其实,第一位同学的回答虽然离“谱”(教材),但并不算错。对于“乌鸦头伸不进瓶口”这一事实,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回答,既可说“乌鸦头太大”,也可说“瓶口太小”。当老师演示“乌鸦喝水”时,乌鸦(用纸剪成的)处于动态,瓶子处于静态,乌鸦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加上演示用的瓶子的瓶口并不很小,所…  相似文献   

8.
一、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实证能力。2能有条理地叙述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3.知道用词准确的重要性。二、活动准备:互.(乌鸦喝构故事剪辑录音带。2.实验用具:水、小石子、小口瓶子两个、乌鸦头饰。三、活动过程:(-)听(乌鸦喝水)的录音故事。把原故事中“瓶子里有大半瓶水”一句改为“瓶子里有些水”。【改此一句,是g;起实验的夫绝之处,也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伏笔。1听故事前,老师强调这个故事是出自一位大作家笔下。学生听后,教师提问,故事里面讲乌鸦喝到了水,乌鸦真的喝到了水吗?无疑之外激疑,打破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9.
一提起乌鸦,人们便会想到《伊索寓言》中“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把石子扔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涨到了瓶颈,它终于喝到了水。乌鸦真有这么聪明吗?当然有,而且远比这聪明得多。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亚历克斯·泰勒博士致力于研究动物的智力和人类思维之间的关联,他养的一只叫“007”的乌鸦竟然在一次测试中解开了一道连环谜题,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还记得小学课里《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课内容是: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乌鸦看见瓶子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前一段时间,我听了一节林老师执教的《乌鸦喝水》公开课。课堂上,在林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在孩子中很快形成了“乌鸦很聪明,他通过往瓶子里投小石子,终于喝到了水”的共识。当林老师正在对这一结论进行总结时,突然一只小手高高举起,老师可能认为他有什么要补充的,就叫起了他。  相似文献   

12.
小学一年级有篇课文叫《乌鸦喝水》。故事大意是:一只乌鸦口渴了,要喝瓶子里的水。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又小,喝不着。它看见旁边的小石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入瓶子里。水升高了,乌鸦也就喝着了水。故事虽然简单,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很值得我们深思。乌鸦聪明,在于它不能直接喝到水时,看见小石子能动脑筋,想出办法来,从而喝着了水。假如我们把学生比作乌鸦,知识比作水。学生要掌握知识,那么我们教师的任务,是端盆“水”让“乌鸦”  相似文献   

13.
王开东 《师道》2009,(1):23-24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边的水不多,它喝不着。怎么办呢?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它想出办法来了。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衔来,放到瓶子里,瓶子的水位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关于如何处理学生上课“插嘴”现象的集体教研活动中,王老师说“:有的班学生的习惯很不好,今天我上数学课,题目刚刚出示,就有学生不经举手马上说出答案,总是打断我的教学思路。”李老师深有同感“:有的同学回答错了,其他同学就迫不及待地想发表不同见解,不举手发言,课堂纪律一团糟。”其他老师还举了下面两个例子:例一:一次,一位青年教师给学生讲《乌鸦喝水》的故事。当讲到“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里,水渐渐升高,乌鸦喝着水”时,一学生迫不及待地说道“:可以用吸管喝水,我们平时喝饮料都用吸管的。”“那时有吸管吗?”那位老师没好气地…  相似文献   

15.
参加南通市特殊教育优课比赛,我执教的课题是《乌鸦喝水》。下课了,当我还沉浸在这节课愉快、轻松、自主的学习气氛中时,孩子们纷纷跑来:老师,我有更好的方法让乌鸦喝到水:还有的孩子更有趣了,说:“我才没有乌鸦那么笨呢,把石子一个一个地叼进瓶子里,我会……”  相似文献   

16.
案例 在一次南通市特殊教育优课比赛上,我执教的课题是《乌鸦喝水》。课后,当我还沉浸在成功课堂喜悦时,孩子们纷纷跑来:“老师,我有更好的方法让乌鸦喝到水。”“我才没有乌鸦那么笨呢,把石子一个一个地叼进瓶子里,我会……”我有些意外,而后便是感动,经过认真思考,我决定把锻炼的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在全班孩子面前说出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更是一种生命发展的活动。所以我们可以用一组比喻来描述语文新课堂的某些特点:新课堂是“工作坊”有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孩子们在教师的启发下,大多形成了“乌鸦真聪明,它往瓶子里投小石子,终于喝到了水”的共识。可还是有一位学生提出了异议——乌鸦“不一定”能喝到水!他认为石子会把水埋没。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答案,教师没能马上作出判断,其他学生则更是糊涂了。于是教师马上组织学生亲手实验、观察。学生们通过亲手操作,得知当瓶子里只有大半瓶水的时候,乌鸦才能喝到水。而书中说瓶子里的水也不多,若…  相似文献   

18.
“乌鸦喝水”的故事流传开后,大家都觉得乌鸦聪明。乌鸦也用同样的办法教小乌鸦,这样传了许多代。 有一年发生了变化,老乌鸦示范一粒石子、一粒石子地授进深瓶子里,使嘴够不到的水面慢慢升高。  相似文献   

19.
<正>小学课本上的寓言故事《乌鸦喝水》可谓妇孺皆知,如今又有了续篇:一只乌鸦飞进一个沙漠,口渴难耐,它看见地上有一个瓶子,瓶里有半瓶水,就高兴地落在瓶子旁边。可是,瓶子附近一个石子也没有。看着水却喝不着,这可急坏了乌鸦,它就到处找石子填瓶子。可找来找去,除了满地的黄沙,一个石子也没找到。最后,这只乌鸦又累又渴,死在瓶子旁边。由这只乌鸦,我不禁想到了莘莘学子:无论是解题思想,还是解题方法,老师都讲过,但就是题目答不出来。何故?思想、方法还没有内化成能力。没有真正内化成能力,学生就不可能做到  相似文献   

20.
一、设计故事情节智障生的社会生活经验较少,他们的思维因缺乏经验而显得迟钝。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引导、耐心引导,从而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讲到乌鸦喝不到水,笔者问:"同学们,谁能帮助乌鸦喝到瓶子里的水呀?"学生沉默了一会儿,生1:老师,割……割掉。师:把瓶子割断吗?生1:是……是。师:可是没工具割呀!生2:把瓶子抱起来喝。师:这瓶子可重了,乌鸦抱不起来。生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